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是我不够洋气,叫个英文名就得付费逛街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嘲讽   大爷   特种   松弛   付费

2023-07-15 22:08:29 

消费主义的伪装从何而来? ——在城市里散步是要付费的。

City Walk,这个在这个40多度的夏天比气温还流行的词,最近冲出了小资、中产生活圈,席卷了一二线城市的视野——

“用双腿丈量这座城市,用不同的心情感受熟悉的风景。”

虽然总有人想破坏气氛:“这不是逛街吗?”

但依然挡不住这股风潮,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已经产生了数亿的浏览量。

@G和尚东东

起初,这是一种小众、人文的城市出行方式。

后来,它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样本之一。 有人说,如果你不走在城市文化底蕴最丰富的街道City Walk,你就摸不到放松之门。

直到近期,上海、成都等地都在讨论招募“收费城市漫步”,价格从2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

那些一直PUA自己“我不够洋气”的人终于忍不住想骂人了:

你是不是两条腿走在大马路上,喊个英文名字就得花钱去逛街?

01

红色出圈,

也成为网红打卡模板

“在City Walk这样的外来词流行之前,我们都称自己为街头荡妇。”

现在几乎每一个讨论City Walk的帖子,评论区都会有这样无情的嘲讽。

但平心而论,没有一点幽默感,City Walk最初的定义确实不能等同于“游手好闲、不正经做生意”的拖鞋。 (解释来自百度百科,没有不尊重街柳子的意思)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必须提名知名博主吴小亮为中国社交媒体时代弘扬City Walk的第一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早在2019年,他就分享了一条“适合散步、干净休闲,还能领略到很多老北京文化”的步行路线。

途中会经过鲁迅博物馆、西什库教堂、文津街等旅行团绝不会带你去的小众文化景点。

吹款的说说和朋友圈__过年怎么吹收钱

到现在为止,网友们经常沿着这条路线步行或骑行,游玩后的反馈几乎为零。

配图来自@萨欢儿

这是典型的原教旨主义City Walk,可译为“城市漫游”。

搞笑的是,2017年,北京的媒体也试图把这条街打造成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新亮点,但结果却有点尴尬,根本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社交网络那么强的放大效应。

随心所欲地在城市中漫步通常是由个人兴趣引导的,这只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私密到“不人道”。

这也是当City Walk今年首次在中国小范围引起轰动时,旅游爱好者们感到困惑的原因:

这种旅行方式由来已久,但真正成为现实又是多么难得呢?

用言语来说,“特种兵别再打卡了,真正会玩的都在City Walk”,仿佛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旅行方式。

电影《午夜巴黎》

我的一位出国旅行次数最多的朋友,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实践这种自然的旅行方式。

在巴黎,她痴迷于参观埋葬着众多艺术家的墓地;在东京,她用两条腿走遍了自己最喜欢的《奇迹女神5》的重要地点。

所以当她第一次听说City Walk成为中国旅游鄙视链的顶端时,她吃了一惊,后悔自己写了更多攻略,“我绝对可以假装是我的”。

然而,随着这个词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它本身也率先演变成逐渐定型的模板。

只要用腿,都是走路。来源@G和尚东东

“北京最受欢迎的胡同城市漫步路线”——里面至少有五个最佳拍照点;

“今天的City Walk,这么小的公园真好逛”——经典骗局,当地人一看就知道,其实只是一个叔叔们晨练、阿姨们每天去跳舞的社区公园;

《城市漫步穿搭指南生活网报道,你是上海街头最漂亮的小孩》——别吓我,大裤衩拖鞋就不能上路吗?

吹款的说说和朋友圈__过年怎么吹收钱

普通人出门街上都是这样的↑↑↑很难对关晓彤走路像大叔的感同身受

带上这个词,就像带上了最新的交通法规,在城市里任何可以两条腿直立行走的活动都会人气飙升。

这种趋势的目标受众逐渐从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的游客转变为想要每天都有新东西的当地居民。

以前流行的“玩点东西”总是让人眼花缭乱:

在北京亮马河上玩桨板,在上海M50观看艺术展览,在冬天在街上买热红酒。

这些网红趋势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一些物质和资源的支撑,而一旦事情的本质变成了街头购物,普通人很难不恍然大悟并崛起:

实在没必要​​这么花里胡哨!

02

谁在采取日常行动,

包装为洋气概念

当然,比花哨的东西更离谱的是付费。

面对消费主义的一百个面具,中国人的底线是:什么都可以要,但不能要钱。

上面提到的以探索城市风情为目的的City Walk,花钱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有些玩法相当于雇了一个私人定制的小团导游,负责组织、带领、讲解。 上海早在2013年也有类似业务。

但为什么这波City Walk现在却被众人嘲笑收费呢?

在知名旅游APP上搜索City Walk,立马弹出很多城市文化一日游产品,主打深入了解历史、专业讲解等卖点,而且价格也不贵。

但有趣的是,点进去看介绍和评价后,发现这些精品群其实已经运营了很长时间了。

其中一位导游是一位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小伙子,看起来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

_过年怎么吹收钱_吹款的说说和朋友圈

展会上的买家大多是50多岁、60多岁的叔叔阿姨,戴着小红帽,举着旅行团旗与他合影。

他们打得很好,但显然不是那些会出现在小红书City Walk潮流中并获得数万点赞的人群。

我什至怀疑旅游平台因为最近的流行趋势,紧急改变了搜索关键词,利用了这股潮流。

北戴河:没想到,不靠阿那亚,我们也能抓到网红

这让我渐渐明白为什么那种奇怪的尴尬让很多人烦恼:

有些事情明明是古老的公共行为,却被那些在网络上拥有话语权的人赋予了新的名字;

并且在一次次的传播中,身份、品味等区分标签的门槛被强化。

因此,我所属的人群和我过的生活是特殊的,他们大多会诱发消费行为。

尊称旅人,只听一级

近来经常与City Walk拉在一起并被人群调侃的《都市精致图鉴》,本质上有相似之处。

“今天是gap day,把瑜伽裤穿上,和Crush一起逛了很久的一家店。吃完饭,决定去安福路逛逛城市,去酒吧喝了一杯。”晚上了,回家路上耳机里的歌还是那么冷。”

我想,这种精美文学所代表的生活,最近并没有因为老套的“中英文混杂”而受到轰炸。

更像是因为很多人厌倦了现在的默契:似乎日常生活必须被装饰得美丽而有序,才值得生活、值得展示。

暑假我睡到十点,所以两顿饭都是一起吃的,99%的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

概念的流行,逐渐将此事定格为“点一份枫糖浆松饼和班尼迪克蛋,一份希腊酸奶加蓝莓,共178份”的消费场景。

北京的亮马河无非是一个人们喜欢为所欲为的公共场所。 有大叔潜水钓鱼,也有精致大地灯的酒吧。 整个巴黎都鸦雀无声。

城市步行并不比步行更好。 情侣们张开嘴说“认真感受生活”。 抱歉,我一天走一万步的房东阿姨对于生活的理解或许并不处于劣势。

全网最会调侃人的对此有一个更严厉的比喻:独特的“紧与松”。

_吹款的说说和朋友圈_过年怎么吹收钱

“就像上海街头和外国人一起默默跳舞的一群人,看上去很随意,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观察黑哥的动作,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会很快纠正。”

看上去有些特别,但事实上,他们仍然是自己抱在一起的群体,追求高度的一致性和辨识度,“放松”成一比一的复制品。

如果你想在城市中悠闲行走,还需要使用统一的参数过滤器,精心修改为社交网络上最流行的打卡模板;

要享受生活中的轻松感,就必须引入一种新发明的词汇并告诉人们,以体现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确实很难让笑的旁观者相信这是在找回所谓的“消失的邻居”。

03

宽松是大城市最后的公平

概念不断翻新,但核心却不太创新,有点像原来学术概念中的“内卷化”一词。

去年,一种​​叫“城市考古”的旅游形式差点就火了,但实际上,它更关注的还是城市里的人文历史故事,甚至有点像小学生的“调研团”。今年蜂拥而至。

新瓶装旧酒,只能扔掉一亩三分地。

所以我也想,是不是很多人大惊小怪“年轻人小题大做City Walk”是因为年龄够大了呢?

我已经长大了,意识到人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情一起萎缩。 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改变网红观念甚至最后一点努力。

一个85后的人告诉我:我们那个时代,BBS上有很多人在讨论北京的马路是如何被压坏的。 叫上几五个朋友,通宵达旦地在北京四十九座城市里闲逛,真是太奇怪了。

然而,2023年,对于一个北漂年轻人来说,完成北京的城市漫步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他可能要先从通州的出租屋出发,至少倒一次车,花一个半小时,行驶20公里,才能走一段北京二环路。

超出这个范围,建议选择City Drive,不然北京的巨大和无聊会惩罚每一个说话硬气的人。

深圳的朋友向我抱怨更搞笑的是:我知道City Walk最近很火,但在深圳却没有那么火爆。

“可能是因为深圳没有太多文化景点,老板和有钱人只喜欢爬山,而农民工周末在山上忙着讨好领导或被迫组建团队。”

过年怎么吹收钱_吹款的说说和朋友圈_

最近,江浙沪的民众甚至用残忍的方式打破了过滤网。 没有他,走两步鞋底就会被烧掉。

有网友调侃,City Walk的火爆,依然是中产阶级消费降级所致。

上观新闻采访了城市漫步的主办方。 小伙说,为了分担风险,他会收取10元押金和2.9元保险费。 结果,大多数感兴趣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不再说话了。

人们口袋里的钱不多,以廉价的方式改善生活方式自然会流行起来。

不过,我觉得或许也是大城市的移民年轻人在试图获得“归属感”,抵消日益昂贵的成本。

即使你有点社交恐惧症,你还是要参加那些社交性较强的City Walk组织;

或者故意选择“盲盒”玩法,不知道接下来会去哪条街。

为这一生创造一点有趣的回​​忆,证明我在这个破烂的班级里工作,在这间破旧的房子里生活,还有一些值得怀念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它也被包装得这么“打孔”,这是一件很鸡肋的事情。

会有聪明人立马掐住这个生意能带来的好处,也有人会掐住风口上的流量指点如何玩得更溢价。

相反,最近网友疯狂调侃的却是实话实说:

不要虚伪,即使人们不跟上这些趋势并冷静下来,他们也不会完蛋。

旅行的时候,如果你想节省时间,你可以当一名特种兵。 如果你想宽松一点,就可以宽松一点。 如果走了一整天没有拍到一张完美的照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许当代城市生活的悖论在于,更少的努力也能变得有意义。

就像我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一样,我最近发现自己很早就来到了正宗的City Walk,感到非常惊讶和羞愧。

当时,我在北京交了一个男朋友,约会期间我的哥们带她逛了东城区的巷子。

我参观了故居、小学、初中、少年宫,还有第一次牵女孩手的公园。 专业导游说话没有他那么雄辩。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个人有点不对,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件和当时走在大街小巷的心情是很难忘记的。

至少当时有一颗没有受过网红山水社管教的大脑,不会刻意想,啊,今天是City Walk,而且路线很冷门,所以我可以在什么时候写一篇攻略我回去。

爱情的宽松自由或许是大城市留给每只小蚂蚁最后的公平。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