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大学文化的研究热为何在近10年逐步降温?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大学   文化   治理   改革   强调

2023-07-18 08:02:06 

■陈宏杰

在我国,大学文化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改革时代以来,体制和制度一直是改革的重点。 但2000年前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体制改革不足以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大学文化同样重要。 因此,无论是在大学改革的实践中,还是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大学文化的话题逐渐成为热点。

正如教育家王继胜在其《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所说:“面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精神的衰落,一股研究大学文化问题的学术思潮在我的祖国悄然兴起。”最近的国家。” 。 一时间,大家对大学文化或者大学精神寄予厚望。 无论是大学领导还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大家都在讨论大学文化。 相信大学文化建设能够对全面提高大学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的大学文化研究热潮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据知网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标题中含有“大学文化”的论文数量猛增,10年前达到顶峰,从2000年的8篇上升到2012年的279篇。文章数量逐年减少,2022年仅剩32篇。

当然,这并不是严格的文献检索,很多标题不涉及大学文化的文章必然被忽略,但事实上,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难免会产生误导。 但尽管如此,统计数据还是传达了重要信息。

为什么近10年来大学文化的研究热度逐渐降温? 为什么学术界对此逐渐失去了兴趣?

倡导大学文化的初衷显然是为了突破体制改革的瓶颈,为大学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为师生树立更高的追求。 但正如人们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现实中的大学似乎不太相信文化,而更相信治理。 所谓“治”,强调以“治”为主体,以管理为“理”。 换句话说,更看重大学领导和机构的实力。

因此,不难发现,大学治理逐渐成为一个热词。 从知网的文献统计可以看出,在对大学文化的热情迅速降温的同时,有关大学治理的研究文献却在逐渐增多。 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大学文化的关注减弱的同时,对大学治理的热情却不断高涨。

就大学发展而言,文化与治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逻辑。 大学文化遵循“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强调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发展,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的发展水平; 而治理则强调规章制度,强调制度的执行力。 近年来,大学体系的密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其中当然包括各种令人瞩目的评价体系。 同时,大学文化追求长期、渐进的效果,而治理则强调立竿见影、立竿见影的效果。 更重要的问题是,按照文化的逻辑,文化应该超越一时一地的制度和此时此地领导人的好恶,而注重历史的积淀和长期的规范力。 。 当前学校成绩是中心。

大学文化和大学治理代表着不同的办学理念。 前者诉诸“软”实力和长期规范,后者诉诸“硬”实力和现行监管。 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 强调大学文化,就是强调师生的个体意识和精神,强调文化“以人为本”的软实力,以及文化的规范和感召力; 治理强调制度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强调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强调可见的目标实现。 因此,治理理念的不断强化,必然弱化对大学文化的重视。 一强一弱,一盛一衰,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

总之,近年来,人们对大学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但大学治理的理念却在兴起。 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大学管理行为的变化。 治理理念更倾向于通过不断制定新的规则来实现大学改革,而难以接受有其自身逻辑且无法控制的所谓“文化力量”。 于是,难以穿透的制度网络侵入了文化的孕育土壤,即时的行为逻辑限制了文化的生存空间生活网消息,片件化的量化评价冲击了文化的培育力。 毫无疑问,大学需要治理,但也需要文化规范。 大学文化并没有过时,也不应该被忽视。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2023-07-18第3版大学观察)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