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职场人,你的“休息羞耻”会带来什么?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休息   羞耻   意味   职场   视频

2023-08-14 14:09:23 

“人不是用来换取信用和业绩的生产工具。人们在工作中需要有序,在生活中也需要无序和放松。”

>>>

“每当我休息的时候,我都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我应该找点事情做。”

已经习惯了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无事可做就会感到焦虑,难得的闲暇时间就会被莫名的羞耻感侵袭。 这种殴打工人普遍存在的状态,被网友定义为“休息耻辱”。 。

(热搜词“休息羞耻”)

近日,“休息羞耻”话题登上热搜。 热搜词下,不少网友对此产生了共鸣。 受困于“休息与耻辱”,有的人即使在假期也不能很好地放松,常常感到内疚、焦虑,甚至带病上学、上班。

(博主@大瑞瑞关于“休息耻辱”的视频

一位博主在视频中分享,自我激励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持续的自我压力,不敢休息,精神高度紧张,身体被迫关机,长此以往就会陷入“要么工作,要么生病”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好好休息”却引起如此大的麻烦呢? 所谓的“休息耻辱”从何而来?

01

在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中

《安息耻辱》

“只要你不做生意,你就会感到内疚。”

对于初入职场的农民工来说,“休息耻辱”可以表现为下班时间手机上有未读的工作信息,因犹豫不决而感到不安; 但又怕手头的项目陷入停滞,又怕给同事带来麻烦,所以一拖再拖……

(前不久热议的“微妙羞耻”)

“羞耻”的各种前缀,从“精致的羞耻”到“留下羞耻”到“休息羞耻”,似乎都暗示着当一个人处于享受、舒适和放松的状态时,羞耻和内疚往往会减轻。 落后。

这种耻辱看似难以想象,但却有迹可循。

如今,随着社交软件与工作场景深度绑定,人们不再受雇主提供办公地点的束缚。 他们只要打开电脑、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劳动力。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在非工作时间完全避免使用微信似乎很难。 用于与客户和同事沟通的社交软件。

(热搜词条《下班后微信处理算加班吗?》)

当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时,24小时待命的农民工难免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平常的“隐形加班”,让人们即使下班后也很难充分放松。

与此同时,“女员工因怀孕被拒请假被解雇”、“奶奶病重要求证明是自己的奶奶”等新闻报道,折射出不少用人单位的隐形门槛。

(网友制作的表情包)

日复一日,当这种模糊的“不寻常”逐渐变成“平凡”时,有些人在偶尔有彻底放松的时刻时感到茫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似乎一无所有。

除了职场环境的影响之外,将工作视为生活中唯一“生意”的观念也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

我们的主流文化鼓励努力工作和努力工作。 老一辈人认为,让生活充满工作是值得庆祝和钦佩的,因为这意味着财富和阶级跃升的更多可能性,而休闲和娱乐则意味着停滞。

(B站UP主《云社_》视频)

B站UP主“云社_”这样形容这种习惯性认知,“当你累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很正常,但如果有人说你整天在家享受生活,就等于是在骂你” ,整天懒惰贪婪,不要这样做。”

正如很多求职者自嘲的那样,他们似乎在空缺期间留下了一份“案例记录”,从而总结出了一套应对HR的“高情商”演讲技巧。

(某网友发帖谈空窗期高情商答案)

面试的时候,HR问我:“你有一年的空窗期,那么长时间不工作之后你做了什么?” 会对求职者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场稳定性造成隐忧。

中断意味着偏离轨道,“间隔年”意味着偏离轨道。

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放慢脚步是不可接受的。 无形的压力推动着人们继续前进。 看来人们很难不顾外界的看法而单纯休息。

02

在精英统治下,

休息有什么意义?

“小时候,父母给我定了目标,只有完成后我才能去踢球。

做学生就是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和考试,完成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假期了。

成年后工作过,似乎比较自由,但似乎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认真休息。 ”

(上述截图来自@大瑞瑞video)

很多人把生活看作是一场“限时任务系统”的游戏。 只要按照既定的游戏程序接到任务,然后按照地图去完成,自然就能获得应有的奖励和经验值。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奔波于一个又一个阶段。 然而,当我们改变身份,第一次踏入职场时,这种既定的格局被打破了。 安全感。

休息羞耻感也源于对未来的焦虑和失落。

有网友表示,休息时总是突然紧张。 “我不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人们会抛弃我。”

似乎每个人都在向前奔跑,稍事休息就会落后。 忙碌的日常生活可以让人们感到安全,并相信自己正处于上升的轨道上。

(关于休息羞耻的讨论)

面对同伴的压力和现实的困难,我明显累了,却不敢休息。 陷入“休息与羞耻”之中的人,用羞耻来鞭策自己,然后加快脚步,要求完美生活网资讯,不断奔跑。 即使是非工作时间,也要让休息合理,并赋予当下时刻价值和意义。

然而,所谓的价值和意义又是谁来定义的呢? 又由谁来完成呢?

视频最后,博主@大瑞瑞分享了他在滑板课上习惯性的提问:“学这个有用吗?”

在功绩主义的认知下,人类仅被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工具价值被视为人类的唯一价值。 当然,休息和玩耍对于工具来说是没有用的。

然而,人不是生产工具,可以换取信用和业绩。 人们在工作中需要有秩序,在生活中也需要无序和放松。 在康德看来,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自由,我们可以遵守我们制定的法律。

在这个规律中,学滑板可能不需要有用,但有趣就足够了。

03

重构“休息”,

创造无意义的幸福

好好休息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担心的话题。

社交媒体上,“裸辞退居”的帖子层出不穷。 饱受焦虑和内耗困扰的年轻人渴望在像徐红斗这样的“去风的地方”寻找工作和生活中难题的答案。

(网友发文裸辞寄居)

然而,《风向所在》似乎并不能重塑每个人的精神内核。 一位居住在新疆的一家大工厂的前员工表示,在新疆生活了一个月后,他似乎更加焦虑了。

在他看来,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和周围人的关注所带来的内耗比工作中的自我怀疑还要糟糕。

(某B站up主关于“活下去,加剧内耗”的视频)

很多被“诗与远方”的浪漫叙事驱使而踏上旅程的人突然发现,辞去寄居本身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生缺乏意义的问题。

所谓的焦虑和内耗并不会在踏入大理的那一刻就神奇消失。 上路之后,你还在挣扎,迷茫的人依然迷茫。

劳动耻辱的另一面是劳动的“神化”。

休息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期望。 对于有些人来说,休息就是一个等待已久的长假。 意味着假期过后身心焕然一新,甚至是生活现状的彻底颠覆。

(梁文道谈韩秉哲系列作品)

然而,对休息的高期望也让这变得很容易。 “休息”和“周末”变得一样了,都是打怪升级之路的一部分。 周末背后隐含的假设是,休息是补充能量的一种方式,这样你就可以回去工作并走得更远。

休息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也并非所有的休息都意味着读千帆后的大悟,或者潜心沉淀后的华丽蜕变。

或许我们可以把休息视为韩秉哲眼中的“安息日”。 在这个理念中,没有其他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更进一步的目标,也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日剧《我,准时下班》台词截图)

大到一次计划已久的环游世界,小到吃一顿美餐、喝一杯茶。 它不需要被期待,也不需要为此感到羞耻。

因为休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休息本身就是休息。

(图片来自网络)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