今年以来,国内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引发有关中国经济是否陷入通货紧缩的讨论。
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并且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广义货币保持快速增长。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3%、9.0%和11.3%,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这与上述典型的通货紧缩有着明显的区别。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份或将继续回落。 这是需求恢复的时滞和基数效应造成的周期性现象。 我国货币状况合理适度生活网消息,居民预期稳定。 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缩小。 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物价涨幅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在全球持续高通胀的外部环境下,我国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这是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我国始终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区间,不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在政策调控过程中,我们不仅考虑当前效果,还要关注政策的滞后影响和其他不确定因素,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 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潜力和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无需搞强刺激或急刹车“大水漫灌”。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显着增强,为货币政策自主权不断增强创造了条件。 由于采取上述操作策略,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利率水平较为温和,对冲短期经济波动,创造了政策利好物价稳定的环境。
另一方面,我国保持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优势,从供给角度稳定了物价的过度上涨。 近年来,我国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积极实施稳杠杆、调结构、抑泡沫,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走出虚空,进入真实。”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保供稳价机制,保障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产品和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稳定供应,保持总体稳定。价格稳定来自供给端。
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但投资扩张传导至最终消费还需要一段时间。 疫情期间,中国居民收入普遍受到影响,同时也有一个储蓄“补充”的过程。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推出的配套金融工具已逐步形成实体工作量,预计后续将进一步增加居民部门收入。
因此,虽然短期内物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近年来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物价稳定奠定了中长期基础。
接下来,要利用好现有货币政策空间,保持货币条件符合经济潜在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要着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全社会经济活力,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促进高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