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7月14日至15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与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第25届北京学术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学院路校区召开。
年会发布了《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及建设成效指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静秋表示,报告从凝聚力、辐射力、创新力、沟通力、服务保障五项功能入手。构建了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建设成效总分、五维一级指标熵权、两个视角的评价指标“1521”框架政府与公民的对话,聚焦民众评价的话题。 经测算,2018年至2022年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总体评价得分为85.6分。
会议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主持。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褚国庆回顾了京学研究基地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奋斗目标进一步发挥京学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崔占辉表示生活网资讯,希望北京科学基地再接再厉,拿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发挥更大作用。新型智库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王克对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一是要站稳脚跟,进一步落实保护责任; 系统理念进一步丰富了防护维度;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保障“大文章”。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明杰表示,京学研究基地扎根北京大地深入调查研究,希望继续聚焦北京面向未来,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研究重点; 聚焦需求,深入研究当前重要工作; 注重传播,化重为精,化旧为时尚,化小为大众; 注重人才,培养大批高素质科研人才。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北京联合大学京学研究院顾问单霁翔作主题报告论“大运河漂到故宫”。 意味着大运河景观保护包含自然、历史、建筑、工程、交通、河流、街区、园林、宗教、商业、民居、民俗、生活、生产、艺术、城镇等诸多要素。
在学术会议的主题演讲中,北京历史研究会会长孙东虎以实例探讨了北京史料中的“小言大义”,建议阅读文献要认真思考、详细审视。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岳胜阳对金中都相关重要建筑的位置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新的金中都复原图。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研究基地副主任张波分析了北京中轴线上展现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征。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唐丽华探讨了民国时期实施的《北京旅游区建设规划》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北京问题研究所副教授张燕分析了市民对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认知评价的群体差异和区域差异。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点评道。
此外,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左志辉通过碑记的记载,分析了18世纪北京北部的商业状况。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员王瑞英阐释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认为它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复杂情感的桥梁。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所讲师张旭分析了老北京城外崇文地区传统历史文化建筑的分布情况。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裴朝军探讨了三山五园现存建筑外檐彩绘的特点。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建英通过明清笔记分析了北京元宵节的公共空间和节日文化。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张万春从国际法的角度审视了从“文化遗产”到“奥林匹克遗产”的术语演变。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秦红岭教授点评。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联合大学指导,京学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主办,首都博物馆、《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艺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历史研究会、北京地理学会、《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