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考研名师张雪峰炮轰新闻学炸出大学教授怒火引围观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新闻   就业   报考   志愿   梦想

2023-06-29 04:11:02 

这几天,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分数线也已经划定。 一年一度的“志愿服务”季又到了。

如何做志愿者? 什么专业是你不后悔的?

前段时间,自媒体博主、研究生名师张雪峰炮轰新闻界,引起了大学教授的愤怒,也引起了普通网友的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家长来到张雪峰直播间咨询,称他的孩子高中理科模拟考了590分,可以报考新闻专业吗?

张雪峰说,590报道这个消息,不管他怎么想,都建议把孩子打昏。

“别报道新闻了生活网消息,闭着眼睛去摸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的一个,比新闻还好。”

家长们一再解释说,新闻是孩子的爱好。

张老师急坏了,反复强调一定要把孩子打昏。

其实这是张雪峰半年前的直播,正好赶上做志愿者的时候被挖出来的。

然而半年过去了,张雪峰的态度更加坚决了。 日前,他在微博发文:新闻不是专业,就业确实不好。

“学新闻传播学的学生80%都没有从事这个行业。新闻传播曾经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因为当时媒体很繁荣,但现在呢?大家都是自媒体。”

张雪峰的言论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新闻学教授们并不高兴。

重庆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晓强教授率先反驳。

他表示,新闻专业可文可武,就业前景广阔。

进去了可以自己创业或者去大互联网公司,退休了可以考公务员。

去年他的两个学生去了主流媒体,另外四个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大公司。

今年的学生、三名公务员等人都去了非常好的公司。

新闻学教授杨庆波也表示:“只要有新闻理想,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素质,毕业前可能会受到媒体的青睐,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小春拍着胸脯:“我带的毕业生,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就业前景都非常好。”

教授们说得那么真诚、那么有说服力,但是99%的网友都支持张雪峰。

为什么?

因为教授们的言论并没有批评张雪峰的观点,反而证实了他的结论。

翻看张晓强教授的简历,

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获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最终,他成为新闻学教授。 这是否意味着任何具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人,即使是那些与新闻业无关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学教授。

并且他说,他的学生九分之三都去了媒体,同行的就业率为33%。 今年的学生没有一个去媒体,同行的就业率为0。

情商高意味着就业机会广泛,情商低则意味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一波,网友纷纷表示,张雪峰赢了比赛!

小石最近看了不少张雪峰的视频。 怎么说呢,乍一看他是虚张声势,口若悬河,看上去就像是搞笑视频,但仔细一看,他对于报考专业建议的思考其实很清晰。

其实,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高考或许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斗,但志愿填报多少有点像赶路。

因为对于大多数考生,甚至是他们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他们甚至不知道那些不常见的专业名字有什么用,更不知道他们未来的职业前景。

然而,在报考后的三五天之内,一群十七、十八岁的年轻人被要求决定未来几年的学习方向,住哪里,做什么工作。未来,甚至是他们的一生。 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选择专业就像打开盲盒,赌人品。 专业与梦想不符是小事。 读了四年,找不到工作,也买不起饭。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张雪峰的建议并不适合所有人。

来自一线城市、熟悉各专业的家长可以自行查看孩子的报考情况;

家庭条件优越,生存就业无压力,可随意申请;

家庭属于天龙的“贵族”,他听父母的安排。

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甚至有点穷的话,那还真可以听听张雪峰的想法。

张雪峰印象最深的报考方式就是关卡。

障碍是什么? 就是这个工作只有学过这个专业的人才能做,没有学过的人做不了。

比如,没有学过医的人不可能成为医生给人做手术; 没有学过法律的人不能进入律师事务所为他人打官司。

新闻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障碍。

张雪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一个在985学院教新闻学的教授,他的自媒体账号粉丝数比我这个郑州大学排水专业的本科生还少,这有什么问题吗?”

张雪峰说的有问题吗? 完全没问题。 不仅是新闻专业如此,很多文科专业也是如此。

事实上,这并不是张雪峰第一次在直播或者讲座中批评一些劝退的专业。 此前,他关于选择大热门的言论更为广泛。 他多次强调,文科生,尤其是成绩在二科的学生,应该选择法律、会计、中文专业,因为“至少可以参加公考”。

在他的持续输出下,网友纷纷提问“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最好?哪个专业毕业后会失业?”。 基本达成共识:“如果可以选理科,还不如不选文科”。

古代有北大文科生猪,如今有985个哲学大师送饭。

语文、社科、新传、哲学、小语文、金融……总有一个能让文科生失业。

毕竟,这种变化早已体现在就业市场上。 文科生的就业率确实令人担忧。 某机构在《2022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仅为12.4%,远低于理工科专业。

可见,张雪峰的报考理念缺乏一些梦想,注重于世俗的成功。 即使不成功,无论你多么注重一次教育,你都可以还本钱,小算盘打三下。

如果这放在早年,小电视会说张雪峰太低俗、太庸俗、太急功近利。

然而,在受到社会的严厉打击后,就业形势却日益困难。 现实已经不能再让年轻人看得太久了。

如果你今天没有工作,直接意味着你没有收入,下一顿饭你也吃不到。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能走错一步。

著名大V六神雷雷在面对张雪峰“新闻专业争议”时发微博:

我也知道什么是理想和梦想,也知道如何用文章来阐述它们。 但几年前,表弟参加高考,我告诉她不要报道新闻。 总不能叫姐姐不要举报,去网上给别人的孩子讲理想、讲梦想。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吃饭。

至于张雪峰为何如此功利、现实,在一次对同学的演讲中,他说:“我有病,而且是得了很严重的贫困病。”

张雪峰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他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长大。 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家穷得叮叮当当,我们家却穷得这么惨。” 这么多年,他之所以做那么多直播,开那么多讲座,每天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子孙后代遭受贫困。

张雪峰经历过生活的艰辛。 他知道,一个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大学生是多么困难。 他也知道,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失业,对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这些家庭的试错成本很高,人生道路也很狭窄。 申请高考可能会很困难。 全家人的赌博,第一诉求就是解决生存问题。

所以,张雪峰报考的目的就特别明显: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一份能挣钱的工作。

另一边,看张晓强,就像微博上说的:“学工科,吃半辈子御膳,义无反顾去报社当副主任。 我没有一天受新闻之苦,但我却享受新闻之福。”

他们大概不理解张雪峰的“粗俗”。

而这就是阶级差异造成的思维差异。

小石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郑亚军的文章,郑亚军是甘肃省张掖市人。 他十几岁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她学习成绩良好,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学业生涯会一帆风顺,没想到入学第一年,她几乎处处受挫:省城室友讨论托福,她听不懂; 她从来没有听说过《楚门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

因为郑亚军的世界里只有课本,所以她基本上没有读过其他课外书; 她也没有看过任何电影。

直到这里,小石也明白了为什么“冰淇淋”这个词不能出现在高考的试卷上,因为一些贫困边远地区的考生从来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

而种种例子足以说明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就是现实。

没有人把钱扔到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人给出底线。 他们的梦想不允许是新闻理想或诗歌和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生计。

张雪峰向学生推荐北京旅游景点时说,去北京,不要总去三里屯、颐和园……

他推荐的第一站是北京八王坟汽车站,八王坟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是燕郊。 晚上7点,去体验一下1000人排队等公交车的感觉。

第二站,他推荐了天通苑,这是亚洲最大的社区,拥有400万居民。 早上5点去天通苑体验第一趟地铁,看看能不能挤到。

而这就是真正的北京,这里有繁荣昌盛,也有普通人的奋斗。

但谁又能说,拥挤的地铁里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就不如别人呢。

说起报考高考,本来应该鼓励那些有志之士,但现在张雪峰却在现实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这绝对不是考生的错,也很难说是张雪峰的错。

那么这是谁的错呢?

如何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让未来的考生在报考时不再遇到“灵魂”与“肚皮”只能二选一的情况,或许是全社会共同思考的事情。需要思考。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