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帷幕已经拉开。 最近,“老师该不该发朋友圈生活”的话题成为热门话题。 原因是,有身为教师的网友反映,学校领导在暑假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强调,不要在微信“朋友圈”等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暑假旅行照片,以免引起不适和批评。来自其他行业。
这份在外人看来如同“凡尔赛宫”的通知,确实有教师职业的苦衷,学校的“好言劝说”也不无道理。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教师寒暑假带薪的不友好声音,如“为什么只有教学行业有寒暑假”、“教师寒暑假工资应该取消”等。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学校连教师的私人社交空间都插手生活网资讯,是不是有点太宽泛了? 教师安排假期是个人自由。 暑假旅游、拍照、分享都是个人的合法权益。 没有必要隐藏和向前向后看。
对教师暑期“朋友圈”进行限制合理吗? 真的有必要“谨慎低调,降低存在感”吗? 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来源:视觉中国
一
“老师放假出差,惹谁了?” “该不该发”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老师为什么可以这么玩”的讨论。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确实享受着其他行业人士所没有的“寒暑假”。 与其说这是一项福利,不如说这是一项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按时领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和寒暑假带薪休假。
在国外,教师享受带薪休假也是普遍做法。 例如,日本一年一般有三个假期:暑假、寒假、春假。 教师还有带薪休假,称为“海上培训”。 ; 法国教师每年有大大小小的5次带薪假期,还专门立法设立带薪学习假期,用于支付教师的继续教育费用; 德国教师全年有12周左右的假期,假期时间和长度都比较固定。
回到中国,我国的寒暑假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它是与晚清学制改革同时出现的。 关于寒暑假最早的成文规定是1901年的《山东大学条例》:“每年春天,正月初二,十月左右开学,小暑节放学,暑假放学。给予;立秋后初六开学,12月15日前放学,并给予年假。”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对各学校的学期进行调整,与寒暑假制度不同,寒暑假一直延续至今。休息。
来源:视觉中国
二
放假了,老师们的工作也即将结束,他们能轻松“躺下”吗? 不得不说,有些网友对教师这个职业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
比如,有老师反映,放假前有期末复习、监考、论文修改、教材“四件套”。 他们连续几个星期像陀螺一样忙碌。 学生离开学校后,还得继续开会、家访、培训。 他们一刻也不能自由。 除了假期值班、写教案、下学期备课、发校论文等,老师们的“暑假作业”很多,真正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并从笔者对当前教师职业的困境和压力的一窥,“关掉过滤器”来了解这个职业:
情绪疲劳逐渐加剧。 这个触及心灵的职业,需要不断的情感输出,在精神融合、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导。 但作为输出者,教师本身的工作相对单调、重复——固定的教学内容、校园生活、家长、学生、学校。 这就决定了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职业焦虑。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教学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在“滚滚”。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胜过职场。 因此,很多老师利用寒暑假默默工作,增加自己的竞争分量。
比如,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教师暑假”,各种暑期教师成长计划、假期自我提升计划、假期教师逆袭笔记层出不穷,内容涵盖备课、读书、研究等。
社会期望存在偏差。 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赞扬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 然而,这样的赞美太多,有时反而会变成甜蜜的“负担”和无形的“压力”。 。 有些人甚至把教师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来审视他们,期望过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 淹没,甚至让你无法呼吸。
来源:视觉中国
三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求知、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教师该不该发朋友圈”的讨论? 对此,笔者想到三句话。
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冲破迷雾、消除偏见,最快的办法就是开诚布公,摆出事实、讲道理,发挥各方力量,“打开天空,讲真话” ”。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带薪休假的必要性、休假安排的合理性,不能由网友揣测。 相反,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回答问题,为公众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立体的视图。 教师形象,特别是面对一些无理质疑甚至恶意攻击,以积极回应支持和鼓励教师,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不发帖”或“屏蔽”来解决问题。
有工作才有闲暇,有工作就更需要闲暇。 假期就是调整状态,做好准备,重新出发。 有人说,工作越努力,假期就越愉快。 该奋斗的时候努力,该休息的时候放松。 这是最好的状态。 带薪休假制度已提出多年,但距离在各行各业全面推行还有一定差距。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了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提案,建议落实带薪年休假相关政策。 在政府、企业、个人等的努力下,我们期待尽快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真正落地,让更多人享受假期的甜蜜。
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就会少一些委屈和辛酸。 如果只关注教师光鲜亮丽的一面,比如假期长、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等,而忽略了他们也会有没完没了的课、没完没了的夜晚、没完没了的卷子成绩等烦恼。 ,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误会。
事实上,每个行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坎坷,没有经验是不容易判断的。 网上有一个很形象的笑话:寒暑假其实是用来给老师疗伤的。 在老师们快要发疯之前,他们必须放假; 在家长们快要发疯之前,学校必须开学了。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教师能够在路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吸收更多新鲜的养分,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时,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格局将深深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