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匿名机制确实带来了很多无法消除的风险,那么只能说,这就是人类自我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
冰川智库研究员丨连庆川
在所有社交媒体中,我从不使用我的网名。 在写稿件时,除非绝对必要,我几乎从不使用笔名。
我基本上从不相信匿名人士传播的信息,除非得到我信任的权威媒体的证实。
更极端的是,很多时候,我不愿意购买那些用笔名写的作品,除非笔名已经等同于TA的真实姓名。
这个习惯大概源于我多年的职业生涯:在新闻行业,我们本能地不能相信匿名来源提供的信息,而验证匿名信息的成本非常高。
不过,这种近乎偏执的拒绝匿名并不意味着我否认匿名发帖的必要性,也不意味着我同意消除一切形式的网络匿名,实行网络实名制。
01
知乎被迫做出改变。
近日,知乎发布公告称,新版本预计将于7月14日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和PC上正式下线。 届时,“匿名发帖”条目将被取消,用户将无法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
对于如何处理网友关心的历史匿名内容,公告表示,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转实名。
▲ 知乎“匿名功能”线下公告(图/网络)
事实上,知乎所谓的“匿名”并不是真正的匿名。
“匿名发帖”只是前端服务的呈现。 以往,在知乎上,用户可以直接以匿名用户的身份提出和回答匿名问题,甚至不需要昵称,系统直接分配“匿名玩家”的用户名。
需要注意的是,匿名发表的文章不会显示网友的昵称和头像,但知乎仍然会记录发布者的操作信息和IP地址,因为后台已经按照“网络实名制”的要求进行了绑定”。 “匿名发帖”的初衷是为了让网民有更多的表达自由。
这样的机制给知乎带来了流量,但也带来了麻烦。
知乎此次线下“匿名发帖”,是由知名企业家维权事件引发的。 亿欧CEO黄元璞多次在知乎上遭到匿名诽谤。 其中,黄元璞的底线被触动了。 据网友辟谣,黄元璞出钱购买了上海五四青年奖章。
黄元璞试图通过与知乎CEO周元私下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周元“傲慢”地置之不理。 黄元璞怒不可遏,于是通过公众网络炮轰周元和匿名机制,并声称将继续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知乎和周元,直到知乎匿名机制被改变为止。
结果,黄元璞得偿所愿,而周元却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黄元璞《致知乎创始人周元的公开信》(图/网络)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黄元璞确实是受到了谣言的诽谤。 但他的敌人显然不是知乎、知乎的匿名机制,而是试图通过散布谣言来扳倒他的人。 他本可以选择通过法律程序查出造谣者并定罪以伸张正义,但他却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他的正义。
这就好像曹操的父亲是被陶谦的部下所杀,他的报复是“屠城”一样。
整个互联网时代是从匿名机制开始的。
在前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控制了整个言论世界,掌握了话语权,也就是掌握了世界。 所以精英们通过掌握传统媒体来掌握世界。
然而,通过互联网,普通大众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了比精英更大的力量,从而从精英群体手中夺走了话语权。
但一直以来,当个体网民面对个体精英时生活网资讯,彼此之间的力量仍然不对等。 而正是因为匿名机制的存在,个人才能避免精英的打压。
按照同样的逻辑,个人可以通过匿名来躲避个人、团体、公司和机构的压迫。
匿名机制使得任何弱小的个人都有能力对抗庞大的精英和机构。
这是互联网的伟大时刻,也是社会变革的伟大时刻。 让无声者发声,让无权者变得强大。 网络时代的民主、平等、自由就这样实现了。
当然,绝对的匿名是不存在的。 互联网平台一般更喜欢前端匿名、后端实名的注册系统。 不过,用户对匿名功能的怀念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算法推送和网络“考古”、网络“追踪”盛行的情况下,即使使用网名等前端匿名方式,也会被追随。通过网名线索。 隐藏网名和IP的第二种匿名,实现了网民隐藏在社交网络中的诉求。
如果所有匿名帖子都被删除,这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控制,意味着权力,意味着让所有网民回到原来的样子。 意味着从此以后你所有的言论和身份都将是透明的,你不再有与任何精英和机构对抗的可能。
地图/网络
没有匿名的保护,当你发现你的公司有问题时,你敢举报吗? 当你对当地的一项政策或措施不满意时,你敢于批评吗? 当你认同女性必须勇敢反抗暴力时,你敢表达吗?
因为你是一个微小的个体,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任何力量都可以轻易地压垮你。 你会发现你与现实世界重叠,而在网络上,你也赤裸裸地存在。 谁能在举报时保护你免受各种势力的打压,愤怒,同情,正义。
如果匿名网络结束,每个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02
然而,匿名网络带来的恶果却由来已久。
仅今年以来,有关网络暴力的多次讨论就屡屡成为社会焦点。 武汉被打孩子母亲自杀、成都手拉手事件、四川大学研究生张伟对叔叔的陷害……
网络暴力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痼疾,而恰恰是匿名机制起到了放大作用。 武汉母亲的自杀,源于无名暴徒的无边恶意。
从这一点来看,屏蔽匿名机制似乎也是合理的。 近年来,没有一两个无辜者被网络暴力勒死。 拯救一个生命,值得建造一座七级宝塔。 如果封锁匿名机制可以减少人的生命损失,那么不平等的代价似乎是值得付出的。
但这种推理模式显然和黄元璞一样,找错了对象来纠正。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只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当然,互联网在科学、技术、艺术等进步方面完成了自己的进化路径)。
在很多层面上,互联网暴露出的问题是法律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网络暴力造成的人员伤亡最终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网上有网络暴力,线下也有谣言诽谤,两者的性质几乎是一样的。 只是网络暴力涉及的人数较多,取证难度较大。
▲武汉校园遭小学生母亲坠楼砸伤(图/网络)
但因为人太多了,能不惩罚吗? 是不是因为取证困难就不做呢? 关于网络暴力的立法应该如何进行,如何对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定罪,如何获取网络暴力行为的证据,这不正是立法和执法部门应该做的吗?
后台实名、前台匿名,并不代表法律不存在。 在金融法律医生等西方职业中,有非常严格的保密条款,禁止执法机构随意获取信息。 不过,解决办法还是有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可以通过申请法院批准,甚至立法机关的法律意见来获得。
后台实名、前台匿名也是如此。 经法院和立法机关批准,执法机关还可以获取匿名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但这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在日常生活中,责任在于互联网平台公司。
制度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论文。 任何社会都存在两套制度体系,一套是正式制度,一套是非正式制度。
所谓正式制度,是指法律、法规、政策等成文制度; 非正式制度是指以道德、伦理、习俗等非成文形式形成的整个社会规范体系。
正式制度是向下的,规范和惩罚邪恶,以保证社会不崩溃; 非正式制度是全社会追求的方向,鼓励人们向善。
非正式制度并非无效,因为通过道德谴责、舆论批评等,也可以给当事人施加压力,从而在全社会塑造良好的氛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序良俗。
周元和知乎显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当黄元璞被谣言陷害的时候,周元为何却如此冷漠和傲慢?
不少网友分析称,知乎依靠的是匿名机制吸引的流量。 周元和知乎大概也知道黄元璞被陷害,但他们不愿意采取行动遏制这些谣言和诽谤,因为他们期待这样的话题带来流量增长。
如果说周原和知乎是出于利益考虑,那么他们就是在故意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从而促成网络非正式体系的崩溃。
图/画虫创意
网络上的恶意造谣、网络欺凌行为能否遏制? 当然有可能。 通过严格跟踪、惩罚、沉默、账号注销、工会等方式,互联网可以形成自治模式。 所有这些网络罪恶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根除,但形成网络公序良俗是完全可能的。
对互联网的管理不能仅仅通过禁止来实现。 相反,必须利用相关法律法规、非正式沟通等对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形成压力,迫使互联网企业承担对非正式制度的认可。 、尊重和执行,是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化工企业是重污染企业。 然而,现代技术已经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染,使化工企业不再成为破坏环境的企业。
互联网平台也一样,必须构建“污染治理”机制。 也就是说,网络欺凌、谣言等现象的整治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公序良俗的尊重和认可。
03
没有任何地方的互联网是完全干净和良性的。
在西方国家,因网络引发的犯罪不胜枚举。 网络暴力、谣言、欺诈……无处不在。 还有暗网、青少年色情、人口贩卖……
网络犯罪只会比现实社会更大、更危险、更隐蔽。
但这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因为人性。 邪恶的存在源于利益、贪婪和人心,而不是因为网络。 匿名机制不会引发邪恶,但邪恶会通过匿名机制发泄出来。
任何机制都不能彻底消灭邪恶的存在,实名机制也不能。
但匿名机制的必要性是存在的。 在所有平台上,共享匿名妈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因为匿名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一种言论自由机制,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机制。
图/画虫创意
如果你彻底扼杀了匿名性,你就扼杀了互联网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果说匿名机制确实带来了很多无法消除的风险,那么只能说,这是人类自我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现代社会的生活带来了高发的糖尿病和癌症给世界带来了影响。 但我们不能回到“田园时代”。
解决匿名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技术发展上下功夫,不遗余力地弘扬公序良俗,通过立法和法律进行更加精细化和勤奋的研究和建设。执法部门,对平台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自律和自律。 。
人类发展了几万年,却无法消除人性中的恶。 我们是否希望网络能够自动消除邪恶? 消除匿名机制无非就是将这些罪恶再次转移到线下。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