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峣:盲人到底走不走盲道(深度好文)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盲人   视力   障碍   眼睛   健全

2023-07-17 09:17:47 

文字|

“能够帮助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视障人士的,可能是个人意识的提升,也可能是新时代公众对盲人生活的认识,也可能是网络时代信息无障碍的建设,但最有可能的是不会是那些通向无处可去、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全新不锈钢盲道。”

当我在微博上看到新一轮关于不锈钢触觉跑道的讨论时,我几乎立刻就想到了正在杭州参加亚运会测试赛的朋友。

6月28日,有博主发布了一条关于广东某地不锈钢触觉步道发展的微博,唤起了人们对触觉步道的古老记忆,并引发了又一轮公众对盲道的抱怨。

由于规划不够完善,各城市路况具体,以及健全人的城市交通复杂,原本呈现的碎片化城市盲道,如今又多了几分湿滑的属性。 另外,我们几乎从未在盲道上见过盲人,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盲道是否会先伤害到视障朋友,还是成为普通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的外卖小伙伴的陷阱?机动路段。

这条微博短暂登上热搜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但仍然获得了多达6.2万的点赞。 人们争先恐后地讨论这样一条盲道是如何中标的,盲人是否可以走盲道,以及,我们的城市里有没有视障人士?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们?

最后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是世界上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多达1731万人,其中盲人超过5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将增加40万以上。

也就是说,每80人中就有1名视障人士,每200人中就有1名盲人朋友。 个人按照最保守的100人来估算,那么大约每三个人也应该认识一个盲人朋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在2022年夏天遇到童童之前,我几乎没有遇到过一个像样的盲人。 我对盲人的所有印象就是拉二胡的盲人,拿着扩音器唱歌的盲人夫妇,而且他们总是穿着破烂的衣服,给人一种徘徊的感觉,然后就消失了。

童童是我认识的唯一的盲人朋友。 她曾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她想改变公众对盲人的印象,她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盲人并不都得在地上“爬行”。

我们沉阳的家很近,我们俩说话都不太好,但现在我定居大连,她则在世界各地参加训练。 疫情三年期间,她参加全国各地比赛,每天游泳一万余米,疫情前,她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获得女子100米第11级世界冠军米蛙泳项目。 记录。

▲图源:我拍的

运动员的生活很艰苦,我们的微信聊天总是从冰冷的泳池水开始。 我知道,尽管运动员们已经无数次下水了,但每次新的太阳升起,再次穿上熟悉的泳衣时,那股即将包裹全身的寒冷依然让人心惊胆战。

恐惧,却又要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也是盲人每天面对新世界必须采取的行动。

如果按照我国现行残疾人实用评估标准来判断童童的视力,她属于一级盲,即全盲。 她的视野只有黑暗。 这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她从一开始就没有盲目。

童童很小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眼底发育不良。 由于视力不佳,她一直在盲人学校学习、长大。 13岁那年,她加入了沉阳当地的残疾人游泳队。 一路走来,她获得了各种荣誉,但先天性眼部问题引发的各种眼部疾病依然困扰着她。

2020年的一天早上,她跟随球队前往杭州参加训练,当她睁开眼睛时,一切都比前一天变得模糊了很多。 她看不清镜子外面的自己,也看不清镜子里的自己。 ,看不清那天泳池里的水流。

童童很快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这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引起的血管增生现象,也是当今许多眼底疾病引起视力丧失的最重要原因。

导致她眼睛进化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青光眼。

确诊后的日子还得继续,但视力持续下降已成为新常态,高眼压导致头部和眼睛持续疼痛。 隐形眼镜”,同时,她开始对光变得敏感。

几个月后去海南旅行,她把自己最喜欢的裙子塞进了行李箱,但旅行的最后一天,她又穿上了第一次来海南的粉色裙子,她清楚地记得它已经变成了一条裙子。灰色裙子。

▲海南拍摄

在幻象与现实几乎脱节的最后日子里,她的幻象就像一颗巨大的钻石一样支离破碎。 起初,它是真实的,后来,光芒也变得支离破碎,升腾在无法辨认的世界面前。 ,是无尽的水汽,起初是薄雾,然后是浓雾,最后是寂静岭的内部世界。 当然,这是作者自己的比喻。 作为一个典型的东北女孩,童童给我打了个比喻,“就像沉阳的那些大澡堂一样,雾蒙蒙的,她的眼睛正对着浴台上方昏暗的灯光。”

最后,一切都像舞台剧结束时徐徐落下的帷幕一样收紧。 她知道这是光明的终结,也是那些异象的日子。

2021年夏天,童童接受了眼球摘除手术,原来的眼睛被换成了义眼。 一开始,她极其难受,度过了一段压抑痛苦的日子,但经过大约几个月的熟悉后,她已经能熟练地独自上下楼梯,辨别衣服的正反面,找到衣服的正反面。冲厕所的方向,烧了一壶水给自己喝。

这一切对于健康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也并不简单,但每当一个陌生的普通人观察到这一切,并大概率给出一些敬佩之情时,她的反应就是——为了活命,看上去是的。 ,但生活还是一如既往。

另一方面,她也很快恢复了失明前的一些正常生活,比如挽着亲友的手臂去逛各种大排档、夜市、商场的奶茶店。

是的,盲人也可以购物,也有娱乐需求。 还有一个你可能想象不到的事实是,盲人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听播客、使用淘宝。 童童可以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文字和语音均可),平时叫外卖、叫网约车、逛直播间、下楼取刚到的快递。

她是如何完成这一切的,这里暂时不一一列举。 总之,你可能知道并且需要知道的是,盲人也关注奶茶店的新品,也对汉服感兴趣,也爱吃螺蛳粉。 也会爱上大海。

_盲道不锈钢扶手图片_不锈钢盲道板的安装教程

他们需要阅读和学习,但形式已经从阅读变成了听或摸索(盲文)。 触摸大海,就是用身体代替眼睛去感受海浪的声音、温度、气味。

他们与我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而如果说,童童这20多年来一直在与眼病打交道,从轻度视力障碍到重度视力障碍再到完全失明,有哪些事情看似与失明密切相关,但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不参与童童的生活,你可能就是个瞎子。

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城市的盲道总是黄色的? 后来,我得到大人们的答复是——因为盲人需要看到盲路在哪里。

别笑,虽然确实很好笑,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就像我刚才说的生活网报道,中国1700万视障人士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完全失明的,而且他们是具有一定视力的人。视觉确实占了大多数,而黄盲路确实可以帮助他们辨别这条在浩瀚多彩的现实中似乎对他们有帮助的道路。

但它真正发挥什么作用呢?

正如读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得出的结论一样,事件当事人童童努力回忆手术前的日子,并委婉地说,或许盲道对他的作用还不如放大镜。

可能有两个原因。

当一个人的视力足够好,能够看到盲街在哪里时,他大概就能说出自己在街道上的相对位置,无需刻意寻找和遵循盲街的指引,就能找到自己的视觉锚点。 当一个人的视力处于这个阶段时,最担心的就是看不清各种标志上的关键信息——比如公交车站名、地铁路线、菜单上的文字等。餐厅的(这一点在几年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放大来很好地解决)。

而还有一个原因,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繁多,而停车位又太少,我们的道路状况往往复杂且不一致。 即使是健康的人也能面对立交桥,下面有地下通道,前、后、左、右都有斑马线,两边还有两个红绿灯,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更何况是盲人呢?实时掌握路况。

久而久之,很多人心里就种下了盲人不太可能单独出行的观念,更不用说出去娱乐了,因此盲道本身也逐渐从无障碍通行的一部分沦为需要盲人通行的“硬目标”。待完成,并成为一些行为艺术家的“画布”,人们将抽象的夸张和印象主义的模糊表现在道路拼图上,同时又极力避免现实主义的乏味平庸,最终甚至成为障碍本身。

正如盲道在健康人眼中仍然是相对危险、湿滑的象征一样,盲道在盲人眼中的信任指数也肯定不高。

童童的好友豪哥是一位自幼双目失明的全盲患者。 在他眼里,盲道就像是电线杆和机动车的培养基。 电线杆永远不会缺席,它只会在盲道上生长。

▲不太美好的巧合,当我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恰好是这样的场景(墙角铺错了)

我的朋友天宇是一位​​弱视、视障人士。 在和盲人朋友学习按摩之前,她从未注意到或使用过盲道。 为了让室友独自回去睡觉,她决定带着室友去盲目散步。

然而,当高墙后面突然消失了一条死路,天宇和同伴站在高墙前后,这样的“严肃”就完全被惊讶所取代。

还有些眼力的天宇知道,高墙的左右并没有死路。 如果她的盲人室友独自走在这条死路上,她一定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笔者家门口的盲人行道一侧通向斑马线,另一侧直通没有斑马线的高速公路,而另一侧的右转人行道则没有铺有斑马线盲人行道

童童本人有一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盲道经历。 这几乎是她唯一一次盲目行走的经历。 这件事发生在她完全失明之后。 有一次,她乘坐地铁时,一位挽着她手臂的朋友突然灵机一动。 本来想带她去体验一下地铁里的盲道,结果两个人在走盲道的时候突然消失了,就像兴琼铁路里的次元存钱罐,或者是孙悟空身上的一根毳毛,又或者是因为体力不足。 突然消失的影子分身。

“双手上下,这里一处,那里一处”可能是盲人在盲道上最大的印象,而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上述三位相识已久、是朋友的视障人士曾讨论过自从他们见面以来,这是第一次走上盲路。 ,其实源于我这个小作家的一次突发奇想的采访。

现在让我们暂时回到地铁。 虽然当时他们都愣住了,但这毕竟只是实验性的“试验”,周围还有相对健康的人来指导。 一个小插曲说明了盲人对盲道的态度——因为这些年身边人的描述和新闻报道,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尝试后也确实如此,所以我干脆放弃。

▲某大学用来宣传学校无障碍建设的照片,没人注意到盲道被堵

人们长期以来对盲人户外出行持怀疑态度,而盲道上没有盲人的事实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心理,导致人们越来越怀疑城市盲人的真实数量以及是否浪费金钱。这样做,从而进一步把罐头打碎,以不良方式进行铺设,进而助长了集体助残意识的低落。 久而久之,盲道上往往除了盲人之外什么都没有。

▲还是在作者家附近,和以前一样的街道上

面对这样的质疑,很多现象都有了解释。 记得今年5月份,我回到沉阳,在中街新开的茶仙店和童童打卡。 期间人太多,需要等位子,所以想找个座位让她坐一会儿,但因为凳子可以转动,而且座口太窄,所以我一时没有指出座口的方向,就拖着她绕着凳子转了好几圈。 一位哥哥站起来说道:

“别放弃,你们两个,来来来,这个座位我让给你们,你们两个都可以坐。”

大哥当然是善良的,也有东北人特有的傲慢和热情,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一个年轻女孩试图在她面前坐下时,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前方,摸索着寻找她面前的物体。 下意识地排除了最有可能的选项——这是一个年轻的盲人,出去逛街时突然想喝奶茶。

还有一个现象是童童告诉我的。 几年前,当她看到某地方政府投资无障碍建设公园的视频时,下面的回复是“残疾人会来这种地方吗?” ?” “残疾人也需要走路吗?” “纯粹浪费钱”。

在作者为本文收集的几次信息中,我什至看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的一些当代形式。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清楚地了解到,盲人也可以出去,逛公园,散步。 然而,政府投入的无障碍设施资金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吗? 浪费钱怎么办? 答案是一个讽刺的“不一定”。

盲道不锈钢扶手图片_不锈钢盲道板的安装教程_

如果这笔钱还花在盲道废墟上,让视障人士没盲时不用走路,盲后就不敢走路,继续为盲人与非盲人的双重不信任添砖加瓦。 ——盲人群体走上盲道,那么确实如此。 确实如一些网友所说,浪费钱。 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对每个人造成同等的伤害。 考虑到如今大部分盲人朋友结伴出行,甚至可能成为真正的“不骗盲人”(苦笑)。

▲2019年已启用的不锈钢触觉走道,通通喜欢用“双无必要”来形容

那么除了盲道之外还有其他无障碍设施呢? 事实上,如果算上我国各类残疾人群体,那么这个数字可以达到惊人的8500万,占总人口的6%以上,而所谓的无障碍设施也不仅仅是为了残疾人。瞎的。 相反,它为所有上述群体提供了便利的设施。

比如无障碍厕所、轮椅通道、盲人盲文标识,比如我们有时会接触到的电梯、自动扶梯把手上的盲文雕刻,这些都是我们可能能够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将来,自然不会浪费钱。

而如果我们能把一些地方已经废弃的盲道,或者施工时根本不科学的盲道资金,花在这些更需要的刀片上,岂不是可以节省很多钱吗?

当然,千千万万条荒凉盲道的事实一再向我们证明,鸡肋再好看,也终究是鸡肋。 建设无障碍“设施”,即使初衷是好的,形式也是完全正确的。 但如果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端”的使用流程和应用场景,那么最终可能会打造出一条新的鸡肋赛道。

例如,有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注意到,地铁楼梯把手上有盲文标记。 这些盲文标记的含义是什么?

童童给我的回复中,她所遇到的类似场景中盲文的含义其实是——上楼或下楼,而令人悲哀的是,无论是弱视者还是盲人,他们的苦恼并不是关于通过触摸可以轻松确定楼梯的方向,但上楼梯后外界可以通向哪里——是A口、B口还是C口? 是学校的正门,还是侧门,还是附近小区的菜市场?

扶手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传递场景,是绝对可以到达盲人的告示牌。 然而,由于健全人对盲人了解不够,实际传达的信息可能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不管有用没用,盲人自己评分可能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总是在某些地方高估了盲人的实力,在很多地方低估了盲人的实力。

事实上,如果你们有机会与盲人一起旅行一次,您会惊讶于他们陪伴盲人的能力。 用童童来表达,当她抱着你的时候,永远会离你半个身体,感知并重现你刚才所做的所有动作——上楼梯、下楼梯、躲避障碍物、上电梯、下车电梯,当你足够熟悉时,甚至在楼梯上遇到颠簸时,你甚至可以毫无警告地走(所以一定要让盲人拉你,而不是他们)。

但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感知能力,他们依然会担心一些常人想不到的细节。

例如,浴室场景中的细节是经常使用的洗发水、护发素、洗面奶、牙膏、乳液等瓶瓶罐罐的形状,这时可以在外包装上用盲文标记或者直接制作一个细微的差别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最近,童童发现魏某娜的外包装上全部印有盲文,心里非常高兴。

最重要的,也许永远是意识。

_盲道不锈钢扶手图片_不锈钢盲道板的安装教程

正确的形式、科学的规划、细节的发现,直到我们认识一个人并“成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之前,我们很难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

▲ 干燥的道路上,只有死路通向小水坑 | 还在我家门口呢...

认识盲人、了解盲人、盲人。

只有“成为”东北人,才能读懂《漫长的季节》,只有“成为”盲人,才能演好这个剧本,演绎出盲人的人生历程,才能把自己带入其中。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推断他们的生活需求,以免成为一厢情愿。

那么,一个人如何“成为”盲人呢? 笔者能想到的、我正在做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比较宝贵的接触视障人士的经验,尽可能地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生活细节,带大家去“认识”真正的盲人,而不是接触一个象征性的“弱者和盲人”,只象征着片面需要帮助。

其实认识童童之后,她给了我很多帮助。 同样的寿命,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运动训练和读书上。 很多时候,我必须听她讲下一本书的内容。 安利。

21世纪的盲人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就像真正进入太空的人类不再是人类一样。 借助现代智能手机,如今的盲人可以听歌、“读”书、记忆语音笔记,并借助读屏软件、语音转文字、智能语音控制等功能,解锁了微信聊天、叫外卖、买团购、逛某宝、扫码支付等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科技魔力。 。

▲第一次点击屏幕时,手机会读出那里的功能,再次点击时该功能才会真正生效,就像一条灵活智能的“虚拟世界盲道”

图片呢? 如今,一些人工智能集成的软件可以帮助盲人描述图片的大概样子,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把图片下载下来,扔到微信群里,让视力不佳的人或者身体健全的人来帮助他们描述里面的衣服或者衬衫的实际颜色。

2022年,AI技术和投资也将迎来指数级增强。

信息无障碍建设事实上已经成为最能提高盲人幸福指数和社会参与度的一个方面。 它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盲人初级信息的匮乏,而不是依赖于健全人的“信息喂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盲人更容易树立自信的人格,在思维和理解上与常人建立平等的交流。

世界在进步,盲人并没有停留在过去。

认识当今视障人士的生活逻辑并了解他们的向上需求,承认他们的存在同时放下纯粹的怜悯,了解科技对于视障人士的作用,帮助更多盲人融入信息时代,也许就是我们普通人才能对同胞有最大的善意,只有当这种认知成为新的共识,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少零碎的盲道,才会越来越有触觉的盲文雕刻。 拥有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愿意和盲人一起旅行,一起批判当下的问题,一起讨论最新的畅销书,他们就会从“旁观者”变成一个时代的参与者。

到时候,也许我们回首,不锈钢盲道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小插曲。

▲最后祝愿中国运动员在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