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绵阳发生4.3级地震机器人写新闻稿火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地震   机器   新闻   稿件   周边

2023-08-16 05:01:27 

5月29日10点14分,绵阳发生4.3级地震,成都不少人在朋友圈发布地震信息。 随后,一则地震新闻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这条新闻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历史信息、地震周边村镇基本信息、地震发生县的行政情况,甚至还有两张震中图,可谓图文并茂和文字,内容丰富。

这条新闻是由一个名叫“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机器人撰写的。 写一篇560字的新闻稿只用了6秒,自动撰写发布,无需任何干预。 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中国地震网快报”表示,前天的地震稿件只是这款机器人的“小测试”。 目前,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研制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地震后

机器人撰写的新闻稿疯传

5月29日10时14分,绵阳安州区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地震发生后仅两分钟,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中国地震网快报”发布了地震信息。

近期地震新闻报道_近期的地震新闻报道_新闻近期地震报道文章

然而几分钟后,一篇据称是机器人撰写的地震新闻文章开始在朋友圈流传。 当日10时23分,微信公众号“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发布绵阳安州区地震消息。 发布了两张震中位置图:一张地理图和一张地形图。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该新闻包括标题在内共560个字符。 新闻内容包括地震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地震参数。 它还包括过去五年震中周围30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历史记录。 人口、地理和气候构成了消息灵通的新闻发布。

关键是文末括号里注明:“以上内容是2016年5月29日10点23分14秒机器自动写入的,耗时6秒,测试阶段仅供参考”仅有的。” 560字,仅6秒,这个速度让不少网友惊呆了。 不少网友纷纷转发地震新闻,并表示惊叹:“机器人6秒写完‘四川地震’新闻,手慢的记者震惊了吗?”

原创设计

丰富地震实时转播内容

这条朋友圈流传的地震新闻真的是机器人写的吗? 昨天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中国地震网快报”(以下简称“快报”)。 对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条新闻确实是国家地震台网新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撰写的,耗时6秒,自动发布。

《快报道》称,研发这款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地震信息实时播报的内容。 “地震发生后,我们会通过微博等其他网络平台实时发布地震新闻。但由于时间限制,这些新闻往往内容较少,只有时间、地点、震中位置等关键信息。”公众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内容,比如震中简介、地震发生地的地形、人口、经济状况、震后天气等。基于此,我们开发了这套通过互联网+自动撰写新闻稿的系统,并暂时将其命名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希望为大家提供更丰富、更及时的地震快报内容。”

《快报》称,这款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这件事”。 研发的主要问题是实现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一方面,我们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要求机器人在几秒钟之内写完新闻;另一方面,机器人写的新闻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保证是快速且无错误。”

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 绵阳安州区地震新闻并不是第一篇由机器人撰写的新闻稿。 不过,这款“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向公众发布新闻信息。 朋友圈发布的地震消息最初是在内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 “可能是同事发朋友圈了,所以被大家看到了。”

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努力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丰富、详细的地震信息。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由于机器人是自动工作的,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机器人将正式投入运行。

近期地震新闻报道_近期的地震新闻报道_新闻近期地震报道文章

5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

机器人的数据从哪里来?

“快报”:地震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等信息来自地震台网。 其他背景数据的来源各不相同,比如震中简介、震中所在周边乡镇、村庄等,有的是检索出来的,有的是存储在机器人系统中的。

机器人如何写稿子?

《快报》:我们给“机器人”设定了一些“工作流程”:首先取标题; 二是发布两张震中图,一张是地理位置图,一张是地形图,方便后期救援决策; 第三,写入地震参数,包括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信息; 第四,写地震前后的历史情况; 第五,写地震空间分析,设定一个范围,比如5公里,列出5公里 第六,写周边城镇分布,震中周围20公里以内的城镇情况如何? 第七,列出震中县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行政信息等。 第八,写出震中的天气情况以及天气情况是否适合救援; 第九,写震中人口情况,有多少人,是否集中。

机器人写稿子的时候,只是按照流程堆放数据?

《快报》:根据新闻传播的特点生活网报道,我们整合数据,让机器人把一些数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数据。 事实上,根据地震的大小和受损程度,机器人还会智能地添加或删除一些稿件内容。 地震小,稿子就短;地震小,稿子就短;地震小,稿子就短。 如果地震大的话,手稿的内容就会更丰富。 例如,绵阳安州区地震并未对当地造成重大损害。 写稿子时,机器人自动删除了震中天气状况和震中人口这两个过程。

机器人如何确定地震的大小?

“快报”:系统根据震级、震源深度、地震发生地点、人口密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地震造成的损失大小。

稿件写完后,需要手动发布吗?

《快报》:不会,因为它对时效性要求很高,写完后机器人会自动发布。 目前我们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未来可能会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自动发布。

探索

机器人会抢走记者的工作吗?

据国内媒体报道,机器人写新闻的情况并不少见。 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4.4级地震。 《洛杉矶时报》用机器人3分钟写出地震新闻; 美联社于2014年7月采用了机器人记者。每季度撰写3000篇新闻报道。 在中国,去年11月,新华社正式启动了机器人写作项目:快笔小信。 据称,快笔小信能够生成中英文数据信息。

机器人参与新闻报道,不少记者、编辑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抢走。 真实姓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教师”的网友“上体杨剑锋”在微博评论道:“虽然(机器人写作)只是一堆数据,不可读,但足以改变今天的新闻业。” 对此,大多数网友仍然认为,记者的工作不会被简单的写作机器人所取代。 网友“青岛BB-BOY”表示:“机器人写新闻只是淘汰低端基础工作,记者还是要发挥其真正价值。” 网友“媒体观察”也认为:“如果你是一名有趣的记者,如果你是一名调查记者,你的工作不仅不会丢,反而更有保障。”

成都商报记者 胡婷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