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刀郎的音乐“怪腔怪调”让他“从生理上讨厌”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音乐   刀郎   艺术   复仇   罗刹海市

2023-07-29 03:03:26 

然而,当时不仅是歌手,几乎整个华语乐坛都不喜欢看到刀郎

一位乐评人表示,刀郎的音乐“怪调”让他“生理上烦人”,如果他在餐厅听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他会当场告诉老板把歌曲调低一点。

高晓松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他是某音乐节目的评委,如果有选手唱刀郎的歌,他就有很大概率淘汰他。

而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喜欢多兰时,这些音乐家给出的答案是:

“刀兰,太土气了。”

土,怎么了?

刀郎歌地?

平心而论,如果只看他的《2002年第一场雪》,可能确实很“土”。

编曲和混音乏善可陈,歌词写得平淡得像土味爱情故事。 他们最后用了一些新疆民族音乐的元素,却被当地人调侃“根本听不懂我们”。

刀郎“土”的最好佐证就是李宗盛。

有网友表示,李宗盛会给刀郎制作《喀什胡杨》,这是对刀郎艺术性的最大认可。

但李宗盛对待刀郎的态度,应该更多是一种“样本观察”,类似于后来对待李剑清的做法。

大哥的原话是:“我不喜欢他,只是觉得这个案子有趣就给他做一张专辑……刀郎的音乐很粗糙,只是一个样本。但他的声音还不错” ,而且他的歌声很有特色。”

而刀郎在后来的采访中也感叹,说和哥哥一起做音乐后,他发现“在编曲方面,我的很多方法都比较原始”。

然而问题是: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编排不优秀,制作不优秀又怎样?

不夸张地说,刀郎之所以在2004年名扬全国,正是因为他最真诚的“土”。

事实上,一开始,《2002年第一场雪》的全国发行商也想走传统唱片宣发的“高端”之路。

结果,当时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唱片消费最核心的城市,对这张专辑根本不感兴趣。 至于全国数百名电台DJ,却没有人愿意播放《冲动的惩罚》。

也就是说,当时的那些音乐KOL,没有人看好这张“鸡肋”专辑。

无奈之下,经销商们只好退而求其次。

他们去青岛市中心,让音像店的店员每天播放一定时间的《2002》,又去广州的理发店免费给他们寄专辑,只是要求他们在剪头发时用它作为背景音乐。

这创造了奇迹。

刀郎的音乐开始出现在无数中小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小餐馆、出租车、大喇叭里。

直白的歌词,通俗易懂,配合高亢的嗓音,击中了无数人对爱情最朴素的理解:

她用“火热的嘴唇”,我们自然会“陷入无尽的午夜狂喜”; 我闻到了她的“香气”,那我们就难免“在冰与火的情欲中挣扎、徘徊”了……

在当时那些为了“风格”而“言辞”无限表达爱情、含蓄表达的中文歌词中,刀郎直白的白话着实俘获了无数普通听众的心。

有人称刀郎为“21世纪的王洛宾”,央视主持人阿秋也表示:

那英贬低刀郎被批哭_那英吐槽刀郎_

“我不是乐评人,我不能告诉你刀郎为什么会火,我只是听他的歌不觉得累,不像有些歌总是拐弯抹角。”

于是,星星之火开始燎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走进音像店询问《2002》是否在售。 最高峰时,发行商每周需要向全国各地发行20万张专辑。

而直到现在,北京和上海的音像店才姗姗来迟地注意到了刀郎的存在,意识到乐坛上有这样一个人物。

刀郎的这张专辑属于“乡村包围城市”。

而《2002》的成功也让当时高高在上的唱片界恍然大悟:

他们创作的所谓的好音乐与老百姓真正喜欢的音乐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距。

刀郎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的。 早期没有一家大唱片公司愿意签下他,更不用说是业内大佬了。

他能够在2004年爆发,真的是因为大众喜欢他。

高晓松将这一切称为音乐界“学者阶层”的失败,当时的解释相当准确:

“(音乐)从业者属于士大夫,排除大学外的人。我们试图用精良的制作来引导大众。多兰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种领导的失败和社会的荒谬。所谓的核心是——所谓唱片业相当霸道,我们掌握话语权太久了,但实际上没有人指派我们这样做。

而唱片业向来瞧不起音乐消费者。

在刀郎之前,任贤齐的《心太软》被媒体戏称为“菜市场音乐”,因为唱得太好了,买菜的阿姨都会唱几句。

但还是那句话,逛街阿姨听的音乐不是好音乐吗?

所以,《刀郎》的成功本身其实就是对所谓“好音乐”诠释权的一种震撼和动摇。

那英贬低刀郎被批哭_那英吐槽刀郎_

而这种震撼和震动一直持续至今。

刀郎的《复仇》为何如此受欢迎?

《罗刹海石》走红后,无数网友占领了那英、杨坤等歌手的评论区。

就连歌手早年的一些轶事也被网友挖出来调侃。

事情似乎变成了一场集体狂欢。

但为何大家对这一波刀郎复仇如此关注呢?

网友们是不是着急了呢? 你想冲到评论区为陌生人刀郎讨回公道吗?

不。

就是大多数人在这部二十年后的刀郎复仇剧中都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普通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度过一生,不受“权威”、“上人”、“成功人士”的打压吗? 多少次听到外界刻意的否认:你不行,你是垃圾,你虽然有能力,但还轮不到你升职加薪……

但可惜的是生活网消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上演刀郎那样精彩的反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刹海市”并不是刀郎的“复仇”,而是万千被打压、被忽视的普通人的“复仇”。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一系列热门的复仇剧。

从女婿到九转大场,再到《暗黑荣耀》和这一次的《罗刹海市》,每一波来自下等人、普通人、被欺负人的复仇都能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股新的热潮。

日常生活中欠下的正义,终于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到了伸张和宣泄。

让我们回到音乐本身。

刀郎当年被音乐界人士围攻,唱片时代被少数精英和权威所掌控。 他们定义的“什么是好音乐”的音乐圈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欢迎来到去中心化时代。

推荐算法已经完全接管了乐坛昔日的权威。 精英圈子引导的统一口味,成为了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每日推荐歌单”。 每一种类型的音乐最终都会到达欣赏它的听众人群。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有资格教你什么是优雅。 大家都会用脚投票,用点击量来筛选出真正的流行音乐。

算法和数据,公平诚实。

而这个群体的选择本身就聚集了一股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获得了一种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掌控感。

音乐界人人都说刀郎没有品味,但每个人都想从刀郎的歌词中品味万千滋味和无限方向,甚至把他视为当代哲学家。

那英说刀郎不行,大家都想称霸网络,占领那英的评论区。

刀郎复仇剧的本质是算法时代精英的流失和大众的狂欢。

当老百姓有了话语权的时候,同样被冠以土色的凤凰传说也再次流行起来;

而当杨坤说《雷霆》这首歌恶心的时候,歌手MC六刀也有底气跟他打来打去。

刀郎“销量高不被尊重”的故事将不复存在,因为就连昔日被视为正经歌手的创作者也开始向流量伸出橄榄枝。

那英贬低刀郎被批哭_那英吐槽刀郎_

这个时候,如果你回头看刀郎,你会发现他已经成为华语乐坛领先于版本的存在。

因为早在20年前,他的《2002》发行后就在媒体上掀起了一场“新平民音乐运动”。

但不得不提的是,关于那英在网络上嘲讽刀郎的事情,刀郎本人也曾辟谣:有些说法其实是毫无根据的。

这一次,刀郎自己恐怕从来没有真正想过用一首《罗刹海石》来实现自己的“复仇”。

因为,引领行业20年的刀郎,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短、平、快”的流量歌曲,追求下一个精神境界。

早在2020年,刀郎就已重返华语乐坛发行专辑。

一是《弹词话本》,将江南苏州评弹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具有实验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气质;

然后是《如是闻》,直接重新编曲,唱了《金刚经》;

接下来是涵盖复杂音乐元素的《天下每一个人》,还有将聊斋文字与民间曲调相结合的《山歌聊哉》……

这些专辑都颇具匠心,得到了乐迷群体的极高评价。 没有人会再将刀郎与“土”、“恶俗”联系在一起。

但同时,他的优质创作也很难获得像《西海情歌》、《2002年第一场雪》那样的热度。

只有“罗刹海氏”成为圈内的例外。

或许只有这首歌能让很多人在2023年的今天想起:

二十年前,有一位草根用他最直白的音乐征服了无数普通观众,也给了当时那些华语乐坛高层人物以强烈的震撼。

他的名字叫刀郎。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