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世嘉
长期关注新潮沉思的读者朋友可能还有印象,作者曾多次分析过恒大集团的兴衰,而这篇文章极有可能成为作者长期持续关注恒大的终结,因为恒大不久前在经过两年多的ICU抢救后正式宣布拔管,即将进入葬礼流程,迎来自己命运的最终篇章。
这一标志性事件发生在7月17日。2020年以来,因各种原因未公开披露财报的恒大集团在港交所公布了2021年和2022年两个财年的财务报告,以及2022年半年报,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夏日震撼。
最新2022年财报显示,恒大集团负债总额2.43万亿元,资产总额1.84万亿元,营收2300.7亿元,净亏损总额1258.1亿元。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恒大净资产为-5991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已经不可能继续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融资了。 一方面资产无法抵押,另一方面信用也破产了,输血渠道彻底断绝。
从损益表来看,恒大超过1200亿元的亏损几乎相当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房企的亏损总额,即融创中国(-298.92亿元)、富力地产(-157.79亿元)、正荣集团(-146.17亿元)、佳兆业(-130.42亿元)、华侨城A(-127.67亿元)等。我们都知道这些房地产企业近两年被拉出来,成为辉煌不再、即将倒闭的房地产企业的标的。
引自冲洗数据
当然,最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一家高资本、高周转、对现金流要求极高的行业巨头,其账上现金仅有43.34亿元,即使算上99.71亿元的限制性现金,也只有140亿出头。 维护恒大正常运营。
要知道,恒大是在2021年底被广东政府派出的工作组接管的。换句话说,整个2022年的财报就是恒大作为脑死亡植物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干预下取得的业绩。 以政府一贯的行事作风,如果还有改进的空间,是不会公开如此难看的病危通知书的。 要么恒大已经病入膏肓,这份报道是用尽一切美化手段的结果,已经无望了; 或者恒大已经彻底被腰斩、放弃,政府也已经像海航集团一样提前做好了预案,在正式宣布退出后将启动破产重组程序。
根据官方公告,恒大将于7月24日就债务重组方案寻求债权人批准,其债务协议安排会议将于7月25日在开曼群岛举行。随着会议截止日期的临近,恒大的最终命运也将揭晓——
要么像海航一样直接破产清算,按照优先顺序用自己的资产偿还债权人,让债权人自认倒霉,接受不足部分的“余额补偿”; 或者继续在政府引导下维持实体,继续延长债务期限,变外债为内债,变短期为长期,变高利率为低利率,然后努力变现资产为还债提供现金流,努力维持岁月安宁; 毫无疑问,这个标志性的脚注也敲响了自己的丧钟。
恒大的谢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着那个高速发展时代的结束。
“高速发展”固然是好事,但审视“高速发展”背后的本质,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的结束并非坏事。 毕竟事物总是有代价的,快速发展后积累的一些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
我们知道,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或观察,那就是“当代年轻人谈及国家发展往往充满自豪和自信,乐观地认为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但同时又对自身命运和发展持悲观态度,对就业、婚育、住房贷款等感到压力甚至绝望。” 这种矛盾甚至令人费解的现象。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显然,房价的上涨,尤其是16年后传导到三线的房价上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背后,是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集团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发展成本所造成的代际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近二十年来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的本质是政府税收。 土地财政的蓬勃发展,正是为了弥补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税收的不足和财政收支权责不匹配的问题。依靠土地财政获得的大量现金——无论是卖地还是几十年后以土地抵押借钱——成功修建了高层建筑、高铁高架桥、投资了新能源半导体、大型飞机,甚至成为政府向企业让利的基础,比如各种退税补贴、各种工业用地半卖半赠、各种招商政策红利等。
非专业粗略分类,自古以来,政府的税收无非四种,人头税、财产税、流转税和垄断税。 以商品房为核心的土地财政可以一次性完成三种税种。 第一,垄断税。 土地作为政府垄断,拥有出让权和价格垄断,可以收取大量的土地出让费;
除了房子作为一种财产持有(包括出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外,其他任何环节都需要缴纳大量的税费。 因此,与拥有房屋的“业主”相比,购买房屋的“无产者”(只是相对概念,并非绝对的无产)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土地财务成本。 随着房价的企稳和暴涨预期的丧失,近几年刚刚进入城市的年轻人不仅无法享受到前一阶段的发展红利,而且还要为这份红利付出代价,甚至成为红利本身。 他们难免会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和动摇。
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许在于征收房产税。 在此背景下,房产税。
笔者长期观察房产税,也颇能理解房产税迟迟没有开征的原因。
房地产虽然绑架了一代中国人,但也稳定了一代中国人。 大多数人想要征收的房产税,不会针对那些有六个钱包、有30年贷款、咬牙买车的城市新人,而是那些依赖各种稀缺资源(权力、财富、户籍、包括运气)等的人。 一群享受过房产红利的人。
但事实上,房产税一旦实施,最容易征税、最负担不起的就是前者。 而这个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组织性很强的群体,不仅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一旦社会动荡、期望崩溃时最致命的生命绝望之火: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承压结构,房子是家庭的外壳——至少在东亚是这样。 当你击碎这个外壳时,你就释放了一群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人。 任何决策者都不敢掉以轻心。
因此,征收房产税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次是一个经济问题。 只要经济问题没有发展成为政治问题,就不会是第一位的。
然而,今年3月,原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比较》上发表了《新时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未来展望》的文章。 文章认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应在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后尽快开展试点。 正是这句话,让笔者重新思考房产税的意义和价值,也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地方行政权与财权的错配,是土地财政深层背景下被诟病较多的一点,但我们还需要看到另一点。 事实上,在转移支付的大政策下,地方财政只要满足自身日常运行保障支出就基本够用了。
什么还不够? 是地方发展,是超出当地市场正常竞争力的过剩发展需求。
而这种过剩的发展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需求。 因此,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短期平快投资是过去二十年繁荣的主线,也是当前和未来危机的根源。
很多人简单地将8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视为当地政府日常运营支出的缺口。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差距比这个小得多,因为如果8万亿元的收入提不起来,大部分支出根本不存在,比如征地成本、土地平整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等,所以很多人把8万亿元作为房产税征收目标。 平摊下来,大概1-2万亿元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实已经足够了,从可操作性上来说也不是天方夜谭。
当然,不成为童话的前提是地方政府不要追求过度开发。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地方政府不发展。 如果只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人口分布就会不均,当地人口流失只会更加严重。 我们从来不主张现在的一线城市继续扩大规模。 问题是,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来看,很多发展问题是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债务经济和发展竞争来解决的。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有更科学、更科学的规划。
因此,这一前提的前提是,考核、选拔、晋级指标的调整,以及各级政府财力、行政权力的调整,不能逐级收下、下放。
在传统的部门管理模式中,区块层面的最大价值在于海量基层信息的过滤和提取,以及中央政府意志的本土化,即上下级。 会出现客观能力造成的误差和主观意愿造成的曲解,最低层和最高层的信息失真程度会逐步放大。 彼此的不信任会导致彼此拼命地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没有安全感,于是更加不信任对方。 这迫使我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信任的衍生趋势下不断在放权与收缩之间跳跃。 包括这种权力和财力高度不对称的格局,很多日常转型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心透支,以及很多不必要的会议沟通、文书工作、监督监督的工作量,都源于这个基本框架。
随着社会治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穿透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那么决策协调的水平也必然不断提升。 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下放给省、市、县甚至乡镇的某些任务的灵活决策权肯定会被收回。 留给基层的只是执行权,甚至是纯粹的维稳权。 随着各类工作越来越在线化、智能化,这种力量能给基层留下多少力量值得怀疑。
区块的弱化,将大大简化传统条块分割带来的复杂制衡的行政架构,让很多事情变得更清晰、更容易划分。 当然,这是一个理论图景。 在实践中,肯定会存在很多有意、无意、甚至是故意的障碍和阻力。 但在当前各种复杂问题的外部性严重溢出、地方无法自主消化的情况下,只要给地方底线和防范地方道德风险的困境依然存在,那么这个解决方案就一定在路上。
这样看来,楼部长的原文中,房产税是地方税最合适的表述,比很多人理解的更有意义、更深刻的含义。 房产税本质上是人口税和居住税,是居民用脚投票获得的。 企业可以用脚投票,为各地企业带来各项优惠政策和长远规划。 那么生活网资讯,当地方政府的财力依赖于居民用脚投票时,会发生什么呢? 对于当前社会保障结构性突出造成的人口结构畸形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财权事权划分、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民生服务的竞争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这样大的政治背景下,房产税征收的合理性、房产税征收的可操作性,甚至具体税率,以及调整贫富差距的意义、纳税人意识的提升,都是次要问题,不会影响推动的决心。
随着这种新的治理结构的出现,我更关心的是它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整个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产关系的影响,而不是我每年要花的额外钱。 人们生活在一个整体的社会中。 你可以将一些人排除在抽象的社会秩序之外,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难民,但你无法从物理上将这些人排除在这个社会之外。 上车时大喊开车甚至想把车门焊死的做法只能寻求暂时的心理安慰,却会加剧你未来面临的实际风险。
我希望它能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 让我们努力吧。 至少只要你努力,未来总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一点点。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