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匿名功能还剩两天,你还有什么想说的秘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知乎   匿名   视频   下线   小红

2023-07-15 14:10:28 

作者 | 寇大勇

“谢谢邀请,我躲起来了”,这种经典的知乎风格已经成为历史。

7月14日起,知乎正式停用匿名功能。 用户不能再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之前的匿名答案可以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显示。

知乎匿名线下公告/来源:知乎

匿名功能下线的消息一经传出,在知乎用户中引起了强烈震动。

知乎上一篇文章,“距离匿名功能还有两天,你有什么秘密要分享吗?” 吸引了超过 3,400 条评论。 除了表达担忧之外,用户还对匿名功能发表了评论。 看法。

支持者认为,匿名言论让知乎变得浑浊,知乎下线后社区氛围将会改善。 反对者感叹,匿名功能是知乎区别于其他内容社区的重要特征。 取消后,知乎将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

无论如何,这是知乎成立以来内容生产机制的最大创新,必将对知乎的内容生态乃至公司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匿名,走进历史

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导火索,源于6月20日,壹欧网联合创始人黄元璞在朋友圈针对知乎匿名功能提出的质疑。

黄元璞在知乎上发现自己因花钱买奖品、携款出逃而被匿名用户诽谤,但知乎并没有提供反证规则。 他向知乎创始人周元汇报了情况,但没有得到后者的回应。 于是,他愤怒地删除了周原的微信,并在网上发表公开信,实名举报“周原恶意挑衅员工群体和企业群体反对,严重破坏国内营商环境”。

_知乎骗子情感咨询

黄元普质疑知乎匿名功能/来源:微博@黄元普

迫于压力,周源回应道:“匿名功能是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我们的初衷是维护一个开放的讨论社区环境,用户在分享个人经历的同时不存在个人隐私问题。匿名功能需要在用户友好、乐于助人的基础上,在当今复杂的沟通环境下,这种机制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麻烦,知乎将会做出改变。

7月7日,知乎宣布“最新版APP已完成匿名功能的离线开发”。 这个自知乎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功能,正式进入历史。

无独有偶,就在知乎宣布下线匿名功能的同一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禁止创作匿名提交、大声疾呼等。主题板和群组帐户包含不当内容。”

知乎此举正好顺应了监管部门的要求。

事实上,知乎的匿名功能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中引起争议最多的就是“江西1888万彩礼事件”。

2022年10月16日,知乎上有匿名用户发帖,自称是上海富二代,与江西萍乡女孩谈婚时被索要1888万彩礼。

这条帖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网友们就彩礼、地域、海关等问题争论不休,连凭祥民政局也介入调查。

江西1888万彩礼冲上微博热搜/来源:微博

结果,经过三个月的网友谩骂,这位匿名用户发帖道歉,承认这只是一个编造的故事。 尽管知乎封禁了该用户的账号,但“知乎,分享一下你刚刚编造的故事”的印象却越来越深入人心。

知乎骗子情感咨询_

有网友认为,知乎取消匿名功能是为了防范敏感内容,规避平台风险。 但实际上,知乎的匿名并不是真正的匿名,而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 对于一些敏感信息和非法用户,知乎仍然可以在后台调取其真实身份信息。

也有网友认为,如果真想达到“匿名”状态,方法有很多。 在豆瓣、小红书等不具备匿名功能的社交平台上,用户自发地、统一地将自己的账户昵称和头像改为“momo”,制造出伪匿名的效果。

小红书momo用户“大君”/来源:小红书

因此,有知乎用户提议使用“无名尸”、“无名拒”等统一名称。 甚至有用户预测,知乎将重现Web 1.0时代公众号遍地开花的盛况。

此次知乎取消匿名功能,虽然受到政策和争议因素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调整平台生态。

在知乎的愿景中,匿名功能是让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表达,分享一些不方便实名分享的内容。 不过,正如周原所说,这对用户和社区氛围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旦失控,匿名将成为虚假信息、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的滋生地。

这正是知乎今天面临的危险。

“在所有人中”

围绕匿名功能的争议,实际上指向了知乎社区一直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社区的“水合”问题。

2011 年知乎首次推出时,它还是一个非常小的精英社区。 由于采用邀请注册制,用户多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涵盖天文、物理、社科、艺术等领域。 其中不乏李开复、马化腾、徐小平等商界领袖。 日后成为梗的“人均985”,确实是当时知乎的用户画像。

这些早期用户高度认同知乎的专业性、开放性、包容性,并以极大的热情分享各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2011年邀请知乎专业人士答疑/来源:知乎

高密度、高质量的知识生产使知乎成为中国领先的内容平台。 然而,如此小而精的社区却是“赚钱而不赚钱”。

为了赚钱,知乎必须扩大用户群。 于是在2013年,知乎正式开放注册,随后迎来了用户数量的井喷。 2017年,知乎注册用户超过1亿。

然而,知乎立刻就遇到了和豆瓣这样的“小而精英”社区同样的问题:很难调和精英和普通民众的需求。

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用户所做的事情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知乎社区的精英集中度被迅速稀释。 普通人不关心黑洞、量子力学生活网报道,也不了解尼采、康德深奥的哲学,而对名人八卦和情感故事更感兴趣。

“手臂扭不过大腿”。 在大量普通用户面前,平庸、肤浅已经成为知乎社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它逐渐从一个专业、深刻的问答平台转变为一个讲故事的平台。 水论坛。

很多网友之所以对匿名功能感到遗憾,是因为匿名功能就像一个“树洞”,可以让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网友感叹《树洞》被取消/来源:微博

知乎骗子情感咨询_

但在一些老用户眼中,知乎应该是一个理性、严肃的知识分享平台,讨论公共知识和经验,自我表露、诉说内心,并不是知乎应该承担的功能。

据2012年入驻知乎的老用户夏秋介绍,她心目中充满专业性和理想主义的知乎这些年已经“慢慢消亡”了。 一方面,在知乎上越来越难看到充满干货和智慧的分析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八卦爆料、情感鸡汤,甚至真假难辨的广告。

另一方面,那些早年吸引她的老用户已经逐渐“退休”了。 随着这些坚守知乎价值观的用户的离开,知乎专业、开放、包容的知识共享氛围消失了。 谩骂和批评十分猖獗。

此时,匿名功能已不再是周原最初设想的为保护受访者、公开讨论提供便利的功能,而是成为捏造信息、人身攻击、网络暴力的庇护所。

被滥用的匿名功能逐渐成为一种对知乎内容生态产生反作用的“病毒”。

《沉没》知乎

随着知乎内容生产的去精英化,知乎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弱。

要知道,长文本问答是知乎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但从表现来看,知乎似乎已经放弃了维持信息质量和传播氛围。 没有其他原因。 如今,知乎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付费会员。 知乎购买了大量网络小说。 这些内容符合人性,吸引流量,还能赚钱。

问题在于,知乎内容生产的“下沉”并没有换来商业上的“浮”。

2020年至2022年,知乎营收分别为13.52亿元、29.59亿元、36.05亿元。 尽管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知乎并没有赚钱。 近三年,知乎净亏损分别为5.18亿元、12.99亿元、15.78亿元。

更让人焦虑的是,知乎用户数量已经逐渐达到天花板。 2023年第一季度,知乎月活跃用户数为1.02亿,看上去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同比增速仅为0.78%。

知乎骗子情感咨询_

知乎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来源:富途

知乎一脸茫然。 迷失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流行商业理念的盲目追求和模仿。

2018年,知乎在首页推出了短视频版块,无论是界面还是内容都与抖音、快手几乎相同。

作为一个以文字和知识为主要卖点的内容平台,短视频的媒体形式非常不符合知乎的气质。

据报道,知乎高层要求到2021年底知乎短视频日播放量达到9000万以上,但当年年初,这一数字仅为2000万以上。 许多员工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

没过多久,短视频部门裁员的消息就传开了。

这只是知乎追赶潮流的一个例子。 这些年来,知乎尝试了知识付费、直播、短视频、电商等多种业务。 如果你不受欢迎,或者中道就会崩溃。

如今的知乎APP更像是小红书、知乎、微博的缝纫怪兽,很难看出自己的特色。

知乎首页(左)与微博首页(右)对比 / 来源:知乎、微博

去年对于知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上市一年后,其股价不仅暴跌90%,还被美国列入临时退市名单。 或许是意识到了知乎的危机,周元最终想出了一个专注于“社区生态”的办法。

此次取消匿名功能,可以看作是知乎的一次自我纠错,但内容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旦形成,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除了取消匿名,知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