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猴痘的潜伏期比艾滋病短,为何均指向男同?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感染   病例   群体   男性   伴侣

2023-06-26 21:00:57 

文/长荣山凤凰网“肿瘤信息局”特约专家

核心总结:

1、今年6月,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相继发现猴痘病例,感染者多为男同性恋。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猴痘趋势报告也证实,2022年以来持续暴发的猴痘主要与与一名或多名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男性(MSM)有关。

2.大多数患有艾滋病的男同性恋者免疫力低下,也容易感染猴痘。 猴痘的潜伏期比艾滋病短。 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直肠炎、皮疹等症状,痘症状并不普遍。 据原中国卫生部调查研究,我国男同性恋人数约为5-1000万。 英国卫生安全局去年的一份简报显示,男男性接触者频繁更换性伴侣和同时更换多个性伴侣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3、研究发现,当距离2米、通讯时间超过3小时时,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通过非接触途径被感染。 全国重点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开始对MSM人群开展预防筛查。 预防猴痘主要是尽可能避免接触感染者及其衣物、生活用品。 要把群体猴痘防治意识提高到与艾滋病防治相当的水平。

广州、北京、重庆等地均发现猴痘疫情。 台湾猴痘感染人数已达181例,中国大陆有多少病例? 为什么他们都指向男同性恋?

今年5月1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个月后,猴痘疫情似乎再次在中国引起关注。

6月6日,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1例为输入性病例的相关病例。 接触感染。

6月10日,广州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病例为一名 43 岁男性和一名 29 岁男性。 这4例症状较轻,目前正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这是自去年9月16日重庆确诊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以来,官方报告的5例猴痘感染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将猴痘的英文名称由“猴痘”改为“Mpox”(Mpox),以避免种族歧视和污名化。

但猴痘感染的后果似乎仍在蔓延。 6月22日,“山东猴痘”的微博词条一度引起公众恐慌。 在这个条目下,出现了青岛当地医生、护士和民众发布的信息。

同日,上海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阳在微博发文称,据统计,全国新增猴痘病例52例。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行趋势,但仍有可能出现新增病例。 病例偶尔出现,因此要特别小心。

胡杨警告说:“过去人们认为这种疾病很少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最近似乎有了新的技能,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就可以传播。所以,始发疫情的患者大多是同性恋,而本来传染性不强的猴痘,在这一波疫情期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很难理解。”

令人惊讶的是,6月20日,台湾宣布发现首例女性猴痘病例。 该病例为新北市一名90多岁老妇,5月因病住院。 6月1日回国后发病。 这是一个轻微的病例。 她在家管理自己的健康,病情有所好转。 截至6月19日,台湾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81例(本土病例168例,海外病例13例),其中治愈123例,仍在院治疗6例,居家自我管理52例。

自去年9月以来,香港特区已出现3例输入性猴痘感染病例。 从上述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病例来看,这些感染者大多指向同性恋群体,尤其是同性恋群体。

6月24日,最新一期《柳叶刀全球健康》文章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猴痘监测系统”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29日期间,全球共13个月的猴痘数据。 110个国家已向世卫组织报告了85,473例确诊病例,其中89例死亡。 此次疫情的爆发是由自认为是 MSM 的男性(76 293 例病例中的 73 560 例)之间的传播引起的。

▎据报道,重庆猴痘病例在德国逗留期间曾与男性发生性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6月6日发布的全球猴痘趋势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猴痘疫情自2022年以来持续暴发,主要发生在与一名或多名伴侣发生性行为的男性(同性恋者或双性恋男性)中。

全球病例主要特征:96.2%的病例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 18-44岁男孩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占总病例的79.0%; 在已知性取向的案件中,84.1%的案件为男性及男演员,其中7.8%为双性恋男性。 性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占82.0%,最常见的暴露环境是有性接触的聚会环境,占66.4%。

我们国家的同性恋群体有多大? 男男性行为者的多伴侣性行为是当前猴痘流行的根本原因吗? 猴痘如何在男同性恋者中传播?

为什么猴痘感染者大多是男同性恋? 我们国家有多少同性恋者? 有多少男同性恋者?

男同性恋者猴痘的大规模爆发,让这一隐秘的同性恋群体重新受到关注。

据我国原卫生部调查显示,15岁至49岁的男同性恋者占男性人口的2%至4%,约有500万至1000万男同性恋者。 另外,根据李银河教授论证的比例,我国同性恋者约有3900万至5200万; 中国最大的同性恋交友平台“Blued”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近7000万同性恋者,约占总人口比例5%。 尽管政府于1997年将同性恋合法化,并于2001年将其合法化,但仍持保守态度,没有发布权威的官方数据。

《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指出,截至2020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105.3万人,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 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力,而这些男同性恋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 这些人也容易感染猴痘,这对猴痘的防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而这也可能是全国各地疾控机构将艾滋病防治与猴痘防治结合起来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猴痘患者的皮损位于肛门生殖器区域,一半以上的患者皮损位于躯干或四肢,但皮损也可能集中在手掌、足底和面部。 其他症状包括发烧、淋巴结肿大、咽炎、头痛、嗜睡、肌痛、直肠炎或肛门直肠疼痛。 皮疹或病变持续 2-3 周,开始为斑疹,发展为丘疹、水疱,然后形成脓疱,结痂、剥落,并可能留下疤痕。

▎男性猴痘患者的直肠炎图像。

但为什么猴痘在 MSM(男男性行为者)中流行呢?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LSHTM)的流行病学家亚当以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研究人员在了解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方面遇到的困难为例。 这个数字不足以维持传播,但数据上的平均值实际上掩盖了一些人有很多性伴侣的事实,这有助于促进传播。 MSM群体的性网络本质上与其他群体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更频繁地更换伴侣,并且更有可能同时拥有多个伴侣。 “在这个由多个性伴侣组成的网络中,猴痘病毒可以更广泛地传播。

去年6月10日,英国健康与安全局报告称生活网报道,152名猴痘感染者中,有151人是男男性行为者,其中45人接受了性行为调查。 过去三个月内性伴侣超过10人,其中20人(44%)在猴痘病毒感染潜伏期内发生过集体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频繁更换性伴侣以及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导致病毒传播加速。

去年6月13日,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LSHTM)发表了一项研究,根据英国民众性伴侣的数据,模拟了猴痘在MSM群体内外的传播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行为改变,猴痘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 10,000 例 MSM 感染。 这一模型在一年后得到证实,截至 2023 年 6 月 5 日,全球共报告了 87,929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 1,095 例疑似病例,其中 146 例死亡。

▎33岁的邝嘉文讲述了自己查出猴痘的恐怖经历:6月份,他的手莫名发痒,还起了皮疹。 随后,手臂、脚踝、肘部等部位迅速出现皮疹……之后,他先后被诊断出患有湿疹和“疱疹”,并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疥疮”。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磨,他终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中心被诊断出患有“猴痘”。 此时,他的症状已经“病危”,眼睛出现皮疹,渗滤液几乎导致失明。 他感染后,很多医生“集体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两次接受“猴痘”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给他诊断的医生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猴痘和新冠一样,已经开始出现阴性感染。

由于同性恋群体活动圈子相对封闭,猴痘的潜伏期比艾滋病短,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烧现象。 该群体的痘症状并不广为人知,这给猴痘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难度大。 人的直肠粘膜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两到三次直肠性交即可导致猴痘传播。 对部分感染者的流动调查发现,部分男男性行为旅行者(MSM群体)平均与男性发生3次性行为。 与陌生性伴侣的性行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 7-21 天内导致感染。 由于不同人群的猴痘症状差异很大,一些症状较轻的感染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猴痘传播给其他人。 经常居住地的固定伴侣。

从6月19日台湾181例确诊病例的不完整数据来看,已感染但从未就医的人数超过了报道的数据。 此外,“一例为输入性病例,另一例为北京报告的输入性病例的关联病例,两例均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 这就是这种类型的感染。

男男性行为者 (MSM) 如何预防猴痘? 普通人被感染的几率高吗?

6月16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艾滋病防治人员举办猴痘防治在线培训班。 此前,6月11日,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为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志愿者举办了猴痘知识培训。 MSM人群活动圈子相对封闭,猴痘、艾滋病的防治往往十分困难。 梳理各地报道,我国重点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开始对男男性行为者(MSM)开展预防筛查。

预防猴痘主要是尽可能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一般情况下,没有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被感染。 这种接触不仅包括患者,还包括患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猴痘很容易破裂。 如果里面的体液粘到了普通人体表的伤口上,就会感染人。 这些体液如果粘在毛巾或生活用品上,也会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普通人。 研究发现,当距离2米、通讯时间超过3小时时,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通过非接触途径被感染。 因此,防控的重点是加强对MSM人群中猴痘感染途径、临床症状、高危人群传播途径的宣传; 并接种猴痘疫苗。 还可以培训志愿者到有传播风险的地方发放高频书面材料,提高MSM人群的猴痘防治意识,将群体猴痘防治意识提升到与普通人群相当的水平。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为了及早发现猴痘患者,国家通过多渠道建立了猴痘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对入境人员的监测; 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皮肤性病门诊和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及时询问猴痘样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及时采集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 对男男性行为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明确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根据《猴痘防治技术指南(2022年版)》,为预防感染猴痘病毒,出入境人员和疫区相关人员应关注全国猴痘疫情信息猴痘流行的地方。 在猴痘流行的地区,尽量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 同时,疫区返乡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当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疫区旅行史,以便于诊断和治疗。

总之,即使是在已发现181例病例的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行趋势。 目前中国不存在大规模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广大民众无需担心。 公众对此应保持警惕。 值得庆幸的是,猴痘对普通人来说不会造成明显的风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