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曾说过:“每个病人心里都有杆秤,好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医术和医德” ,而且还要有人文情怀。在给病人治病的同时,还要治疗他的心脏病,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好医生。”
也有患者表示,虽然不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医生好不好,但可以看看有没有很多人排队看他做手术。 每天忙得看病、做手术的医生应该是好医生。 一般来说,与医生的专业能力成正比; 如果一个医生看他做手术的人很少,那一定是有问题。
虽然好医生的标准很难量化,但对于患者来说,好医生的标准却很简单。 除了最基本的医德之外,归根到底还是病能不能治好。
培养能治病的医生并不容易。 即使经过近十年严格的医学教育,大多数医生在进入职场后也无法立即治病救人。 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也有医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科研经费,发表大量文章,名气很大,但医疗或手术技术却一般甚至很差。 这样的医生不是病人需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医生那么多,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医生资源却还很稀缺,这也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人满为患的原因。
解决医生看不到病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医学教育和医生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有健康的医生人才评价机制。
能搞科研就是好医生吗?
在医生中,有的人不仅在外科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也有大量的原创性成果。 他们被称为“医生科学家”,但这样具有较强临床和科研实力的医生在国内并不多见。
葛均波坦言:“不同的医院对医疗人才的需求不同,大型三级医院承担的科研任务较多。现在很多医院要求医生既能看病又能做科研。其实没有必要。” “对于每天看病的医生来说不是必须的,需要两者都达到一个水平。对于县级医院来说,看病更重要。”
在中国,临床医生做科研似乎是一种常态,也是国内人才评价和晋升的重要指标。 想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从考核机制入手。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护人员了解到,科研几乎成了大家的共同“任务”。
“如果要谈好医生的标准,肯定是临床更好,科学研究也是必要的。” 一位三级医院科室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但我认为科研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适合或者喜欢做科研,而且他擅长为某些人看病。”人们。”
另一位三级医院的负责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时即使没有科研经费,即使交了钱,他也要做科研。 试剂、耗材、动物都是他自己购买,因为医院的推广与科研成果息息相关。 科研成果已成为评价医生的重要指标。
另一位三级医院的负责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医院不强制我们做科研,但其他人都在做,你不做,是不是太不正常了?”
很多医生都承认,很多科学研究都知道不能转化,但还是要做。 于是,许多所谓的“僵尸专利”诞生了。
“其实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都是这样,CNS的文章很多,能转化的有多少?” 上述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说。
医生的临床技术不能丢
一位三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告诉第一财经:“医生还是应该注重临床技能,不要盲目搞基础研究。 三级医院要想搞科研,也必须把科研重点放在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上。 基础研究委托给专业实验室人员。”
他还表示,现在很多医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这与评价体系有关,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很多医生很有名,做了很多细胞和基因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但医疗和手术水平一般,甚至很差,这样的也不在少数。”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认为临床与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临床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科学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分析能力可以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 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疾病治疗问题。
他建议,一方面要区分临床和基础科研论文,将其作为是否纳入医生晋升考核的标准,从而带动临床研究;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医生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研究技能,比如多写病例报告和技能分析,并作为医生临床能力的指标。
一位三甲医院的教授也同意,应该让医生花更多的时间在临床研究上。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医生的工作往往需要科研思维,要用科研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但很多人认为科研就是养老鼠、做细胞培养,这是错误的。”应该把时间花在临床研究上。”
“医生从事科研开发论文是好事,但必须符合现实规律,不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强迫医生发表一些无用的论文来晋升。” 一位专家表示。
而一些对科研毫无兴趣的医生有时甚至为了应付发表文章而在网上“买论文”,这就催生了买卖论文的“奇妙产业链”。 医生、“文章工厂”、杂志“流水线”生产了大量垃圾论文。 据网上统计,中国医生每年发表论文数十万篇,但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论文却很少生活网消息,这也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流失。
但热爱科学研究的医生还是应该受到鼓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院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明年进行试点,加大对临床医学科学家的资助力度,为有意愿的优秀医生单独开辟一条赛道。搞好科学研究,增加优秀青年人才。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林桂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临床医生工作内容和成果的特殊性应引起重视。充分考虑,加大成果审查力度,完善专利、成果转化、指南等。 与其他相关的产出比,不仅仅是论文数量。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