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澎湃新闻 湛江尚方舟食品 央视3·15晚会 冷冻水产品磷酸盐超标 水产企业二次增重
事件曝光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商家销售的冷冻虾仁存在问题。报道指出,这些虾仁磷酸盐含量超标,商家还用冰块来增重。其中,广东湛江的三家企业被提及,它们分别是湛江尚方舟食品、湛江中青海洋水产和湛江宝辉水产。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次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众多消费者对冷冻虾仁市场的担忧。大家纷纷质疑涉事企业,为何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如此大胆。
涉事企业情况
2010年,湛江成立了尚方舟食品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公司负责人及主要股东均为黄宇卓先生。15日晚,澎湃新闻多次尝试联系该公司,却发现电话已处于关机。这家公司曾有过不光彩的过往。2022年7月,它因违规操作特种设备,被湛江遂溪县市场监管局处以三万元罚款。同年10月,由于消防设备未达标准,遂溪县消防大队对其罚款八千元。
湛江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是一百万。法人代表是李恩恒,陈超是主要股东。15日晚,我们致电公司,起初对方称产品无问题,且不知已被曝光。在记者提醒下,他们才查阅相关报道。后续再联系时,对方以忙碌为由挂断电话。这家公司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两次被加入了限制高额消费企业的名录中。
企业违规细节
央视报道揭示,我国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使用量设有严格规定,但不少企业对此却不予理会。其中一些企业的虾仁中磷酸盐比例竟高达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长超过十小时,保水率更是达到百分之二十,已严重超标。企业主对此似乎毫无察觉,他们觉得水份重于货物,重量增加就能赚取更多利润。
许多工厂的生产区里,煮熟的虾仁很快便进入冷冻环节。员工透露,给虾仁裹冰主要是为了提升重量,裹冰后的虾仁重量能增至原来的七成,换言之,一斤虾仁解冻后只剩三两。一些企业员工直言,他们不会食用这种含水量高的虾仁,“沿海居民更倾向于吃新鲜海虾”。
包装信息猫腻
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少企业存在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尽管在虾仁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磷酸盐这种保水剂,但产品外包装并未明确标明。成分表中仅列出了虾仁和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产品,这实际上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未标注添加剂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市场诚信原则,这导致消费者对市面上的冷冻虾仁产生了质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理应建立在信任之上,然而企业的这一行为无疑对众多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健康风险危害
长期大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诸多健康风险。比如,消化系统会遭受损害,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它还可能扰乱人体内钙磷的平衡,导致钙质不足,进而影响骨骼健康,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它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消费者购买商品初衷在于追求健康与营养,但某些企业的不当行为可能让消费者面临健康隐患。这种情况更加凸显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严惩企业违规行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监管与后续处理
此次事件让涉事企业的问题完全暴露,监管部门必须立即行动展开调查。对于这些违规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的罚款上,必须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防止企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还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消费者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购买冷冻虾仁等商品时,一定要走正规渠道,认真查看产品资料生活网报道,比如包装上的各种标识。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推动市场恢复健康和安全状态。
大家是否还面临其他食品方面的困扰?可以留言交流,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