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财政花钱创造需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资产负债表   货币政策   赤字率   国内宏观   财政政策工具

2023-07-14 01:02:58 

“金融应该是经济波动的稳定器。在当前环境下,民间支出意愿较低,财政支出创造需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如果此时收紧财政支出,就会成为经济的放大器。”波动”。 日前,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近日,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再次引发关注。 他甚至推测,中国面临的挑战可能比30年前的日本还要大。 市场感到担忧。

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定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争逐渐升温。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已接近无效,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应主要由财政政策发挥; 强调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发力空间。

历史上,中国经济曾多次依靠强刺激政策走出困境。 最著名的是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谈及政府支出的具体方向,专家提出了发放消费券、债务置换、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领域等多项建议。

我国不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

6月底,辜超明在中国东吴香港战略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的观点是,中国就像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遇到的问题一样。 当房地产泡沫挤出时,企业和居民的资产下降,导致负债相对增加。 这种由资产负债表修复引发的衰退是由于企业和家庭通过储蓄来偿还债务而不是借贷而发生的。

但对于“中国资产负债表衰退”,大多数市场观点并不认同。 分析普遍认为,我国经济背景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不同,不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的重要特征尚未显现。 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确实有所收缩,但企业部门的贷款和资产负债率仍在上升。

“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因资产收缩、提前还贷等因素出现了一些收缩迹象,但从杠杆率增速来看,尚未进入去杠杆阶段。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企业部门的增速放缓,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增长性衰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CMFA团队成员曹静表示。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衰退可以理解为:资产泡沫破灭后,企业和家庭因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而增加储蓄、减少投资,企业不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债务最小化。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刺激就会失效。

公开数据显示,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而企业部门的贷款和资产负债率仍在上升。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 主要投向企业(机构),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

这一点在前几天社科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能得到佐证。 《报告》指出,由于资产价格下降、收入预期减弱,居民主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偿还债务,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迹象; 但企业资产负债表表现显示扩张放缓。

此外,曹静认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直接原因是日本紧缩货币政策后股票和房价泡沫的破裂。 “不过,我国的货币政策整体依然宽松,房价也只是停止了快速增长,并没有暴跌。所以,我们当时的整体经济环境和日本还是不一样的。”

“资产负债表衰退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启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首先,资产负债表衰退是结果。 发展遇到瓶颈,中国产业升级仍在快速发展,并未停止。 其次,从发展阶段来看,当时日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而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归根结底,我们确实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政策空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

“中国不会再出现1990年后类似日本的情况。” 明明强调,并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我国要素禀赋比较雄厚,内需空间巨大。 我国地大物博,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内需仍有望进一步恢复和扩大; 第二,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的长期趋势与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同一个阶段,仍处于上升通道中。 第三,我国产业升级更有空间、更有潜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都是可以突破的领域。

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只能是财政政策?

事实上,上述“资产负债表衰退论”之所以被广泛讨论,就在于它触及了当前最关键的问题: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中国经济该如何应对?当前宏观政策加大有效性,开出避免类似经济衰退的药方。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0.2%持平,环比下降0.2%。 PPI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针对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市场呼吁尽快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稳定经济增长。

进一步关注的是:相对而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哪个更有效。

按照古永锵的解决方案,他建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货币政策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结构性改革上,而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财政刺激上,以保持经济发展。”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尚未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不少观点也认为货币政策已接近失效,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只能是财政政策。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主动从价格、数量、结构等多个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价格来看,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自2019年以来已经六次下调,从3.3%降至2.65%。 2023年一季度,企业部门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降至3.95%,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 %下降至目前的10.75%; 从结构上看,仅2022年,央行就新增专项再贷款5个品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总额超过8400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发文指出,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并不大。 货币政策调整的效果也在下降。 当前私营部门积极去杠杆的动机是削弱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而不仅仅是缺乏廉价资金。 如果私营部门旨在主动降杠杆,货币政策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陷阱,降低利率并不会带来融资和投资的增加。 更严重的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可能产生副作用,增加未来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风险。

基于此,刘磊认为,当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弱时,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只能是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系统的外生性更强,其政策效果也会更加显着。

徐高还表示,降息刺激经济的前提是央行降息带来的货币宽松能够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 但当前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路径并不顺畅,抑制了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大的财政空间。 就国家财政而言,真正的制约因素并不在于财政债务规模本身,而在于财政债务支撑的内需是否超过国内供给能力。 如果通胀不上升且国际收支健康,财政债务将是可持续的。

“金融应该是经济波动的稳定器。在当前环境下,民间支出意愿较低,财政支出创造需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如果此时收紧财政支出,就会成为经济的放大器。” “在整体经济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金融需要逆周期调节,稳增长。” 徐高说道。

另一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要注重协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发力空间。

明明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注重协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总量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协调、投资政策与消费政策协调。 只有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提振市场信心。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发力空间。 目前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1.9%,有下行空间; 近年来,财政赤字率大致维持在3%左右,仍有上升空间。

刺激经济复苏,财政支出该往哪里走?

财政部长刘昆近日明确了下一步财政政策和工作的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效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也增加了市场对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

“破解中国经济的关键是宏观调控政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发展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兼顾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改革治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中国。 社科院财经研究所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宏观金融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3年一季度,中央政府杠杆率仅为21.4%,处于国际低水平,中央政府仍有增加财政的空间。 在财政发力手段方面,市场分析给出了多种建议,比如通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来提高杠杆、提高赤字率等; 增发一般政府债券和一般地方政府债券; “准财政”措施也可以成为增量手段等。

财政赤字是逆周期调节的一部分,其功能目标是在经济衰退时扩大赤字,在经济过热时减少赤字。

《报告》指出,中央要适当加杠杆,提高赤字率。 考虑通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的方式分阶段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以上,预计增加财政支出规模1.3万亿元,用于修复平衡床单。

“从我国财政赤字预算实践来看,预算赤字率波动极小,没有体现逆周期特征,违反了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在刘磊看来,财政政策的根本前提在于放宽3%的预算赤字率。 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赤字率一直在3%左右,超过3%的年份并不多见。 3%的赤字率原本是对欧盟成员国的准入限制,目前尚未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不遵守这一上限,越来越多的国家突破3%的赤字率,但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危机较为明显。

不过,刘磊认为,财政发力的主要工具应该是广义政府债券和广义地方政府债券,而不是专项债券或特别国债。

明明认为,今年预算内财政赤字增加的概率并不高,增加国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务的可能性也不算太高。 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措施属于增量手段。 明年,不排除政府可能考虑增加预算赤字规模、增加新的特别债券发行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9年相比,政策空间已变小。 寻找刺激经济复苏的关键,财政支出该投向何处?

对此,《报告》建议,一是向中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二是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三是通过债务置换缓解地方偿债压力,拓展地方财政发力空间。

刘雷建议,首先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失业问题; 第二个重要领域是实现高水平技术自力更生、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所必需的重点产业扶持计划; 第三个重要领域是安全支出。

“虽然大规模刺激的效果不如当时,但短期内还是有用的。但大规模刺激的结果往往是传统行业重新扩张,直至产能过剩,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同时资源过度流入传统产业也会挤压新兴产业的增长空间生活网消息,因此短期大规模刺激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中国经济靠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政府支出方向要平衡当前和未来,把增长和民生放在第一位,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 明明说道。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