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了9名学生跨省转学的消息。 其中,转校涉及北京大学、北航、北外大学等多家院校,引起广泛关注。 据悉,学生一般应在录取学校完成学业,不鼓励跨省转学。 但因病有特殊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大学生可以申请转学。
大学层面的转学、跨省转学,看似很新鲜、很少见,但事实上,在院校层面已经有章可循。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一般应当在所录取的学校完成学业。因故不能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符合本校学习要求的患病或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可申请调剂。”
从已公布的转学信息来看,这9名本科生的跨省转学有一个重要特点:其原专业录取分数均高于转学院校及相关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甚至有的相差100多分。 这其实是符合规定的。 因为根据相关要求,申请转学的本科生高考成绩应达到学生原籍地相应年份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的高考成绩; 也就是说,只是从“高”到“低”,或者说是同一水平上的“平移”。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转让的公平性,避免被剥削。
舆论观察此事的焦点也是这种行为是否足够公平。 为了保证转让的公平性,转让程序和要求也非常严格。 比如,有关部门对各高校提交的学生跨省转学材料进行了初审和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了拟转学的9名学生。 同时,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与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定转学条件后,办理转学手续。 户口需要迁移的,由迁移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 因此,开放机制下,有多重程序保障,无需过多担心跨省转移的公平性。
另外,也有人认为,好不容易考出了高分,转学到“低分”学校值得吗? 这个问题恐怕是多虑了。 要知道,能够申请调剂的基本都是“因病特殊困难、特殊需要”。 如果没有特殊困难或者特殊需要,大多数人不会也不能申请跨省调动。 是否有必要转学,是个人综合考虑的结果。 只要符合程序和规定,就应该受到尊重。 而从“高分”学校转学到“低分”学校,也不应该轻易被贴上“降级”、“居高临下”的标签。 毕竟,读研只是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少一些“出生论”。 值得注意的是,跨省转学的学生大多已经转专业。 这些专业可能更适合他们。 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转学生活网消息,给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择的机会,符合高等教育的初衷和内在价值的追求。 因此,对于跨省转移支付,只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把握公平底线,社会应该乐见其结果。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