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广东前十富豪中有四位是安徽人。
根据最新的《胡润富豪榜》,共有32位身家千亿的顶级富豪,其中8人总部位于广东,分别是身家2150亿元的马化腾、何享健。身家1900亿元,路向阳夫妇(安徽无为人,比亚迪大股东)身家1500亿元,王传福(安徽无为人)身家1450亿元,王伟身家1500亿元。 1450亿元、身家1300亿元的庞康、身家1100亿元的李西廷(安徽砀山人,控股中国最大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王文银(来自安徽潜山,控股中国第四大民营企业“亚玛国际”),身家1100亿元的徐航。
如果你看整个榜单,你会发现身家超过50亿元的安徽人居然有42人(放眼全国,只有浙商、粤商、闽商能达到这个高度)。
这40多名安徽人的财富加起来高达9384亿元。 9384亿元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蒙古十年的GDP。
这些安徽企业家代表了一个在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具有超强影响力的群体——新徽商。 之所以在“徽商”前面加“新”字,是为了与古代徽商相区别。
“新徽商”综合实力有多强? 也许不如浙商、粤商等沿海商人,但在中西部地区,绝对是最好的之一。
到北上广创业的安徽人到底有多优秀?
每个省的电视台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安徽卫视》的特别节目叫《少男少女走到天涯海角》,体现了安徽人民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肯吃苦的精神品质。
安徽人非常喜欢旅游。 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安徽人背井离乡,到外省乃至国外打拼。 安徽是全国著名的人才输出大省。 市场上有一句话——“皖外有皖”。
这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安徽的人均资源确实太稀缺了。
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省从江苏省中分离出来。 然而,分配给安徽的资源并不丰富——
交通方面,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东西大动脉(新亚欧大陆桥)都在江苏而不是安徽。
农业方面,皖南多丘陵山区,皖北则是著名的黄洪区。 无论怎么看,对于地势平坦、物产丰富的江苏来说,都无能为力。
从工业上看,中国第一批工厂起源于苏南(上海清末仍属江苏)。 改革开放前,安徽没有大企业、大项目、大项目。
从服务业来看,省会合肥的经济优先度还不够高。 安徽人到“会景”或“幻城”求学、就医、消费、娱乐。
...
树动死,人动生。 自古以来,“江淮之地”的有志青年就有结伴江湖的传统,“走遍万水千山,走访万户,赚得千金”。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留下了许多安徽企业家的传奇。
最早成名的安徽企业家是史玉柱。 早在1994年,他就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人物之一。 1995年被福布斯列为内地第八富豪。
当时,正筹划建造珠江西岸(珠海)第一高楼(巨人大厦)的史玉柱,大概没有注意到在珠江东岸创业的安徽老乡。河(深圳)——李西廷、王传福、王文银。
1991年,安徽砀山人李西廷为了打破国外企业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垄断,让中国小企业在深圳创立了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迈瑞医疗的前身)。中型医院使用更好、更便宜的医疗设备。
四年后,同样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王传福毅然辞去国企“金饭碗”,在深圳创办了比亚迪有限公司。 比亚迪当时不生产汽车,而是生产数码产品用的镍镉电池。 其启动资金来自王传福的表弟陆向阳。
大约在同一时间,另一位安徽人王姓(王文银)放弃了日本公司提供的百万年薪,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产出口电源插头的公司,名为协威实业(“美联公司”的前身)。国际的”) 。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 李西廷、王传福、卢向阳、王文银在20世纪90年代鲜有曝光,如今已成为亿万富翁,被称为“新徽商四王”。 李西廷为“中国医疗器械大王”、王传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大王”、王文银为“世界铜王”、卢向阳为“广州首富” ”。
然而,曾经称霸珠三角的史玉柱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遭遇破产危机,不得不重返长三角。 进入新世纪,史玉柱创立了“脑白金”、“黄金搭档”两大保健品品牌和氪金游戏产品“征途”,再次登上富豪榜。
长三角这片福地不仅让史玉柱重回巅峰,也造就了更多安徽企业家。
苏宁电器由安徽天长人张近东在南京创立,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安徽太湖人李斌在上海创办蔚来汽车,如今已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
方云舟是安徽桐城人,在浙江创办了合众新能源。 旗下品牌“哪吒汽车”月销量目前稳定在万辆以上;
安徽金寨人董经贵在无锡创立的雅迪控股,如今已是“中国摩托车大王”;
雨润集团由安徽桐城人朱一才在南京创立,是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之一;
安徽滁州人刘秀才在上海创办了凯赛生物,在长链二元酸领域可以卡住外资企业的脖子;
安徽和县人蒋宝全在南京创办了金箔集团,是世界上五个真正的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
在江、浙、沪城市中,南京最受安徽人喜爱。 南京常住居民中,安徽人约占30%,因此有人调侃南京为“徽京”。
而北京的“新徽商”也很厉害,比如合肥“元气森林”的唐彬森、安徽太湖易车的李斌、合肥“瓜子二手车”的杨浩勇等。
这些在沿海发家致富的安徽企业家有很多共同点:
一是学习能力突出。 李斌是太湖县高考状元,史玉柱是怀远县高考状元,李西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第一所大学,后面会多次提到),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大学(985大学)……都是妥妥的学术大师;
二是抗压能力很强。 史玉柱破产后得以东山再起。 李斌熬过了2019年最黑暗的时刻,王传福为了造车险些与投资商决裂……新徽商坚称青山不如黄山迎客松。 放松。
此外,这些在外发家致富的安徽企业家始终不忘父辈和乡亲的恩情,时刻想着如何回报家乡。
|安徽省歙县王满田村元宵节、鱼灯节
各地徽商创造“合肥神话”
如果要选近20年来最成功的省会城市,那一定是合肥!
2003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77.78亿元,位居全国八十强之外。
2006年,合肥GDP首次突破千亿,超越太原。
2008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1664.84亿元,同时超过昆明、南昌。
2014年生活网消息,合肥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超越石家庄。
2015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5660.3亿元,超过长春、福州。
2016年,合肥以6274.3亿元GDP超越西安、哈尔滨,进入省会城市前十名。
2022年先进制造业城市100强中,合肥位列第11位(高于西安、济南、郑州)。
合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得益于历届合肥领导人的贡献,更离不开合肥企业的突出贡献。
合肥工商界存在三种势力:
一是本土企业家;
二是徽商回乡投资;
三是来合肥创业的外来(国外)富商。
共同做大做强合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人工智能、半导体显示等高端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合肥虽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江淮汽车、安凯汽车)。 但真正的腾飞取决于两位徽商(李斌和王传福)。
蔚来和合肥之间的“双向行”相信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今天我想重点讲一下比亚迪在合肥的创业故事。
据了解,比亚迪合肥基地将分三期建设,规划面积1.2万亩(约110个足球场大小),规划总产能132万辆/年(超越特斯拉上海工厂) )。
更厉害的是合肥的办事效率。 从洽谈到签约用了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了42天,从开工到整车完工用了10个月……这比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还要快。
蔚来、比亚迪的超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吸引了长安汽车、大众中国的关注。 今年5月底的“投资安徽行”启动会上,大众汽车中国宣布将在合肥追加投资231亿元(如果以百元大钞摊开,可环绕世界)。
围绕整车厂,合肥还形成了强大的汽车配套产业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创始人李震是安徽人。 他早年通过开发房地产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2005年他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观学习时,看到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市场前景,进而转化为动力。 电池。
2011年,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联合开发了一批电动出租车,全国首批585辆纯电动汽车在合肥投入示范运营,开创了国内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先河。
2012年,宁德时代成立仅一年,“前身”国轩高科就登顶国内动力锂电池产值榜首。
2015年,国轩高科借壳东源电气,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
2016年,李真以140亿元财富成为安徽首富。
然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过于复杂。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鑫航崛起后,国轩高科的江湖地位不断下滑,李真首富的地位也没有保住。 (曹仁贤)拿走了。
曹仁贤虽然出生在浙江杭州,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合肥度过的。 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第二大学)学习和工作11年(1986-1997)后,他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创办了阳光电源。
2004年至2008年,为了专注于完善光伏逆变器和风能变流器产品,曹仁贤不顾众人的议论,毅然砍掉了两大现金业务(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
他的注意力集中得非常快。 2009年,阳光电源在中国新能源逆变器市场占有率超过60%,位居全国第一。
2011年11月,阳光电源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2013年,阳光电源主持起草光伏逆变器国家标准。
截至2021年12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累计逆变器装机量超过224GW,位居全球第一。
水涨船高,2021年曹仁贤身家将飙升至650亿元。
除了新能源赛道,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如果说清华大学的尖子生担负着中国芯片的半壁江山,那么中国科大就是名副其实的“AI黄埔军校”。
中科大的十八罗汉在智能语音技术兴起之前坚持了几十年,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科大科大讯飞;
梁家恩和两位中国科技大学校友抓住了语音技术发展的浪潮,云智声应运而生;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汤晓鸥、周曦分别创立了AI四虎之中的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
科创板上市的寒武纪,是由中国科大的一对天才兄弟创办的。 他们分别在14岁和16岁时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
中国科大的这波创业浪潮反哺了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 英国《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16位,超越深圳、杭州、成都等著名城市。
安徽批量复制“合肥模式”
合肥没有“独食”,而是慷慨地将自己的发展经验传递给兄弟城市。 用网友的话说,安徽正在批量复制“合肥模式”。
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已完成从老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转变。 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梗,“呜呜起飞”。
滁州山多田少,原本是一座不起眼的贫困城市。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牢牢抓住江浙沪产业转移机遇,实现华丽逆袭。 在180名之外,2021年跃升至87名,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近十年来,安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有阜阳(世界500强企业“海螺水泥”的诞生地)、亳州(曹操故里、古井故里)贡酒)、宣城(宣纸发源地)、苏州、池州、黄山、蚌埠。
在各地徽商和全国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经济实力快速发展,从“中部地区小而透明”发展成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份”。
安徽经济环境的改善,为徽商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而当徽商把企业做大做强,安徽的工业就会越来越强。 这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江西人,我非常希望江西各界能够打开局面,认真学习研究安徽的经验。 同时,也祝愿中西部省份能够像安徽一样走上逆袭之路。
参考:
1.《国轩高科发展史:李真为何要盯着行业前三?》 》,黑鹰光伏,杨杰春
2、《李斌、倪泽旺、陈天石、李西廷……顶尖企业家为安徽发声》,安徽日报,彭媛媛
3、《从大学教师到安徽首富,赚了1500亿》,《礼士商业评论》,田珊珊
4.《这所大学撑起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半壁江山》,施杰、杨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