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2023年高考出分后,填志愿会成为头等大事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志愿   高考   填报   北大   宁夏

2023-06-25 12:23:12 

2023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填报志愿将成为重中之重。 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引发了一场“孩子想报考新闻专业会被淘汰”的争论,甚至将志愿报道的话题推上了热搜榜首。

显然,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共有1291万人参加高考,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疫情释放后的首次高考。

同时,国家统计局5月份公布的20.8%的青年失业率数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专业选择更加谨慎。

叶晓阳,34岁,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 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 他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一直试图用行为经济学和人工智能来改善学生的教育决策,包括高考志愿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如何更科学地填写志愿。

“人们的感性认知不一定准确,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只是选择专业的一个因素,不要因为片面言论轻易做出重大人生决定。” 叶晓阳说,“对于网上备受争议的新闻专业也是如此,不顾学生个体情况,简单地推荐好专业和坏专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无论有多少人说新闻专业不值得学习,如果一个学生确信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天赋和比较优势,那么无论在任何时代,你都可以做出你所期望的有价值的职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你的高考愿望呢? 高考志愿填报的策略是什么? 自愿报告与教育公平之间有何联系?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叶晓阳进行了采访,本文是旧文的转载。

文字| 易方兴

是什么影响了你的高考志愿?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故事。

2016年夏天,我和我的团队在宁夏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 当时的话题是“信息干预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影响”。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延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宁夏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发放了自编的志愿报告手册,前往7所高中进行了讲座,为100多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天中午,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准备返回。

对我来说,宁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我开始一系列教育决策研究的地方。 我联系了很多省市,宁夏是迄今为止唯一愿意与学术团队合作进行高考志愿研究的地方。

离开宁夏之前,我们在银川的一家餐厅吃了午餐,聊起了这几天填写志愿者的事情。 当时包间里有两个服务员,突然问道:“老师,我听说您在说要报考高考?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当时正值六月底,正是宁夏第一、第二学院报名志愿者的时间。 直到八月初,我才考上了大专。 其中两个女生还收到了学校当时发给我们的自愿报到手册。 我们问:“你是自愿的吗?” 两个女孩都说:“我没有进入二线,所以我没有申请。”

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高考政策。 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申请预科,二线成绩低于80分即可申请,通常很多线下学生都会被录取。 报了预科班,相当于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却能上两本书。 对于很多家境并不宽裕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三所独立学院大多收取高额学费的情况下。 当学生自愿接受咨询时,我们也尝试让他们知道这个选项。

我们忙说:“下午5点志愿系统关闭,别上班了,回家报备志愿吧。” 两个小女孩还在犹豫,我们就让她们向酒店老板请假,下午的工资我们就发了。 帮忙付款。

当时我们是偶然认识的,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不知道两个女孩怎么样了。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就像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以为你没有机会,其实你还是有机会的,只是你需要知道这些信息,并积极采取行动。”

像“信息缺失”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家庭背景相对较差的学生面临的困难更大。 我们发现,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会被平均质量较低的学校和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录取(“高分低录取”)。

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我参与的一项针对8个国家的跨国研究发现,大学录取中的财富和性别差异在这些国家中是普遍且相似的。 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估计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高分和低分(包括没有被大学录取),这一估计与美国相当,尽管两国的大学招生机制截然不同。

▲ 高校招生咨询活动现场,一名学生正在浏览学校招生简章。图/视觉中国

这背后的核心问题不是高考失败,而是志愿填报问题。 回到城乡差异,即使高考成绩相同,农村学生最终考上的学校和专业也相对“较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学生缺乏对院校和专业信息的真实观察,只能根据院校和专业名称等基本信息了解院校和专业的级别。 核心困境仍然是缺乏信息。

过去几年,我们也一直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高考申请。 在宁夏,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学生父亲上过大学——这意味着,尽管很多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参考了父母的意见,但绝大多数家长没有上过大学。 那些西海固学子们,经过12年的努力,才有了走出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因为高考的阻碍而失去更好的人生机会,真是可惜。 这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是可以改变的。 提供关键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举个例子,我们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信息——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按专业类别(如文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划分,22%的学生决定改变意愿选择一个专业。 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能并不知道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信息。

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能解决高考志愿者填写的所有问题。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式,比如听课、一对一辅导,效果显然更好。

我们也找到了更多的人来做义务辅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高中的班主任。 当时我们还筹集资金来激励老师。 他们只需要做5天的义务辅导工作,就能拿到相当于1-2个月工资的工资。 但也有一个问题。 激励确实很大,但我们发现老师为学生做的志愿者并不比学生本身好多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地老师不懂得如何做志愿者。

我们向老师们询问了3个关于自愿规则的问题,只有10%的老师回答正确。 尤其是宁夏,从2009年开始,从顺序志愿改为平行志愿。八年后,仍然有老师不知道什么是平行志愿,继续按照顺序志愿的规则给学生提供建议。

我们还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建议对于学生志愿服务非常重要。 在学生中生活网报道,只有5%的人这么认为。

▲ 高考志愿填写咨询会现场。图/视觉中国

看到一张困惑的脸

事实上,国内直接为高考做志愿研究和辅导的人并不多。

原因有很多。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的“成分”——数据很难获得。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宁夏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数据。 我们在其他很多省份也做过这样的大型项目。 项目完成后,钱花了,但是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拿到数据,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 现在很多研究只能找到一些局部区域的数据,比如一个县或者一所学校。 很难有宁夏这样的规模。

还有一个原因是,要把这件事做好确实很难。 老师还提醒我:“你可能不太了解,目前中国的高考咨询已经成为鱼龙混杂的商业领域,人们不相信还有人在做非商业的努力” ”。

即便如此,走在这条路上的还是“无穷少数”。 我最近最重要的合作者之一邱欣瑶,无论是北京大学光华毕业生还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都能给她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了高考,她选择做志愿研究。 我常常担心自己会把她带进“沟里”,但她似乎并没有放弃。

我之所以今天仍然坚持做,不仅有我的三分热情,还有我自身经历的影响。

我是2006年从重庆巴蜀中学毕业的。中国的特级高中有很多,重庆巴蜀中学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那年北大在重庆招收文科20多人,其中11人去了我们班。 那时我得到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 我们班的同学中,我是申请最快的一个。 当我遇到北大招生组的老师时,我问:“我想去经济学院,可以吗?” 对方道:“是啊。” 志愿服务结束了。

后来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遗憾的。 即使是在重点中学,我们学生自愿填报高考也没有得到学校老师的信息支持。 比如我的兴趣是文学、历史、哲学,但是我看专业名称就选择了经济学。 后来进入北大,我才知道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是经济学双学位。 如果我当时知道这一点,我可能会补读文史哲专业,然后再读一个双学位。

对于当年的文科生来说,光华管理学院可能是北大的首选。 高三的时候,我在学校报刊亭从奶奶那里买了一本杂志,上面说北大有一本古老的经济学史,听起来比较“学术”。 后来发现,北大经济学成绩好的老师大部分都在光华和经济研究中心。 虽然我在经济学院也遇到了很多互相信任的好老师和好朋友,但如果回到16年前的今天,如果我了解得更多,选择可能会不一样。

我还想起了一位我们称之为韦伯的朋友。

作为一个在志愿者系统开通后第一分钟就填写的随意者,我在2006年6月的最后几天陪着各界朋友填写了志愿者。一天下午,我走到电脑前。学校的机房陪另一位同学填写志愿者申请表。 妈妈打电话催我回家,说表弟在等我回去帮他推荐志愿者。 什么?),当我正要离开机房时,韦伯叫住了我。

回头,看到一张特别迷茫的脸。 韦伯的父母无法给他提供任何建议,而且他在学校没有我那么多朋友(我可能算他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走到他的电脑前,屏幕上打开了几十页,全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介绍。

他的分数很高,除了清北,其他学校都可以考虑。 但去哪里,读什么专业,以及旧高考下的专业调整风险,这些选择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已经不记得我给了他什么建议,我觉得我当时的作用只能是给他一颗定心丸。 后来考入了南京大学法学院,现在是重庆一名非常优秀的律师。

后来,这些志愿的场景总是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无疑影响了我至今的生活。 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直到2015年,我所做的只是教育政策的二次数据研究。 越是这样做,我就越感到虚无。 我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我差点就退学了。

2015年后,从高考志愿开始,我发现了随机实验的道路,终于感受到了积极的反馈。 它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改变个人的命运。 所以坚持到现在。

▲ 叶晓阳和他的团队成员。 (前排中间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彦青,最后排左四为叶晓阳)图/受访者供图

改变了,纠结了

多年来,高考制度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探索、变化。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时我很成功,但也有一些小插曲。

这就不得不说到新高考改革了。 2014年,上海和浙江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作为试点开展了第一批改革。 浙江的改革最为先锋,推出了“七中三”,即在传统的综合文学、综合科学六门学科之外,增加了一门技术。 这样,学生就有了35种组合。 第二个改革是自愿填写报告。 老高考是先考上学校,再考虑专业。 然而,新高考却可以彻底打乱学校和专业的安排。

这两个都是好的趋势,因为它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避免了旧高考志愿填报的诸多限制。

但浙江的改革也出现了问题。 例如,考试成为评分制度后,很多选择理工科专业的考生为了获得高分,并没有选择难度较大的物理科目。 当时的一些中学,近千名学生中只有七名学生敢于选择物理,最后甚至触发了选课的熔断机制。

那年高考期间,浙江还发生了另一件影响较大的事件。 一些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在三所学校填报志愿,导致出现一批志愿举报事故。 例如,一名学生考试得了646分,但他自告奋勇填写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为这是同济大学的分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后,浙江志愿从之前的批次录取改为“不分批次,专业并列备案”,所以原本在第三批录取的独立学院(三所学院),可以与原来的学院竞争。 另外,名字的欺骗性比较强,考生误认为是同一所大学的。

而且,无论改革如何进行,对于很多候选人来说,总会有一些纠结。 比如要不要重复学习,我和张彦、丁彦青等几位老师也做过研究。

重复阅读现在已经形成了“马太效应”。 在有限的招生名额下,一些成功的复读生会排挤应届生的资源,成为应届生的榜样,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导致复读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学校也愿意招收复读生,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还可以通过招收优秀的复读生来提高升学率。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重复是有规律可循的。 2015年宁夏高考考生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女生留级概率比男生高2.39%,理科生留级概率比文科生高4.52% ,农村学生留级概率比城市学生高10.08%。

重读后有效果吗? 数据也给出了答案——二线以下10分以内的学生复读率明显较高,有显着的正向效益。 但对于一线、三线、专科线附近的学生,复读前后成绩没有发现明显变化。

我们还采访了两位当地教师。 其中一位是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另一位是毕业后在宁夏、青海等地志愿服务的汉语教师。 两位老师分析,这种现象是由于当地普遍存在“只有读完两所或以上大学才算大学生”的观念。 同时,与第一、第二学院相比,第三学院的学费明显偏高。 家长和学生也希望复读并通过第二所大学,以避免高昂的学费。

值得一提的是,仍有少数学生复读超过3次,数据显示,他们的复读潜在收入已经很小。 中继器越旧,中继器的效率就越低。 而那些自我压力大的学生更容易选择复读,但复读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 图片/视觉中国

今年高考志愿如何填写?

一开始我纯粹是做学术研究,后来逐渐拓展到做公益。

回顾2016年的一个项目,我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The of China”,这也借用了新华字典“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的意思。 当时我们立志帮助100万高考考生填写志愿,但现在只完成了一半。

我也会在社交平台上解答有关高考志愿者的问题。 我还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我的父母未经允许就改变了我的选择。

我今年是一名高中毕业生,我位于南方的一个三线小城市。 我在高考中表现得非常好,成绩非常好,能够选择一所好的大学。 我自己在网上填写了申请表后就生病了,然后我去学校确认了我的父母帮助了我。

就在昨天我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问我为什么分数这么高却选择了这么差的双飞学校。 经过询问我妈妈,她承认我改变了选择,把第一选择改为亲戚推荐的双飞学校。 听完之后,我彻底崩溃了,完全不知所措。

我知道这是我在能力范围内能取得的最好成绩。 我不能以这种心态重蹈覆辙,也不能接受那所差劲的学校。 现在志愿已经确定,无法更改,我感觉父母毁了我的一生,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我的余生。 ”

每次讲课我都会说,填报的密码一定要保管好,任何人都不能告诉,包括家长。 很多中国家长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比如不想让孩子出省,或者说男生或者女生有更适合的专业,或者听说某个专业有更好的工作等。

高考志愿填报,学生是主角。 作为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最大限度地生活。

如果你想说服你的父母尊重自己,你可以使用我们所做的另一项研究的结论。 因为填写高考志愿对生活的影响会体现在学生与大学的匹配程度上。 不匹配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这部分不匹配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就业而不是继续升学,毕业一年后会对他们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即使你的分数低、记录高,你在劳动力市场上也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为你可能进入了一个相对不利的专业学科,你获得高薪工作的机会会更少。

▲ 2020年陕西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家长认真聆听。图/视觉中国

很多地方正在改革新高考,要填报96名志愿。 还有更多,辽宁需要填112个组合,天津可以填300个组合。 数量是一方面,基本的报告逻辑不会改变。 我总结了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优先。 因为旧高考是首先进入学校,所以仍然需要在院校和专业之间进行权衡,但新高考不同。 同时,最好让你的大学选择分散,而不是集中在一所大学。 每所大学的好专业并不多,除非是最好的大学,比如北大、清华等,或者你很想去某所学校。 另外,绝大多数考生可以先确定几个专业——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然后再择校。

二是拓宽志愿服务梯度,遵循“稳、保、冲”原则。 新高考的策略与旧高考的策略有所不同。 老高考有时候是先选学校,防止你退学或者转专业,让你不敢申请更好的学校。 但在新高考下,尤其是直考院校专业的模式下,你可以大胆去尝试。

96名志愿者中,有的负责冲刺,有的则预留保障。 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志愿者。 因为虽然有96名申请者,但每年各个省份总会有连志愿都申请不了的考生,而且其中不乏超高分的考生。 我们的数据显示,新高考改革以来,各学校专业录取范围基本稳定。 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数波动10分来做出“稳定、有保证、高级”的选择。

三是预测准确。 每年我收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叶老师,我考了多少分,可以去某个学校或专业吗? 这也是人工智能最适合运用在高考志愿者身上的场景。 我们一生都在做出预测,并根据这些预测立即采取行动。 预测的逻辑是一样的,利用过去的数据来识别事物的趋势。

你要做一些数据工作,将你的成绩与往年目标大学专业的录取分数进行比较,然后用你的经验和知识来预测今年录取分数的波动。 新高考前两年,志愿者不太好报,因为可供参考的数据比较少。 第三年后,趋于稳定。 我们的数据显示,被录取的机会减少了,但被你想要的、与你的分数相符的学校录取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预测的基础是“”的计算。 比如你今年考了630分,排名20000,就相当于去年的成绩。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都会忽略。 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分数与往年的分数进行比较,最后把志愿填得非常糟糕。

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候选人。 有一种对自己很认真的类型,辅导这样的考生是非常愉快的。 去年,有一个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志愿服务有多认真? 那就是,她选择了2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进行了标记,并清楚地写下了学校的优点和缺点。 最后的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这是我这两年接触到的高考志愿的最好例子。

还有一类候选人,是那种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却又很犹豫,对自己选择的一切都后悔的人。 这种辅导是很累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更喜欢第一种辅导方式。 但有时我也想,就像第一个一样,也许我不帮她,她就会做作业,汇报得很好。 相反,也许第二种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 图片/视觉中国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