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四周年考”答好“必答题”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垃圾   回收   投放   分类   小区

2023-07-02 17:25:09 

天刀答题器秒答__么么答极限答题

在碳汇体验馆骑自行车可以看到里程、速度和碳减排量

天刀答题器秒答_么么答极限答题_

杨浦区江湾国际公寓小区垃圾处理点改造升级,设置“翼”字形雨棚,设立友爱回收点,收费回收,变废为宝

_么么答极限答题_天刀答题器秒答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凌新社区垃圾桶房改造得更加整洁,并增设了智能干粉灭火器等设施。

本报记者 金珉艺媛

本报记者 周新图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深情回忆五年前在上海考察的情景,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低碳生活新趋势。 明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四周年纪念日。 四年来,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上海人“日用而不自觉”的好习惯。 今年,寄递、收运、监管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新气象。 在“四周年考试”之际,在回答“必答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做“加分题”。 你的成绩怎么样? 我们来看看“考试成绩”——

■1-5月,全市可回收物产量7391吨/日,危险废物1.76吨/日,湿垃圾8843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6915吨/日。 湿垃圾分离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 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

■6月,新民晚报与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开展公众调查。 12.84万名市民参与,95.7%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五星级评价。

■推进功能不健全的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桶升级改造,全市80%以上的垃圾投放点配备了洗手、除臭装置。

■完善公交、轨道交通站点、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垃圾桶设置。 目前,全市垃圾箱总数为44671个,比原来增加4712个。

■针对部分小区小袋垃圾落地、垃圾不定期溢出、异味干扰居民等问题,本市梳理认定问题点1223个,明确整改措施、时间节点及负责人员。

今年将打造“五批”示范亮点,包括一批标准化垃圾箱房、一批优质示范住宅区、一批可回收物示范中转站、一批精细分类公共场所示范区,一批线上线下为市民普及垃圾分类体验。

■ 出台54个垃圾分类配套文件,升级改造2.1万多个居民区垃圾分类处置点,二次升级改造道路垃圾箱2.7万套。 景区内有1000多组经过精心分类的可回收物容器。

标准化垃圾房,设备新,看上去不错

以前社区里的垃圾箱房是回避的,但四年前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很多垃圾箱房经过一轮改造,变得干净起来。 今年,上海推动垃圾桶房升级改造,不少小区的垃圾桶房再次升级——加水槽、安装除臭器、换感应门……居民纷纷感叹“越来越精致” ”!

危险废物分为五类

本周,记者来到长宁区安顺路方大小区,看到垃圾箱房已经装修完毕,面积从22平方米扩大到35平方米。 空间变大后,所有垃圾桶都可以推入箱室,入口是感应式的。 只要居民站在出风口前,箱门就会自动打开。

走进垃圾箱室,几乎没有任何气味。 秘密就在于墙上的壁挂式智能空气消毒喷雾系统,它会定期喷洒从植物中提取的除臭剂。 垃圾桶间旁边,一个全新的水槽取代了简单的水龙头,并且配备了洗手液。

水槽下面还隐藏着更多的巧思。 将柜子做成有害垃圾桶,分为废灯泡、含汞废电池、含汞废物、废药品、有机溶剂包装五类。 “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 “我们还在定制可回收物的五类柜,可回收物的摆放也会更加精细。” 天山路街道管理处副主任张浩说。

收集居民意见后进行改造

采访时,恰逢新垃圾箱室启用第一天,居委会干部和小区保洁人员正在指导居民操作。 “现在科技发达了,垃圾箱室干净多了。” 居民胡阿姨笑着说。

方大大学小区主任姜伟说,小区800多户居民中,大部分都是东华大学的老师。 改造前,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其中提到最多的两点,一是需要安装水槽,二是将开放式垃圾箱房改为封闭式垃圾箱房。 方案经过多次调整,最终选择了感应门。

打造精品示范住宅区

么么答极限答题__天刀答题器秒答

还有不少社区对垃圾桶房进行了改造。 例如,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江湾国际公寓小区,共有高层建筑74栋。 小区内6套智能回收设备和7个生活垃圾处理点全部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部更新为最新的第四代智能柜,并安装了带灯带的“翼”字形雨棚顶部生活网报道,灯带晚上亮,不仅方便扔垃圾,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居民对处置环境有了更高的期望,今年上海将按照一系列技术标准,推动一批老旧、破旧、功能失调的生活垃圾箱房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标准化垃圾箱房。 同时,本市还将按照分类管理精细化、投放环境精细化、科技赋能精细化、回收服务精细化、回收服务精细化“五精”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垃圾分类示范住宅区。品质特征。

新气象中转站开设科学馆

它原本是两网融合的中转站,如今已“变身”为徐汇区首家碳汇科普体验馆。 它不仅可以了解“双碳”知识,还可以直观地了解您在进行可回收物交易时为减碳所做的事情。 贡献……在徐汇区凌云街道老胡民路,一座全新的“徐汇区碳汇科普体验馆”已经建成,即将与公众见面。

本周,记者提前探访了碳汇体验馆,“打卡”了一系列好玩的互动装置。

骑自行车可以了解碳减排

走进博物馆,最吸引人的两件事就是两辆自行车。 骑行时,你不仅可以欣赏虚拟城市的美丽风景,还可以看到里程、速度和碳减排量。 点击墙上的“圆桌”,就可以看到水煮鸡、四喜烤麸等菜肴的二氧化碳当量,以及几十种常见食物的碳排放量。

在展区,“基本衣食住行”与碳减排的联系更加清晰。 “回收1公斤废旧布料,可减少碳排放0.98公斤” “平均一次线上会议可减少碳排放27.932公斤” “少使用一个一次性纸杯,可减少碳排放20克” “生产1公斤塑料袋,可减少8.21公斤碳排放”碳排放量”…………这些数据直观地让参观者知道他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_天刀答题器秒答_么么答极限答题

交出可回收物品可以获得积分

更有趣的是“自助交易区”,可以回收“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纺织品、家电”等六大类物品。 每个类别又细分为多个子类别,回收价格也各不相同。 相同的。

点击屏幕上的可回收物类别,将需要交接的物品放到自助称重台上,即可称量物品的重量。 将物品放入相应的槽位即可完成一次配送,金额将立即存入账户,同时还将获得碳值和积分。 碳值可在“碳汇沙龙”借用,兑换咖啡、环保再生产品、环保手工艺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巧妙地将两网融合中转站与科普馆结合在一起。 回收物投递箱的另一边是新装修的中转站。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各个出口收集可回收物,在中转站进行压缩、捆扎,然后分类发送至下游处置企业。

设立具有更高价值的新标志

据悉,这个转运站承担着凌云街道各社区回收物的转运和暂存任务,每天运送的回收物就能填满场地。 “一方面,我们通过‘旧物回收’小程序接受居民的预约送货。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车辆定期前往社区进行回收。” 上海吉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徐明宽介绍。

新改建的换乘站“颜值”也更高。 今年,上海将更新“上海回收”标识、建设示范性可回收中转站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成效综合评价项目,并发布了《回收体系规范完善细则》。 记者看到,这个转运站新安装了绿色的“上海回收”店牌和侧招牌,浅绿色的门和墙壁清新干净。

徐明宽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实施四年来,日均回收量比刚开始时翻了一番。 此外,市民对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的需求也更高。 “就在今天早上,一位路过的家长进来参观,打算暑假期间组织孩子们去参观体验。以后,科学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有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不定期举办科普活动。” 他说。

天刀答题器秒答__么么答极限答题

新技术监管转向“技防”模式

社区、街头小袋垃圾屡禁不止,一直是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顽疾”。 如今,通过摄像头拍摄、AI识别、自动订单调度,小袋垃圾可以一次性“清理干净”,从发现到消除最多只需要15分钟。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率先完成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从“一网统管”转变为“一网统管”。民防”改为“技术防御”。

大幅缩短售票截止时间

在天山路街道城市交通中心,记者看到了一套智能订单调度平台。 大屏幕上,街道各小区散落的小袋垃圾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监控屏,还可以看到全部53个小区的垃圾箱周边情况。 当摄像头拍到垃圾房外散落的小袋垃圾时,AI系统可自动识别并生成工单,城市交通中心会自动将工单通过政务微信App采集工单并采集到工作群提醒中。 负责人处理完案件后,在手机上点击“已处理”,AI会自动再次识别是否合规并结案。

“处置人员5分钟内接单,10分钟内到现场整改,15分钟内完成处置,系统自动检查。一个工单15-20分钟即可处理完毕,一般情况下关门时间缩短至1-2小时。” 天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吴广宇介绍。 过去,小包垃圾不仅查找困难,而且工单流转也耗时,平均结案时间为12-24小时。

53个社区摄像头全覆盖

吴光宇介绍,天山路街道面积1.91平方公里,下辖18个居委会、53个社区,户籍人口7.3万人。 目前,街道已设置智能监控通道144个,其中固定摄像头18个、移动摄像头12个,对街道裸露垃圾进行抓拍,53个住宅小区实现了垃圾房智能监控探头全覆盖,抓拍违法行为。倾倒在垃圾房。 小袋垃圾。

据悉,该系统上线后,今年以来已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623次,查处垃圾分类案件206起,处罚金额已达1.75万元。 今后,该街道还将完善“天山智慧眼”系统,还将在各大商圈的商场垃圾房增设探头。 未来计划实现“居住区、街区、商圈”三区全覆盖。

街上偷垃圾无处可藏

该系统还可以识别街道废物。 吴光宇表示,街道在玉屏南路天山茶城、紫云路53号(近尚嘉中心)、梅田玉屏菜场等处都部署了监控设备设施,24小时预警系统会立即反映情况将状态实时传输到“一网统管”后台及网上执法人员手机,并建立了一张“网络”,打击全社区的违法行为,让偷垃圾的现象无处可逃隐藏。 (新民晚报)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