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加速科技结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最新科技资讯)加快科技结果转化,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7-08 10:55:07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结果转化进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破解科技结果转化“不想转、不肯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近年来,安徽省实施职务科技结果赋权改革,加速创新结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向“货架”。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魏宇学是职务科技结果赋权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传统的质料研发模式主要依赖‘反复试验’或偶然性的直觉发现,研发过程较长,加上化学的复杂性以及差别身分组合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这种试错的方法变得不实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魏宇学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并于2016年开展并行合成与高通量表征装置的研制,乐成取得突破。

2023年,魏宇学、孙松科研团队向所在学校申请科技结果赋权,相关结果经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评估总价值为人民币500万元,拟根据评估价格增资入股合肥垒行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安徽首批赋权改革试点单元,安徽大学自2022年开始进行职务科技结果赋权改革。该校结果转化科科长陈宜介绍,赋权改革后,科研人员结果转化积极性明显提高。结果落地转化为企业的项目,2021年仅有2项,2023年则有7项。转化金额上,从2021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400万元。

自2022年,安徽省开始在省属高校开展职务科技结果赋权改革试点,2023年,试点单元扩展到106家,结果转化打开新局面。据悉,这项改革改变传统赋权改革模式,接纳“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渡学校留存的所有权份额,科研人员获得全部所有权后可自主转化。

“赋权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结果转化的热情,消除了科研人员开展科技结果转化顾虑。”魏宇学感慨。

推动科技结果从“书架”走向“货架”,需要买通转化路上的“堵点”“卡点”。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难题,安徽省推行结果单列管理。科技结果作为高校、科研院所的国有无形资产,其记账、资产价值确认一直是科技结果转化过程中一个理不清也绕不开的问题。此次改革,在科技结果不能退出国有资产管理清单的前提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将职务科技结果区别一般国有资产管理,充实给予试点单元结果处理权。

为破解科研人员“不会转”难题,安徽省建立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改革试点单元均由“一把手”牵头实施,强化财政、审计等部分协同。各市建立专班,主动为赋权结果落地提供园地、融资等全链条服务。连续举办职务科技结果赋权改革试点推介会、方案体例推进会、实务培训会,指导试点单元“怎么干”“干什么”,提升赋权改革人员的专业能力。

别的,针对科技结果转化决策担责问题,建立科技结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消除科研人员开展科技结果转化的顾虑。列出试点单元和科研人员担心结果转化问责的八条情形,对不违背科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无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未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不予追究相关人员管理失误责任,让科研单元和科研人员真正卸下包袱。

“团队的结果转化很顺畅,学校给予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支持和资助!”魏宇学介绍,学校联合有关单元为团队结果制订了系列转化方案,并根据项目需求对接了投资机构和园区基地,解决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园地等问题。

像这样的结果转化例子,在安徽还有很多。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赋权科技结果609项,建立(或入股)合肥中科采象、合肥幺正量子、合肥知冷等79家科技型企业。(记者 鹿嘉惠)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