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丁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救治
近日,贵州一名孩子的家长苗女士在网上不断记录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医的经历。 据苗女士发来的信息显示,6岁多的小丁从海南旅游回国后出现发烧症状。 十几天发烧不见好转,又转往几家医院救治。 近日,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它是由一种叫做“狒狒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的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而食脑虫引起的脑炎死亡率高达98%。
去海边玩完之后
感染食脑蠕虫的儿童患上脑膜炎
“我带着娃娃去海口旅游,去海边游泳了,那么多娃娃在游泳,玩沙子,没事,我的娃娃怎么会抓到呢!这个概率就更大了比中彩票还夸张的概率是我的娃娃能满足。” 苗女士在文章中写道。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苗女士于6月3日发布了两条海南旅行记录生活网报道,她表示,自己的初衷是“带着娃娃去看世界、认识大海、放松心情、快乐起来”。
红星新闻试图联系苗女士,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6月26日11时许,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小丁确实因罕见病入院,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
苗女士发布的内容显示,起初,6月9日晚,小丁发烧39度,第二天,家长带着孩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 医生开了治疗扁桃体炎症的药物。 服药后,小丁的烧退了,但药退后又发烧了。 孩子连续几天发烧。 家长去了几家医院检查孩子的肝功能和血常规。 当被转移到孩子目前所在的贵阳市儿童医院时,孩子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医院发出的病危通知单
到达贵阳市儿童医院后,小丁被转入重症监护室。 6月21日,医院发出通知称孩子病危。 通知显示,医院诊断孩子患有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持续性癫痫、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炎等症状。 孩子病情危重,血压维持不够,随时可能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6月25日,苗女士宣布,小丁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出来了,“是一种‘狒狒阿米巴原虫’导致孩子变成这样,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寄生虫,它的名字叫狒狒阿米巴原虫。”一种食脑蠕虫。这种蠕虫存在于温水、游泳池、河流、森林中、腐烂的树木、树叶、泥土和沙子中。世界上有70亿人,只有大约200例总共。中国只有少数病例。” 苗女士还提到,孩子的情况很不好,呼吸机被拔掉,无法自主呼吸。 她之所以写下孩子的情况,就是为了让其他妈妈警惕食脑虫。
^ 苗女士在网上发布消息称她的孩子被食脑虫感染
食脑蠕虫死亡率高达98%
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通过公众号“华山感染”发布消息称,又有一名15岁儿童阿文被感染。与狒狒 的大脑。 严之死案。
狒狒巴拉姆恰阿米巴脑炎的治疗仍然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 该病总体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98%,全球仅有少数成功治疗病例报道。 而所有成功的治疗病例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包括喷他脒、磺胺嘧啶、米替福辛、吩噻嗪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苯达唑、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等。由于成功治疗的患者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已经建立。
阿文出生在贵州,经常在家乡的河塘里游泳。 2018年12月,他的鼻子受损,组织病理学提示肉芽肿性病变。 2019年5月23日,阿文出现发烧症状。6月2日,阿文到华山医院就医。 Arwen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显示,Arwen脑脊液中检测到150个B.序列片段。 丰度为87.13%。 这个名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病原体,被称为“狒狒阿米巴原虫”(即上面的“狒狒阿米巴原虫”)。 同年6月9日,阿文经抢救无效去世。
《华山感染》一文还提到,狒狒最早于1990年被发现,感染者是一只怀孕的雌性狒狒,最后死于病原体引起的脑膜脑炎。 巴拉姆恰阿米巴脑炎常发生在皮肤病变后的患者,尤其是面部。 阿米巴原虫侵入血液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但它对健康人也有潜在的危害。
红星新闻记者 陈清源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