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噪声污染投诉连续多年占据环境投诉总量前列。 以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为例。 《报告》显示,从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在线通道)来看,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举报的59.9%,位居所有环境污染因素之首。
从投诉类型看,《报告》指出,2022年,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约303.8万件,占比67.5%,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 施工噪声其次,约113万起,占比25.1%,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 交通噪声约19.5万起,占比4.3%生活网资讯,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工业噪声约14万起,占比3.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2021年12月24日,《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过,打响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第一枪。 该法明确规定了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污染源防治以及噪声污染处罚。
正如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魏志勇所言,《噪声污染防治法》重新定义了污染的内涵,不仅强调噪声排放超标的情况,而且还“未采取防治措施”依法“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 这种现象被定义为噪音污染。 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法律规定基本覆盖了当前投诉热点领域,如公共场所组织、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的规定,家用电器、乐器的使用规定等。或其他家庭活动、居住建筑区内安装的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的噪声限值应符合相关规定。
地方政府加快立法加强监管
《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后,各地加大监管力度,查处并公布了一批噪声违法案件。 这意味着《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地方立法也在密切跟进。 上海、重庆、广州、潍坊、平顶山、柳州等城市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 福州、厦门、珠海等17个城市印发了《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的部门职责清单,明确了各部门噪声污染防治的职责分工和执法职责。 。
值得注意的是,“安静社区”、“安静城市”的相关标准和规划建设也在当地进行试点。 10月11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期发布的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小区安静社区环境保护标准》等。 针对社区常见的噪声污染源,该标准首次明确了社区广场舞的时间、音量、地点等控制要求。
《深圳市安静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安静城市建设规划。 这是继去年出台《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2-2024年)》之后,深圳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又一里程碑,表明深圳正在“走在前列,争做世界第一”。 “先行、做好事”,走在建设安静城市的道路上。 态度和决心。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耳朵平安”,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 例如,在北京东城区,针对夜间施工噪声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东城区住建委严格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压实企业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居民进行施工噪声扰民补偿。 2022年,北京东城区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同比下降55.9%。
浙江省舟山市针对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推广应用“广场舞一件事”。 “广场舞的一件事”应用依托“浙江礼班”App,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广场舞申请备案、投诉受理、骚扰居民行为实时监控和处置等全流程管理。 2022年,注册广场舞队伍39支,共处理广场舞噪音投诉5695件。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行动方案,从优化经营场所噪声治理、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公共场所,完善社区和邻里噪声管理措施,引起关注。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在噪声污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生态环境部修订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技术导则。评估,细化了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总体要求。 转化为具体环评技术法规,更新相关预测评价方法,进一步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环评领域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严格要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环保审批过程中,针对线性交通项目噪声污染特点,推动选址和选线优化,尽量避开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和学校,或采用隧道等无害穿越方式通过; 由于工程地质原因,噪声污染确实难以避免。 加强声屏障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使用,明确监测系统建设和跟踪监测要求,有效降低噪声对沿线群众的影响。 京雄城际古巴特大桥段全封闭声屏障措施已投入使用。 这也是国内首个适用于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路的全封闭声屏障项目,效果显着; 沉白铁路、中山东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全封闭声屏障措施正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实施。 同时,针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治等问题,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推动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颁布《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申领发放技术规范》,完成排污许可证平台相关功能开发,夯实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配套条件。 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工业噪声、污染物排放单位在“十四五”前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者排污登记。 -年度计划”。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化相关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在源头预防噪声污染的作用,切实保障群众和谐安宁的人居环境。人们。
《法治日报》2023年10月27日第05页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