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逃课去参加偶像签名会;
由于追星,他的成绩急剧下降。 一学期的时间,他从班级中游跌到了倒数20%;
一半以上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追星上。 钱不够的时候,他以交书费等为由,向母亲撒谎要钱;
因追星与同学、网友发生争执、争吵;
与家人的交流日益减少,由于非理性的追星,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恶化。
这就是韦婷追星五年的“变化”。
母亲知道后,严禁她继续追星。 然而,母亲的管教并没有起到作用,她的追星行为转入了地下。
“我把孩子追星的事情告诉了爸爸,他一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我告诉他一些青少年追星、打赏主播的案例,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爸爸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检查孩子的社交账户账单后,发现她不仅把追星的零用钱都花光了,还偷偷用我们的手机给她转了几千块钱。” 韦婷的母亲回忆道。
今年暑假刚刚开始,父女俩因此发生了激烈争吵,双双受伤。 韦婷情绪失控,杯子掉下来被父亲砸了一个洞,父亲气得把女儿的手擦伤了。
17岁的北京女孩冯媛也是一名追星成瘾的未成年人。
2016年,冯媛在邻居的影响下开始追星,并逐渐沉迷于购买明星周边产品、收集偶像排行榜数据、参加偶像演唱会、反复购买多张音乐专辑等追星行为。
结果,冯媛与父母爆发了多次“战争”,父亲甚至一气之下撕毁了她最喜欢的明星海报和周边产品。
在学校里,因为不准别人诽谤偶像,她经常和同学吵架,还在社交平台上和别人进行骂战。 作为一名高中生,冯媛不仅放学后流连于各种社交平台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上课时还偷偷用手机做排名、查看数据、为偶像明星刷好评。
冯媛的妈妈告诉记者:“我跟她说过,至少上课的时候不要用手机,但她的回答很无语——‘我喜欢很多明星,所以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她还担心,如果自己不为偶像上榜,偶像很快就会被别人挤出榜单,进而失去投资人的青睐。
采访中,冯媛非常愿意向记者“安利”自己喜欢的明星,也希望更多人喜欢她,于是记者通过冯媛的邀请加入了很多粉丝团,也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关注了冯媛。
记者注意到,在冯媛此前的评论和转发中,经常可以看到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形象,与其他明星粉丝和普通网友进行激烈的口水战,甚至互相谩骂、人身攻击。 冯媛也是粉丝骂战中的“主力”,网友们也经常喊她“赶紧支持”。
“你不花钱,就是不爱他”
“氪金”冲榜狂抛数万
对于追星的成本,冯远用了“巨大”这个形容词,因为“如果你不为你的偶像花钱,你就是不爱他”。
“光是购买明星专辑的费用就达到了6万到7万元。” 据冯媛妈妈说,这笔费用让她感觉“负担不起”,毕竟家里的年收入只有15万元左右。
那么未成年追星族如何花钱呢?
大数据时代,明星是否足够受欢迎是有量化指标的。 打榜是一种流行的支持偶像的方式。 “大粉丝”(指有魅力、有影响力的粉丝)发布任务,“学生粉丝”执行任务。 这是基本的操作程序。 “很多时候,‘大粉丝’会解释偶像的特点,解释偶像为什么值得被爱。但由于能力有限,大多数小粉丝只能附和、支持他们的观点,听从他们的命令。” 娱乐圈从业者叶舒告诉记者。
“你的兄弟值得更好”、“你一定要保住你兄弟的排名,紧紧跟随”、“动动手指,你忍心让他被嘲笑吗?”……对于“大粉丝”来说,这样的动员策略是家常便饭。
曾参加过内地多家明星后援会的资深粉丝于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大粉丝”的套路可以概括为“话术”动员加抽奖,再加上“赛事优先”的承诺。 “‘学生粉’基本上就是后援会里的工具人,‘大粉’指的是哪里打架。未成年人很容易情绪化,处于自我感动期,再加上氛围,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套路。”
据拥有多年追星经验的广东高中生周哲介绍,“哪里有名单,哪里就有粉丝上榜投票。” 排名和投票、筹集资金和购买代言产品的“成就”往往被视为进入粉丝群的门槛。 如果你想加入粉丝俱乐部,你需要投入更多。
为了让自己的偶像在各种榜单上有好的排名,来自北京的15岁女孩林莉每天都要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完成签到、投票等任务。 这些年来,她已经将所有操作都熟记于心,排名和投票动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
在粉丝圈子里,排名和投票的“分数”与粉丝群内“奖惩”的高低挂钩。 虽然很多平台都有提醒,但并没有实际的机制限制未成年人排名和投票。
据周哲介绍,为了刺激专辑销量,娱乐公司通常会在专辑预售期间设置不同的促销计划,比如设置平台特惠码,“特惠码可以理解为赠品,即特殊礼物。”
在周哲看来,卖家通常会在原有相册配置的基础上添加随机照片卡,相册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可以说,特殊密码配置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小卡了。”
周哲的好友、17岁的广东女孩王鹤“倾尽所有”支持偶像首张专辑,最后不得不借钱吃饭。 原来,由于偶像所属公司的合作平台众多,而不同平台推出的特惠卡也不同,王鹤为了集齐所有特惠卡,“花光了几千元的压岁钱”。 买了专辑后,王鹤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借钱吃饭,并承诺下个月还钱。
记者通过周哲的介绍进入一个二手小卡交易群,发现群里小卡的交易金额通常在1000元以上,但群里成员大多是“学生粉丝”。
流量霸权的误导
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采访中,冯媛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当时很疑惑,除了压岁钱和零花钱,冯媛还有什么收入来维持如此“疯狂”的追星呢?
这个答案让她崩溃了。
为了“赚钱”,冯媛不仅在学校“做作业”向同学赚零花钱,甚至在一些网友的介绍下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 “我发现我可以在网上出售我的私人衣服。”
对此,为冯媛提供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陈静告诉记者,由于不良追星观念的影响,冯媛对追星问题的看法有些偏激,将自己投射到偶像身上,过分美化偶像。 她的偶像只能由她来保护,所以谁辱骂她的偶像,她就必须捍卫和反击。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 在学校里,冯媛经常因为追星与同学发生争执,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做朋友。 老师曾多次与冯媛单独谈话,但效果并不明显,她被划为“问题女孩”,有的老师甚至称她为“班上的定时炸弹”。 在这样的环境下,冯媛厌倦了学习,经常谎称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
“他们在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时就接触到了粉丝圈,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通过追星行为获得了生活中所缺乏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于是更加沉迷于追星带来的快乐,进而对追星产生了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
同时,根据与冯媛父母的沟通,陈静发现,由于长期不良的追星行为以及与父母的错误沟通,导致冯媛青春期的叛逆在追星问题上发挥到了极致。
“冯媛觉得全家人都不支持和理解她,只有粉丝才能找到安慰和放松。” 陈静表示,网络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可能会选择相信谣言、做出非理性行为。 粉丝群也是良莠不齐。 有心人会利用粉丝的心态来从中获利。 为了被饭圈接受,未成年人或主动或被迫选择遵守饭圈规则。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有必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传播和互动规则。 有关部门要重点监管明星经纪公司,及时依法处理经纪公司和粉丝团体危害网络和社会公共安全、影响主流价值观的违法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学系主任郑宁认为,粉丝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完全否认。 粉丝圈一方面满足了粉丝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粉丝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另一方面生活网报道,通过加入特定的粉丝圈子,参与偶像的塑造,部分粉丝可以形成一种身份。
“但近年来,在一些资本和平台利益的影响下,在流量至上的错误引导下,饭圈文化呈现出畸形的趋势,不断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些粉丝盲目追求流量,甚至搞数据造假,扰乱了行业竞争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娱乐产业的生态建设,也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 郑宁说道。
“量变决定质变,粉丝可以喜欢明星,但要有限度、有底线,要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粉丝特别是未成年粉丝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星不能盲目,那些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英雄烈士,才是真正的明星。” 随之而来的心理需求是当前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的共同挑战。 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趋势,对当代青年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