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不休的蚊子却是老百姓几千年都难以醒来的噩梦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疟疾   蚊子   发病   海南   药物

2023-07-23 06:08:29 

炎热难耐的夏夜,室内空调吹着,外面暴雨噼里啪啦。 盖着被子躺在床上玩手机,成了白天繁重工作后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之一。

“嗡嗡嗡嗡嗡嗡……”

似乎总有一些无知的东西试图在深夜打扰这小小的安慰。

然而,虽然今天的蚊子只是扰乱了我们夜晚的美梦,但在中国历史上,嗡嗡作响的蚊子却是千百年来让普通人惊醒的噩梦:中国人民与蚊子的斗争及其背后的庞大身影,已经绵延了数千年。

这背后的数字就是疟疾。

数万年的宿敌

疟疾()是一种以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传染病。 发病时,患者交替出现高热、寒战、寒战来回,俗称“摇摆”。

人类与疟疾的斗争有着悠久的历史。 恶性疟原虫已经存在了10万年的历史。 一万年前,疟原虫的数量随着人类农业定居而迅速增加。 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就有关于疟疾引起的独特周期性发热的历史记载,而在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关于“疟疾”的甲骨文。

显微镜下疟原虫来源:2021年7月拍摄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直到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树皮中分离出了抗击疟疾的活性成分:奎宁,人类抗击疟疾的战争终于有了第一个有效的武器。

做梦梦到好几个人被杀死_病魔肆虐中肆虐的意思_

然而,疟疾的发现比奎宁的发现晚得多。 1880年,法国军医查尔斯·拉维兰首次证实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因素; 1894年,苏格兰医生罗纳德·罗斯在确认鸟类疟疾媒介的基础上,提出蚊子是人类疟疾的媒介。 两人分别于1907年和1902年获得诺贝尔奖。

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近80%的县(市)也有疟疾流行,每年感染人数多达3000万人,病死率超过1%。 其中以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最为重要。

但由于全世界有4000种蚊子,而与疟疾有关的蚊子有400多种,所以谁在中国传播疟疾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当时,海南岛疟疾发病率高达78.4%,原虫患病率为57.3%。 其中,陵水县婴儿疟疾感染率接近90%。

为此,31岁的昆虫学家何琪主动前往海南岛对我国疟疾蚊子进行调查,并于1952年向卫生部提出在海南岛建立疟疾研究站的请求。 在解剖了近5万只蚊子后,何琪确定“小按蚊”是海南岛乃至我国南方疟疾传播最重要的媒介,在这一广大地区的疟疾流行病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国家记忆》截图

同时,何琪和同事根据按蚊微蚊的习性,制定了“全面喷药、普遍消灭、普遍化学防治”三项综合措施。

其中,“全面喷洒”是指对80万多户房屋按蚊喜欢停留的垂直墙壁进行室内滞留喷洒药物喷洒,以达到灭蚊目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大规模灭蚊和氯喹的使用,陵水县疟疾发病率已降至0.4%以下,婴儿感染率降至2.7%。 海南岛乃至全国的疟疾似乎有悄无声息的趋势。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疟原虫对奎宁药物的耐药性问题逐渐显现。

找到治疗方法

这一时期,抗药性疟原虫首先出现在东南亚和南美洲; 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的疟疾减员甚至超过了战争减员。 在我国云南等地,氯喹对抗疟原虫的有效率也下降至20%。

一年之内,我国就有超过2400万人感染疟疾。 当时,在疫情极其严重的云南,流传着“谷子黄病倒在床”的民谣。 在云南疫情最严重的耿马县,全村92人中只有1人没有发病。 疫情的紧迫性和高死亡率促使我国于1967年启动了军事项目“523工程”:一项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国家研究计划。

当时,广东医生李国桥奉命加入,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

李国桥(左二)与治疗组成员资料来源:参考文献4

李国桥是广东南海人,是世界抗疟治疗史上的巨人。 他首先证实了青蒿素()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了恶性疟原虫在48小时内引起两次发烧的理论。 他还偷偷从一名疟疾患者身上抽取了2毫升的血液,注射到自己体内生活网资讯,观察病情的发展。 他拒绝服用抗疟疾药物,导致疟疾连续4天发作。

1972年,广州“523”办公室根据李国桥团队在海南治愈数十例脑型疟疾的成绩,派他们到疫情较严重的云南协助救治。 直到到了云南,李国桥才知道什么是“人间炼狱”。

“村干部带我到一户人家,看到一个30多岁、40多岁的妇女,躺在门口。妇女旁边坐着一个2岁左右的瘦小女孩。家里有4口人,但她的丈夫10天前死于疟疾,前几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因病去世,这不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吗?”

由于收治的30多名脑型疟疾患者的病死率仍接近10%,李国桥开始寻找新的办法。 同年,北京的屠呦呦、云南的罗泽元以及山东省寄生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均报道,青蒿( annua)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有效杀灭疟原虫,对常见疟疾有较好的疗效。 于是,李国桥奉命前往云南开展重症疟疾药物试验。

疟疾患者来源:《国家记忆》截图

如获至宝的李国桥迅速在云南耿马寻找可能的重症疟疾患者——时值深秋,重症疟疾病例一无所获。 因此,团队前往1400米的山区寻找一名患有严重疟疾的孕妇。 她的红细胞低于100万/微升,已陷入昏迷。

经过系统评估,李国桥决定采用鼻饲给药青蒿素。 经过50多个小时的昏迷和一整天的抢救,孕妇顺利康复。 这也成为青蒿素救治的首例脑型疟疾病例。

截至1974年底,李国桥团队用青蒿素抢救重症疟疾18例,其中恶性疟14例、高密度原虫感染3例、孕妇脑型疟1例、危黄疸2例,全部有效。 李国桥将临床结果整理成《青蒿素治疗疟疾18例总结》并向会议汇报。 此次会议正式公布了青蒿素对疟疾特别是重症疟疾的疗效。 随后,李国桥被任命为“523”国家青蒿素临床研究协作组组长。

几年后,李国桥在海南对80名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比较了甲氟喹(美国同时开发的抗疟药)、青蒿素、复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联合使用治疗疟疾患者的效果。 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单独使用青蒿素清除疟疾最快,但复发率较高,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疟原虫的清除率,且不会增加额外的副作用。 研究结果随后于 1984 年发表在《柳叶刀》上。

来源:参考文献5

疟疾背后

1981年,为了进一步研究恶性疟的发热趋势,李国桥再次亲自尝试疟疾,将含有疟原虫的血液注入体内,并记录发热的变化。

45岁的李国桥提前给单位和家人留下了“遗书”——“这次实验完全是自愿的,万一昏迷,暂时不使用抗疟治疗……这是研究计划的需要,请领导和夫人不要责怪实验者,万一发生不幸,只要在花环上画一只疟原虫就满足了……”

李国桥正在讲述这个故事 来源:《国家记忆》纪录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在2011年被推荐获得拉斯克奖时找到了李国桥。在米勒给李国桥的表格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赢得了这个奖项,你认为还有谁应该赢得?”

李回答:“我当时填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屠呦呦,第二个是罗泽元。” 李国桥当时告诉米勒,如果青蒿素获奖,他最多只能算是第三人。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提取物功效的人,米勒的推荐邀请当场被拒绝。

当然,消灭疟疾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李国桥、屠呦呦等医学家。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全国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基层,跋山涉水,为“全民用药”而奋斗。

中国不同时期疟疾发病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下乡调研、送药、捉蚊子的医生高琪说,“为了给病人送药,我以前常常一大早就蹲在他们家门口。” 村民们看到穿着白大褂的高琪,都会敲门应门,假装家里没人。 高奇记得,一位患疟疾的年轻人告诉他,疟疾不用吃药,“到村口那棵大树下绕三圈就可以了”。

其实是第二天间日疟引起的发烧,让村民误以为缠上树后发烧就“退了”。 高琪的解释他们很难理解,有些人不配合服药。 “当全民都服药时,有些人会假装服药,然后在我们离开后把它吐出来。” 高奇随后让村民们张开嘴,伸出舌头检查是否吞下。

现在,在向各国疾控医生传授经验时,高崎也会强调:不要只给病人吃药,要张嘴检查。 这时,外国医生往往会笑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当时基层医生的真实写照。

医生还有另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捉蚊子。 高琪回忆,当时,大家轮流坐在蚊帐里,引诱蚊子咬自己裸露的肢体,一夜之间就可以抓到2000多只蚊子。 后来,每当有蚊子飘过,高奇一眼就能看出是雄是雌,是什么品种。

现在的“人饵帐篷”有两层,保护疾控人员的安全 来源:2021年7月摄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团队里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医生都因此感染了疟疾。” 高琪说,“当时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工作上的常态。”

如今,高奇已从江苏省精神分裂症防治所所长职务上退休,但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顾问和国家消除疟疾技术专家组组长。 他的“1-3-7”消除疟疾战略(“1”表示卫生机构在一天内报告疟疾诊断;“3”天内卫生当局需要确认病例并确定传播风险;“7”天内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已被世卫组织在全球推广。

高奇从老一辈医生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并把它交给了新一辈医生。

从3000万到0

除了药物研发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早广泛试验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早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之前。 到1988年,全国已发放蚊帐240万多顶。 这款蚊帐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部署地区疟疾的发病率,这与中国医生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各国严格遵守“1-3-7”战略时间表,疟疾病例进一步减少。 2009年,我国1687个县(市、区)连续3年报告无疟疾病例,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的县仅有4个。 2010年,我国正式进入“消除疟疾阶段”。

最后一个案例来源:《国家记忆》截图

2016年底,中国诊断出最后一例本土疟疾病例。 经过3年零疟疾观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2021年正式宣布:“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消除了疟疾。”

“从3000万到0”是几代中国科学家努力的成果。 现在,中国医生正奔赴世界各地,为疟疾依然肆虐的国家带来药品和技术,拯救世界免受疟疾的威胁。 这是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奇迹。 (策划:|监督:,)

致谢:本文由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消除疟疾专家组组长高琪专业审稿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