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化名)和李凯(化名)是我认识的两个年轻人。 高中毕业后,两人考入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所普通大学,并在那里成为了情侣。 一年前,王云本科毕业,正好赶上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她想要的工作很难找到。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她做出了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决定,那就是回到农村老家,接手父母承包的土地,当一名全职农民。 当时,李凯正在以一名大学生士兵的身份入伍。 得知此事后,他不但没有反对,还很佩服王云的决心。 后来,李凯光荣退休,完成了大专学业。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晋升的机会,来到王云的家乡,和王云一起成为一名高学历的“新农民”。
王云和李凯的选择乍一看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正经工作”,而是回到家乡种田种地。 往小了说,是自毁前途,往高处说,是人才浪费。 不过,对于王云和李凯来说,回家乡务农既不是“拍脑袋”的冲动决定,也不是无处可去后的“放下”行为。 选择这样的发展轨迹,既是经过理性计算后得出的结论,也符合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内心。
如果不是选择务农,留在省城打拼,王云很可能在毕业几个月后,就和她的室友一样,找到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普通文员工作。 。 李凯在城里可以赚更多的钱。 毕业前,他找到了一份健身教练的工作,收入一度超过6000元,但他每个月要花2000多元在饮食和营养补充上,以维持身体健康。 “健身”体型。 相比之下,两人一起务农,年收入在8万到10万元左右,可以节省很多在城市生活的额外开支。 这不仅是一笔不错的“经济账”,也让他们在职场上拥有了同龄人中少有的冷静和淡然。
虽然他们都没有学过农业,但王云从小在父母的指导下在田里长大,所以她有足够的农业知识。 反观李凯,在部队里练就了良好的体魄和灵巧的双手,各种农活干得都相当利索。 同时,他们在大学获得的技能和视野也没有白费。 王云注册多个社交媒体账号,致力于成为“乡村KOL”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推广; 李凯开设直播间,效仿某知名品牌在“秀肌肉”的同时现场带货。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外表很难让人想起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 下田劳动时生活网报道,他们会穿着冲锋裤、防晒服,并使用“现代化装备”进行劳动防护。 拍照、录制视频时,他们的衣着、言谈举止都与都市青年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种植新作物,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职业前景比一些职场学生更广阔。 但为什么,大学生务农仍然是新闻呢?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对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有的大学生本身就存在就业偏见。 虽然大学学位的受欢迎程度已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但很多人在读完大学后仍然潜意识地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必须努力成为“思想工作者”。 “工人统治他人”。 ”。
一方面,人们会给那些敢于打破成见的年轻人泼“冷水”:你在浪费你所学的知识,你辜负了亲人和老师的培养。 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放不下自己的身材和谦虚。 他们宁愿找一份工资微薄甚至失业的白领工作,也不愿从事与传统观念中“大学生”身份不符的工作。 目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确实很难,尤其是没有名校光环的普通大学毕业生。 越是这样,那些敞开心扉的大学毕业生就越容易找到被自己忽视已久的发展机会,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而是走出生命的荒野。 即将到来。
回到农村务农只是年轻人千千万万的人生选择之一,而不是“抄作业”的标准答案。 在我接触过的大学毕业生中,有的人大方“进厂”成为技术工人,并不把当蓝领工人视为坏事; 谋生手段,甚至有一流名校的毕业生,不参加公考,不参加考试,不进“大工厂”,带着自己的家乡创业。同学,经营潮流小店。 这些看似不寻常的选择,其实都是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阻碍年轻人打破“规则”的,可能只是亟待改变的过时观念。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