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百度地图联合发布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通勤   城市   平均   比重   职场

2023-08-18 23:01:30 

8月18日,《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

《报告》选取中国45个主要城市,采集9000万人的通勤数据,延续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方面9项指标,呈现中国城市职业居住空间和通勤变化《报告》由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报告》专门增设职场新人一章,选取2010年至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口增幅最大的16个城市,挖掘大学生的通勤特征和工作住房需求。 25岁以下职场新人,为青年发展、为大型城市建设提供素材和思维。

超大城市45分钟通勤比例增加,北京极端通勤问题得到缓解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总体平均通勤时间在45分钟内的比例为76%,与去年持平。 其中,特大城市占69%,特大城市占77%,距离改善人居环境的80%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澎湃新闻也注意到,北京、广州、上海、济南、青岛等超大型、特大城市中近一半的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的比例同比有所上升。 广州71%,北京56%,年底连续下降,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深圳45分钟内通勤比例达77%,保持特大城市最高水平。 仅武汉、合肥、厦门、无锡、洛阳45分钟内通勤比例同比下降。

《报告》还显示,中国主要城市仍有超过1400万人遭受极端通勤困扰,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的人口比例为12%,与去年持平。 其中,特大城市极端通勤人口比例达到17%,特大城市达到11%,一、二类城市均达到8%。

不过,一些特大城市的极端通勤问题也正在趋于改善。 以备受关注的北京为例。 北京人口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的比例为28%。 虽然仍为全国最高,但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极端通勤同比增加的城市有7个。 除武汉、济南等特大城市外,合肥、南宁、乌鲁木齐、厦门、温州均为人口不足500万的一类、二类城市。 其中,合肥、南宁、乌鲁木齐极端通勤人群比例连续三年上升。

国内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时间36分钟 青岛首次突破40分钟

《报告》显示,我国主要城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36分钟,同比持平。 其中,特大城市平均需要40分钟,特大城市平均需要36分钟,一类城市平均需要34分钟生活网资讯,二类城市平均需要32分钟。

北京平均单程时间为47分钟,仍然是通勤时间最长的城市。 上海、重庆、青岛单程通勤时间超过40分钟。 这也是青岛队首次突破40分钟以上。

从2020年与2022年对比来看,国内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例全面下降,其中南昌、郑州、西安下降幅度最大。 2022年,特大城市平均通勤距离为9.6公里,特大城市为8.6公里,一类城市为7.8公里。

北京仍然是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达到11.7公里,同比增加0.4公里。 此外,平均通勤距离超过9公里的城市还有10个。 除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外,银川这个二类大都市的平均通勤距离超过9公里。

39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有所增加,仅有广州、大连、苏州、乌鲁木齐、西宁5个城市通勤距离没有增加。

_平均通勤时间_英国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间

新开通的铁路线每公里仅增加1800人以方便通勤,公交连接成为瓶颈

职住分离程度可以理解为居住地到最近就业地点的距离,用来衡量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匹配程度和平衡程度。 职住分离度越小,城镇职住平衡背景越好。 2022年,我国特大城市平均工作与居住分离度为4.4公里,特大城市平均工作与居住分离度为4.0公里。 工作与居住相距2.2公里,厦门仍然是工作与居住平衡性最好的城市。

通勤空间半径反映了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规模。 2022年,特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为37公里,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为30公里,一、二类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为27公里。 上海通勤空间半径增加1公里,达到41公里,与北京并列为通勤空间规模最大的城市。

38个城市工作与居住分离程度加大,33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扩大。 成都、西安、合肥、青岛、东莞、佛山、济南、大连等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加大的同时,工作与居住的分离度明显加大。

2021年至2022年,42个地铁运营城市将开通近1000公里新线路,轨道覆盖的通勤者比例仅增加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公里轨道仅增加1800人。 预计轨道建设投资10亿元/公里,相当于1人便捷的轨道通勤,需要轨道建设投资55万元。

平均通勤时间_英国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间_

青岛新增里程不足40公里,直达线路有效改善线路网络结构,带来通勤覆盖率提升8%。 相反,郑州、武汉每年新增新线路超过25公里,但线路向市区外延伸并没有有效提升通勤覆盖比例,新线路投资收效甚微。

轨道建设的最终效果是提高城市通勤效率。 深圳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紧密衔接,58%的通勤者乘坐公共交通(含地铁)45分钟内即可到达,拥有特大城市中最高的公共交通安全等级。 成都、武汉大规模轨道建设,提升了通勤覆盖比例,但公共交通保障整体水平尚未有效提升,轨道交通总时间的30%-40%花在接驳上车站外。

25岁以下新移民通勤距离较长,12%遭遇极端通勤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1000万。 一个城市是否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和潜力。 房价成本和通勤压力影响职场新人的城市选择。

今年的《报告》特别关注职场新人的通勤问题。 在大学毕业生增幅最大的16个城市中,25岁以下新移民平均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较城市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在上海和重庆,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北京最长通勤距离达到12.1公里。

职场新人主要租房子,就近工作地点居住比较容易。 5公里以内快乐通勤比例为53%,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但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或者更好的工作机会,一些职场新人不得不忍受长途通勤。

以距离换机会,10%的职场新人通勤距离超过25公里,比城市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 北京职场新人超长通勤问题突出,14%的人通勤时间超过25公里。 在天津、昆明、西安、郑州、重庆等地,超长通勤困扰的年轻工薪族比例超过12%,比城市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

从《报告》来看,职场新人对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更高。 在16个典型城市中,27%的职场新人居住在火车站800米以内,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虽然平均通勤距离较长,但依托轨道交通,80%的新移民可以在45分钟内通勤,比城市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杭州和苏州对职场新人最友好,45分钟通勤比例超过85%。

与此同时,12%的新青年仍然遭受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困扰。 在北京,27%的年轻人单程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略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但西安、重庆新移民极端通勤比例较城市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