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寒意凸显
清明时节,民间扫墓气氛热烈,然而殡葬巨头福寿园的业绩却显得较为萧条。2024年,福寿园的年收入降至20.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9%,这还是自2010年以来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减少。这一转变让业界内外都感到意外,同时也揭示了公司在业务扩张上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业绩有所下滑,波及面较广。尤其是墓园服务,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生活网消息,其收入和利润率均有所减少,这反映出传统殡葬行业所遭遇的挑战愈发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以改变现状。
墓穴销售困境
福寿园在2024年的墓穴销售额明显下降,只售出了1.25万个,比2023年减少了3800多。去年积累和延后的丧葬需求已得到满足,这有助于提升业绩,导致同比基数增加。此外,2024年顾客的消费态度变得更加谨慎,这也对销售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状况对墓穴销售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营性墓穴的平均售价大约是12.12万元,这个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七年。从2018年到2023年,价格从10.25万元涨到了11.95万元,2024年又比去年增加了1.4%。尽管售价一直在增长,但这种增长幅度很难抵消销量下滑带来的收入减少。
墓园服务颓势
福寿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墓园服务,这一部分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了超过八成的比例。然而,到了2024年,墓园服务的收入只有17.09亿元,比去年同一时期下降了21%。而且,经营利润率也从2023年的60.2%减少到了41.3%,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这种下滑的趋势确实让人感到忧虑。
福寿园的运营和财务状况受损严重,原因是业务收入下滑和利润率下降。若不及时好转,公司面临更大压力。管理层急需采取措施,走出目前的困境。
资产减值拖累
2024年,福寿园对山东与辽宁的墓园资产实施了减值处理,减值金额达到了1.04亿元。此举反映出,该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与原先的设想相去甚远,进而对资产价值造成了影响。
福寿园的利润受到了资产减值的影响,这使其业绩进一步下滑。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减值资产,将决定公司未来能否减轻负担,并重新走上盈利的道路。
数字化转型探索
福寿园在传统业务遭遇挑战之际,着手进行数字化改革,并对外宣布向生命科技企业转变,同时加强了互联网与殡葬服务的结合。他们采取这些措施,旨在跟上时代步伐,探索新的商机。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非毫无波折。
2024年清明期间,福寿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数字化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数字人首次公开亮相”的方式举行了发布会。这一举动在业内开创了先河,然而也遭遇了不少难题。我们需深入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更乐意接受这种新颖的展示形式。
AI 应用争议
福寿园提供的数字人图文服务收费是199元,但在电商平台上,同类服务只需十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差距很明显,消费者在挑选时会更小心,这可能会对福寿园数字人服务的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业内普遍看法是,AI在殡葬行业的发展遭遇了伦理上的争议和需求上的分歧,同时还要面对情感上的难题。比如,利用AI复活逝者,这一做法引发了关于肖像权和版权等伦理问题的讨论。再者,由于对个性化的强烈追求,难以确立统一的生产规范,这也限制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福寿园能否克服这些挑战,在数字化改革中取得胜利,目前尚无定论。各位朋友,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记得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