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泪水不仅仅限于家乐福。
文字| 张晓阳
编辑| 导演
双井店和四元桥店是北京仅存的两家家乐福超市。
2023年6月2日起,家乐福双井店营业时间调整为10:00~19:00。 很难想象,北京三环附近的一家超市晚上7点就关门了。
上午9时30分,家乐福双井店门外的黄色围栏尚未打开,但简单地由两张桌子组装而成的“购物卡咨询台”已经挤满了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人们。 刺猬公社(ID:)在现场看到,如果想在家乐福购买100元的商品,只能在购物卡里消费20元,剩下的80元需要用现金或手机支付; 另外,您需要提供姓名和手机号码,完成家乐福会员实名认证,10个工作日后到收银台查看审核结果。 审核通过后,每张购物卡可消费500元,当月有效。
家乐福北京双井店购物卡咨询处
“我大老远就来了,你不是闹事吗?” 最后,当工作人员出现时,赵阿姨才得知,她在7月20日之前办理的家乐福会员实名认证只能在7月份内完成。 使用礼品卡。 前几天北京的暴雨让她错过了有效消费时间。 重新登记后生活网资讯,她又等了十天才“清卡”。 面对她逐渐愤怒的情绪,工作人员指着桌子上贴的“温馨提示”说:“都写在这里了。”
消费额度的限制、购物规则的改变、货架的日益空荡以及时不时的破产传闻,让家乐福购物卡危机在消费者中蔓延。 近年来,高管辞职、供应链断裂、“老赖”上市、裁员、关店等危机接连出现。 这并不是家乐福经历的唯一一次风暴。
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赶上了经济繁荣的浪潮。 在鼎盛时期,它拥有 321 家商店。 2019年9月底,苏宁易购完成对家乐福中国80%股权的收购。 这场双向的冲刺未能让家乐福重回辉煌。 苏宁易购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将关闭58家家乐福门店,2023年一季度关闭31家门店后,家乐福全国门店数量只剩下114家。
这家曾经的销售之王的大型连锁超市正在经历最黑暗的时刻。 不仅家乐福、沃尔玛等传统连锁超市陷入生存困境。 然而,山姆、盒马等会员制超市的“价格战”却愈演愈烈。 像发东来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大型超市,已经悄然成为零售行业的传奇。
那些与互联网失之交臂的“传统超市”,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吗?
再见,北京最后一家家乐福
在朝阳区一居南路,年近70岁的张兰每周都会来到四元桥购物中心三楼的健康中心按摩,然后顺便去对面的家乐福。 果蔬、生鲜是张兰经常光顾的选区。 她买了一袋300克的虾,售价99.99元。 在张兰小区旁边的小超市,同样的价格她可以买三袋虾。 张兰的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但为了彻底花完购物卡里的余额,她说道:“既然这样,再贵也得买。”
北京最后一家家乐福,大部分货架都是空的,商品所剩无几。 在双井店里,一大桶洗衣液是人们“清牌”的首选,鸡精堆在一起,几乎没有人买。 思源桥店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货架上的商品散乱,冷冻区的各类速冻食品堆满了冰柜,成为了被人们遗弃的角落。
家乐福内的货架大多是空的
产品不足、价格翻番成为压垮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卡里的钱只能用20%也没关系,只要东西齐全,价格合理,总可以慢慢花的。” 这是张兰的想法,但北京家乐福的生意恶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当我意识到他们在清货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被这种错觉欺骗了。” 张兰坚信家乐福不会破产,当她看到店员整理货架时,她怀里仍然抱着家乐福“东山再起的希望”。 但当张兰得知天通苑店关门后,她“彻底放弃了”,于是她又去了双井店,买了几个碗、一个茶壶、几块电池,凑钱清卡。
曾经被誉为零售界“黄埔军校”的家乐福,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其收获的不仅是破产传闻,还有惨淡的营收数据。 过去十年家乐福经历了什么?
1995年至2007年,家乐福进入中国的前十年,在大润发、麦德龙、沃尔玛等超市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然而此时,坐拥外资零售第一把交椅的家乐福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加剧了与供应商的矛盾、核心人才的离职、不合时宜的扩张,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2010年,康师傅出售家乐福后,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拉锯战就开始了,而这只是家乐福与其供应商矛盾的缩影。 从早年生鲜领域的竞争来看,与开辟生鲜采购渠道的永辉、设立全国配送中心的沃尔玛不同。 只有乐福选择了“平躺”。 后来,当电子商务出现时,家乐福对供应链体系的忽视使其无法抓住新的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和2018年,家乐福在中国的净利润分别为-10.99亿元和-5.78亿元。 截至2018年末,家乐福中国资产115亿元,负债138亿元。 2019年,苏宁易购斥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家乐福集团正式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2023年初,家乐福中国COO张启哲辞职,全国多家门店关闭,裁员、拖欠薪酬等问题暴露。 这一切似乎为家乐福谱写了告别中国市场的序幕。
时间拨回到1995年,在国家展览中心附近,家乐福创意家店落户北京。 这是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家门店。 当时,“粮票”刚刚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 在家乐福的大卖场里,干净的环境、热情的销售、超低的价格,每一个新元素都给人带来巨大的冲击。
时代变了,如今的家乐福大卖场,挑选商品不再是在整齐有序的柜台上,而是在分散的角落里,或者是最靠近收银台的货架上。 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在迷茫和遗憾中毫无尊严地退出。
家乐福北京四元桥店室内场景
至于北京最后两家家乐福是否会关门,家乐福双井店工作人员表示:“卖完了就关店了。” 但四元桥店收银员表示,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当一名美团骑手赶到家乐福四元桥店时,站在唯一开放的收银通道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缺货了,无法发货”。 骑手一脸茫然,他和手机屏幕后面的消费者显然不知道家乐福已经变成了这样的场景。
传统超市,等待即时零售网点
2015年,中国大卖场业务首次出现“负增长”,命运的齿轮或许就在那时开始转动。 传统超市的关闭转型浪潮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家乐福并不是唯一一家陷入困境的大卖场。 沃尔玛、永旺、大润发等也深度参与。 家乐福的现状更像是整个传统超市行业的缩影。 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沃尔玛在中国关闭了60多家门店,永辉超市关闭了近400家门店。
这几年,各种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传统超市也在苦苦自救,挖掘新的增长空间。
首先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彻底改变了零售业。 传统超市面临着线上线下融合的问题。 起初,大部分大卖场选择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如沃尔玛联手京东、麦德龙入驻天猫国际、大润发与国美在线对接等。
然而,电商转型并没有成为大卖场的良药。 线下大型实体超市进攻线上渠道,本身就意味着用矛盾来攻击盾牌。 线上销售业态越强,线下实体店的生命力就越弱。 就连线下超市实际运营中的房租、人工、水电成本都成为转型路上的“油瓶”,关店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从《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来看,2022年网上零售额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8%,线下零售额占比70%以上。 尽管线上零售增速高于整体水平,但线下仍是国民消费的主战场。
其次,付费会员成为零售业新战场,各大巨头纷纷加入,开启新一轮中产消费者争夺战。 事实上,沃尔玛是第一家在中国开设会员制的外资零售巨头。 1996年,沃尔玛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会员店——深圳山姆会员店。 不过,在随后的十年里,大卖场的生意最为火爆,仓储式会员超市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如今,山姆终于等到了新中产消费升级的风口。 与此同时,也迎来了会员制超市的疯狂内卷。
据发布的《2022新中产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新中产在全网占比提升至13.7%,用户规模达1.63亿,同比增长增长15.6%。 财富相对自由的新中产更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
与普通大卖场相比,像山姆这样的会员制超市首先设置了付费会员的门槛,然后打出了“致力于会员服务,为精英生活提供优质产品”的口号。 除了赋予中产阶级身份象征外,山姆会员店还拥有品类较少但更精细的优势。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卖场的SKU通常在2万个,普通超市的SKU也在1万个,而山姆的SKU只有4000个。 精简SKU实际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垂直选择,也有助于减轻供应链的压力,从而能够持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山姆会员商店图片来自沃尔玛中国官网
会员店赛道的拥挤程度,可以从盒马和山姆为了一块榴莲饼的价格战一窥端倪。 当传统大卖场被击垮时,用高品质的产品俘获中产阶级的心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它不可能是拯救传统超市的唯一办法。
家乐福也做出了向会员店转型的尝试。 2021年10月,家乐福首家会员店在上海成山路开业,家乐福正式进入会员竞争。 然而,在开业之初,家乐福就因竞争对手对供应商实行“二选一”规则而导致大量缺货而道歉。 2023年4月,家乐福悄然关闭了第一家会员制超市。 一度被家乐福视为救命稻草的会员店最终没能拯救家乐福。
我们还需要传统超市吗?
回想起来,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家乐福这样的“平民超市”吗?
传统超市有很多老年消费者,他们比农贸市场更信任超市的质量。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如果能赶上打折,买到稍微便宜一点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张兰的爱人不吃肉,只爱吃鱼,所以张兰和爱人特别留意超市里的鱼。 原本他们对大润发的鱼最认可,但当丈夫花50多元买回6条难以辨别的小鱼后,张兰再次对大润发失望了。 作为老顾客,张兰能明显感觉到传统大卖场的商品质量正在下降。
张兰家住北三环中路安华桥附近,紧邻安华商厦,里面有华联生活超市。 “晚上吃完饭,去商场买点适合自己的东西,没有的话,吹着凉风回来。” 但自从安华商厦关门后,她就再也没有进过店里。 我还没买:“一是没有动力,二是没有百货商店。”
退休后,老年人结伴去超市、商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传统超市已经退出市场,他们无处可去。 当巨头们争相收割中产阶级时,却忘记了这部分需要平民商场的人群。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20年前作为“中产阶级象征”的家乐福超市,正面临用户老龄化问题: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让超市购物成为过去式。 他们很少比较线下超市和网上超市的价格。 他们更关心能否将货物送到家门口并节省时间。 他们的库存方式已经改变。 另外,周围都是即时零售和24小时便利店,所以年轻人较少。 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一两种商品。
那些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也在“逃离”传统超市。 比如社区团购的出现,因为没有巨大的场地租金、水、电、人工等成本,这使得大型超市的供应链带来的低价优势消失了。 追求实惠价格的消费者果断转向社区团购的怀抱。
“如果社区团购再持续一两年,我想说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超市基本就没啥用了。” 2020年,名创优品创始人兼CEO叶国富做出了预测。
这在当时看来不太可能,毕竟2020年,连家乐福都实现了盈利。 然而,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终究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抵挡潮流的洪流。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