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线上自习室App乱象:用互联网打造虚拟空间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自习   充值   虚拟   成年   辅导

2023-07-17 23:07:05 

以前我来这里是为了学习,但现在我来这里是为了交朋友。 记者调查网络自习室APP乱象。

● 用户刚开始使用时,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也有很多优秀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但现在,一些在线自习室应用越来越像社交软件

充值购买虚拟角色服装,充值在酒吧等虚拟空间购买虚拟食物,甚至结交朋友。 号称为孩子提供安静、安静的学习空间的网络自习室到底向青少年传达了怎样的价值观?

● 不少消费者表示,被学习APP上“免费课程”、“一元抢课”等宣传口号所吸引。 点击报名后发现销量源源不绝

□ 本报记者 赵莉

□ 我们的实习生刘娇娇

“我很伤心,我男朋友今天跟我分手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名初中生的用户发布分手消息后,有网友安慰他,也有网友表示,“我愿意做你的男朋友”。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某在线自习室APP的聊天区。 网上自习室,又称网上自习室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的虚拟空间。 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原本用于学习的网络自习室App,如今却成为未成年人交友、聊天的工具,甚至直播间里也充斥着色情信息,甚至骂人、打架的信息,并诱发未成年人充值的嫌疑……这些乱象已经被很多家长投诉过。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线自习室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各种乱象需要处理。 为此,有关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让网络自习室在法治框架下发展,祛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自习室里热闹的聊天

越来越喜欢社交软件了

开启多人视频模式,将摄像头对准自己和书本,随时随地直播学习状况,营造学习氛围感。 近年来,此类在线自习室越来越受欢迎。

家住天津的林璐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2021年,他下载了一款在线自习室APP,并一直使用至今。

“一开始我选择了网上自习室,因为一个人学习太无聊了,而且我觉得和有人一起学习会更有动力,更有氛围感,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林璐说道。

和林璐一样,很多人选择使用在线自习室APP,就是因为“氛围感”和“监督效果”。 但如今,一些在线自习室App的学习功能被削弱,甚至成为一些不学习的人的“秀场”。

近日,记者登录某在线自习室App,发现其首页并没有标有“学习”、“自习”的直播间,反而看到了非常显眼的“看直播”、“来参加聚会”。 、“休闲游玩”等。 在“来相亲”、“来K歌”等功能区域,“一起自学”反而位于App界面不显眼的右下角。

“初一用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也有很多优秀的博主分享学习经验,但现在,一些在线自习室APP越来越像社交软件了……放在很隐蔽的地方,自习室的气氛就变了。” 作为在线自习室App的资深用户,来自湖南的初中生刘芳非常感慨。

在应用弹幕推荐的四间虚拟自习室中,记者进入其中一间房间发现,不仅自动播放音乐,讨论区也活跃起来,但讨论的并不是学习内容。

当记者在上述虚拟自习室询问“大家都在看什么书”等学习问题时,并未得到任何答复。 当记者随后表示“我是初中生”时生活网报道,有网友回复“我们一起唱卡拉OK吧,学什么”、“我们聊一会儿吧”等。 记者退出直播间后,还收到了App推送的三条“玩伴推荐”,显示“我们的匹配率高达88%,有兴趣交朋友”。

在另一款在线自习室App的聊天室里,记者发现用户普遍年轻化。 一名在个人资料栏中写有“准备中考”的用户进入聊天室,向另一名个人资料为“初中”的异性用户打招呼:“请问,有约会吗?私聊” ”。

还有一款在线自习室App,内容更令人担忧。

记者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进入了APP内以“学习”命名的20间自习室。 其中,60%的人在记者进入时处于聊天状态,聊天内容从恋爱到追星,从情绪发泄到脏话打架; 30%处于学习状态,他们的摄像头都对准了书本和手,但有的只能看到书本和资料,却看不到人; 只有 10% 的用户分享学习经验并交换个人暑期计划。

记者还注意到,该App的“学习圈”版块充斥着从日常生活分享、情感表白到粉丝圈信息等内容,但基本不涉及学习。

例如,一位昵称“111”的用户自称是一名初中生,并在“学习圈”中发布了自己的失恋留言:“我很难过,今天男朋友跟我分手了。” 为了安慰,也有网友表示“我愿意做你的男朋友”。

“谁来帮帮我!我不想活了,我每天都过着单调的生活,会有人把我带走吗?!” 这是一个昵称“Yan”的用户的帖子。 记者安慰他,得到的回复是“管好自己的事”。

记者在某网络自习室APP的留言墙上看到,不少人甚至公然互相谩骂,言语十分恶毒; 。

自学遭遇色情信息

虚拟场景类似游戏

“紧急通知!近期自习室平台涉嫌有人进行色情直播,已关闭进行内部整顿调整,目前自习室已无法访问。”

这是近日某自习室群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则通知。

当记者私下询问此类情况发生的频率时,该群主表示,“确实有人​​会以学习的名义,在网络自学空间中传播非法色情信息。”

通过对网络自习室APP用户的调查,记者发现,不少用户在网络自习室APP上遭受过色情信息的“攻击”。

河南郑州学生张菲说,她通过会议账号进入某网络自习室的直播间后,发现直播间正在播放色情视频。 ”。

“姐姐,哥哥,我是高一新生,如果你们不会的话,我辅导你们。” 江苏大二学生刘露告诉记者,她在使用某款视频连麦在线自学APP时,总是在麦克风后面收到这样的“奇怪”私信,“有人给我发私信后他们通过视频与我联系,有的正常交流,有的以一起学习为名骚扰我。”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在线自习室APP视频连接页面上,平台会在视频框下方设置一行小字作为提醒:“倡导绿色健康自习室,请严格遵守”通过他们,平台将进行24小时巡查,任何违法、庸俗、违法传播的辱骂行为都将被禁止和处理。”

还有一些“越来越好玩”的在线自习室应用程序。

北京市西城区刘丹的孩子正在上初中。 今年暑假开始后,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平板电脑,点击一个在线自习室APP,以学习的名义与同学、朋友交流。 聊天的同时,还交流了自己自习室的“管理经验”。

刘丹告诉记者,在这款在线自习室App设置的“活动区”中,用户可以进入酒吧、餐厅等模拟聊天室场景。 这些以酒吧、餐厅为场景的聊天室也是由用户“操作”的。 ,用户可以选择聊天室的人数、从“食品厂”购买商品在聊天室进行“销售”等,来模拟“操作”。 就这样,网络自习室APP就变成了风靡未成年人的商业小游戏。

此外,一些在线自习室App还会为用户设置“个人形象”,穿衣、聊天等一系列社交功能都源于“个人形象”。

“好看的衣服大多需要充值才能买,很容易形成攀比。” “这是一个学习软件,有很多人在聊追星、游戏,这里已经成为发照片、找CP的地方了。” “以前来这里是为了学习,现在来这里是为了交朋友”……不少用户在这款在线自习室APP的评论区留言。

以鼓励学习的名义

诱导用户充值、消费

5596元——这是一名11岁女孩从去年6月到今年1月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款在线自习室App上充值的金额。 其中,最少消费额为6元,最多消费额为328元,平均每月消费额约为1500元。

据其妈妈介绍,“具体充值方式是app里有客服教通过社交软件充值。” 由于银行卡没有短信提醒,家长还没有发现。 消费内容主要包括在线自习室APP内购买自营商品和第三方学生销售的商品。 经协商,商家承诺退款。

在上述在线自习室APP中,记者注意到,有一种特别流行的虚拟货币,可以通过关注学习时长来获得,也可以通过用户充值来兑换。

“问题在于,虚拟人物装扮、虚拟场景布局,可以直接用现金购买充值,跳过了只能在你专注自学的时间长度内兑换的虚拟货币环节,让你可以直接实现通过充电来使用游戏中的功能。” 林鹿说道。

“如果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需要花很长时间研究的衣服,我会选择花钱。” 面对记者,在网上自习室APP上充值1000元的北京小学生林杰说得很直白。

然而,作为10岁男孩的父亲,林峰却很难接受转学信息,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还是一个学习软件吗?”

“该App未发现任何限制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投诉渠道的设置。 充值购买虚拟人物服装、在酒吧等虚拟空间充值购买虚拟食物,甚至交友环节,请声称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 在线学习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房间里的空间向年轻人传达了什么?”林峰反问记者。

据记者统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20起关于网络自习室App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的投诉。 其中,未成年人的充值金额近百元。 其中,金额超过千元的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达到万元。

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游戏企业应当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不符合民事行为能力的付费服务。 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200元。

无尽的销售课程

依法治国

此外,还有一些学习应用程序在不断地销售课程。

记者登录一款在线辅导APP,一打开软件页面,就弹出了“一元解锁新人特价”的信息,是语文、数学、英语的热身训练营。 当记者选择地区、学段、年级时,再次弹出页面“小升初学习资料、文具礼品免费”,而关闭按钮形状较小,颜色较深,隐蔽性极强。

来自河南的家长刘波告诉记者:“因为我的二娃要上初中了,所以我下载了几个比较大的在线学习平台,想给我的二娃选一些辅导班。在这些软件上,选择后年级,总会有弹窗。一些体验课,老师的二维码链接。我加了几个老师,想咨询初中学习的问题,但是这些老师都没有回复我认真的根本没有研究问题,并且总是给我发送一些课程链接。”

刘波的经历并非孤例。 来自安徽的家长张雪说,他通过某学习APP添加了几家机构的导师,导师把他拉进了学习群。

“一开始我觉得他们的服务很好,每天固定时间发布练习题,给孩子们免费讲课,给孩子们发录制的讲解视频,还有专门的讲师给孩子们讲解知识点。好景不长,老师开始用信息轰炸我,并要求我支付正价课程的费用。 张雪说,“老师推荐2000元起的课程产品,我问‘如果不买学习礼包,可以继续免费上课’吗?”对方说:“可以。可以。”继续免费上课,但是想要系统学习就得付费,现在订购学习狂欢还有折扣。”

记者作为学生家长对这些学习APP进行调查发现,在线辅导平台普遍在暑假期间推出一元体验课程、数据礼包等免费或特价产品,并通过特价销售正价课程。产品。 记者发现,这些平台上的正价课程平均每节课至少150元,每节课2小时。

此外,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被学习APP上“免费课程”、“一元抢课”等标语所吸引。 点击报名后,发现销量源源不绝。

“暑假是在线教育平台吸引流量的关键时期,大部分企业都会推出特价课程来转正价课程,免费礼包、免费课程等都是吸引流量的方式,目的就是让用户通过免费课程购买优质课程。额外正价课程。” 在在线教育平台工作的业内人士肖宁表示:“即将到期的优惠期、紧张的名额、精美的材料礼品、与学生打情感牌等都是营销手段。”这样刺激用户消费,如果家长不回复消息,那么(公司会问)我们就一直给家长发消息,我们的口号是,只要你不屏蔽,你就不能给向上。”

长期关注教育方向的投资人王克表示,相关App需要进一步升级管理方式,以适应监管要求。 例如,对于一款在线自习室App,可以提高用户添加好友的门槛,包括通过自习室用户的签到、自习时长要求、非长期自习来添加好友等。研究用户无法添加或被添加为好友等问题,解决涉黄引流等问题。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对于相关App,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让网络自习室能够在法治框架内发展,消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认为,控制相关App乱象,软件运营商和开发者应承担相应责任,相关部门也应及时整顿。 “对于老师和学校来说,我们在初筛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要提出不负责任的建议。未成年人使用APP时,家长要负起监督的责任。”

对于学习类App的未来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青少年应树立健康的学习类App使用观念,不要过度依赖此类软件。 两者都可以学习,不要太依赖应用程序”。

(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