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从教育学视角对高校转学问题进行分析与审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大学   高考   升学考试

2023-07-18 10:10:32 

张小宝

近日,北京9名大学生跨省转学到其他高校。 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第一个原因是涉及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 其次,这种转学的范围不仅是跨学校,而且是跨省份、跨专业。 三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虽然有政策,但学校转学一直难以操作。 公众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对此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又不知道如何实现。

为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大学转学制度,促进其充分发挥,进而完善相关制度的设计,本文拟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大学转学问题进行分析和审视。

理念:转账旨在满足个人需求

学生流转证明是学校开还是吗_现在学生跨省流动学校知道吗_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可以说,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我国高校转学政策的走向。

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在前校长刘道玉的主持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转学制度改革。 这个想法是他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尊重学习者利益的教育是对灵魂的屠杀”。 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并不了解学科、专业、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 他们当时做出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 换专业的替代方案。

此外,转学制度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因病或者有特殊困难或者特殊原因转学”的规定。特殊需求“在本校学习或不符合本校学习要求”还应包括个性化的学术兴趣。这意味着转学不一定流向更好的学校,也可能流向更适合学生的学校。需要。

因此,高校不仅要招收转学生,还要为有个性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机会。 正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陆晓东所说,转学就是“为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场域,帮助他们实现新的抱负和发展愿望”。 这应该是转移制度的概念基础。

由于《条例》要求“学生一般应在其录取的学校完成学业”,有学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对转学设定一定门槛是合理的。 但理想的情况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灵活的。 表现之一是学校之间的界限不再严格,但背后更注重回应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体的需求。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课程趋于模块化,模块化课程的学分也可以互换。 因此,学生也可以更轻松地在主要学习领域或机构之间移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众化的深入必然导致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制度的改革。 因此,未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加强学生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转学政策的开放性。

制度设计:开放性有待提高

学生流转证明是学校开还是吗__现在学生跨省流动学校知道吗

北京9名大学生跨省转学并未引起舆论质疑。 究其原因,是他们普遍从综合实力和水平较高的院校转到综合实力较低的院校,坚守着“分数公平”的底线。 然而,理想的传输也应该能够沿相反方向流动。

事实上,“一考决定一生”早已受到质疑——一些学生因高考表现不正常或志愿填报错误而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的一定阶段能够转学到更好的学校。 但目前,学生只能留在某所院校,除非退学复读或参加另一门考试。 然而,有些学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却没有珍惜学习机会。 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增加教学管理系统灵活性的思考。

从美国高校的实践来看,这种“反向”流动大量存在。 例如,“深泉学院”作为两年制学院,在2016年之前的10年里,16%的学生转学到哈佛大学,14%的学生转学到耶鲁大学和布朗大学,13%的学生转学到哈佛大学到芝加哥大学。 但这种向上流动在我国比较少见,这也阻碍了一些学生的思想转移。

可以说,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比,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相关制度设计普遍滞后,直接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当然生活网报道,在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实施转学无疑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 为了维持基本的教学秩序,一所大学不可能有太多的转学生,无论是“出”还是“进”。 但合理的制度设计应该为真正需要的人流提供通道。

现在学生跨省流动学校知道吗_学生流转证明是学校开还是吗_

因此,未来的转会制度在标准上可以更严格,但应该是开放的。 具体来说,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省份的境内,这对其他院校的学生不公平; 不能只向下流,否则就会切断学生在求学期间向上的通道,固化“一生一试”; 也不应该仅仅根据成绩来衡量和评价,而应该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基础、创新能力等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措施:转移工作需更加公开透明

必须承认,中国大学的转学制度相对缓慢,成功的转学生也比较少见。 因此,虽然转学制度并不新鲜,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期间可以转学。

比如,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学的学习、教学、科研工作,但直到读研究生之前我对这个制度还是一无所知,也不知道研究生可以转学直到读了刘道玉校长的自传后才上学。 笔者还专门询问了几位目前就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其中不少人对此并不知情。 虽然教育学科的学生不一定对转学制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对转学制度的认识。

_学生流转证明是学校开还是吗_现在学生跨省流动学校知道吗

此外,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转学系统的存在,但不知道如何操作和获取相关信息。 从实践来看,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甚至经济资源等其他因素在当前的转学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具备的,因此出现了一些教育不公平甚至腐败问题已经出现。

例如,2015年,一所原“985工程”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研究生留学时,舆论质疑是否存在“转学腐败”,造成极其负面影响。 但我们不能因为噎住而放弃,因为重点不是转移本身,而是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而建设性的应对方式就是改革和完善。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提高转学制度开放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动转学工作的公开透明。

具体来说,一是公布招生专业和人数,以及转学条件和程序。 两者都需要一定的稳定性。 这两个内容的作用是让真正需要提前准备的学生能够流动,同时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防止学生盲目跟风。 二是向组织及其成员公布学校处理转学问题的情况,必须明确转出、转入、审核、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 三是公布拟录取的详细名单,包括转校、专业、录取分数线和转校、专业、录取分数线等信息。 以上内容均需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渠道正式公布,让更多人知晓,同时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