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从文昌“上天”,科考船“探索一号”将两艘明朝沉船的世界级考古成果从深海带回三亚。 在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科技发展成就中,海南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的同时,海南正充分发挥“温、深、纬”优势,打造种业、深海、航天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三大未来产业快速发展“陆、海、空”。
太阳升起之前,文昌漆水湾的海滩一片安静,不远处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经热火朝天。 这是我国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 为了实现2024年常态化商业投放的既定目标,这片土地一刻也没有停止建设的脚步。
卫星总装测试厂主体建设已完成,火箭总装厂也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底竣工。火箭“一出门就发射”的想象将在文昌率先成为现实。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22中国航天大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表示,海南具备发展航天应用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国家航天局还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和推动商业航天企业落地海南,发展“航天+”智慧海洋、生命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文化科普旅游等产业。
现在海南正充分发挥发射场主场优势和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不断加大对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的支持力度,打造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高端航天产品制造、空间大数据、空间信息应用。 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加速同构,与火箭院、中国星网、航天局高分中心、航天研究院形成产业链生态以中科院为主体的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阳光明媚之际,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机器人正在一望无际的南海进行发射试验,为接下来的科考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万米深潜从崖州湾之滨出发,一座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深海科技城也在崖州湾之滨崛起生活网报道,推动深海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命科学、海洋牧场、海洋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领域。
目前,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已投入运行,以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推进国家深海基地中南平台建设的主体。
夜幕降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然忙碌,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操作仪器、记录数据。 在这里,一批来自南美的玉米种子经过近半年的检疫终于“入关”。 他们将帮助中国育种专家培育出高蛋白含量的玉米。
这里拥有不同规格的高精度科研仪器7200余台(套),用于育种工作的检测、分析、研究等多个流程,为联合育种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截至2023年4月底,崖州湾科技城累计注册南繁工业企业1195家,众多“民族品牌”和省市科研院所也落地。 产学研集聚效应不断扩大。 南帆的科研成果惠及海南省内外农民。 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农业完成科技驱动转型升级,粮食生产稳住面积、增产增效更有保障,耕地退粮、荒地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南方硅谷”构想正在成为现实。
“陆、海、空”三大领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更是影响未来的战略命题。 从一粒种子到无边海洋,再到浩瀚宇宙,海南正以其敢为人先的基因、开放包容的精神,瞄准机遇、出发未来。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