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警方近期成功侦破了一宗涉及“网络水军”的犯罪案件。犯罪团伙声称,只要支付费用,便可让负面信息消失。这一事件暴露了网络深处的交易秘密。它让我们看到,网络环境正遭受破坏,商家在欺骗消费者,舆情被操纵,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犯罪团伙作案方式
犯罪团伙手法多变。他们提供删帖服务,通过购买众多网络账号,利用平台漏洞进行操作。在删帖方面,他们有三种手段,比如让帖子下移、屏蔽或直接删除。而且,不同平台的处理方式各异生活网消息,收费也不相同。他们根据企业或商家的需求,采用相应手段,并收取相应费用,追求盈利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各个阶段都形成了利益链条。吕某团伙一旦接收到众多订单,自身处理不过来,便会寻求洛某团伙的帮助,洛某团伙再转交给张某团伙。这种逐级合作的形式,使得整个非法活动构建起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利益链条,每个团伙都在非法获利,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
200万的非法获利
犯罪团伙非法所得数额令人震惊。短短一年多,他们非法赚取了200多万元。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大肆进行的有偿删帖活动,累计处理了超过1万条网络帖子。
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他们全然不考虑这种行为对网络环境的破坏。这种行为会影响到企业、消费者以及普通网民。企业通过花钱删帖进行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无法看到产品的真实评价,而普通网民则面临一个虚假的网络舆论环境。
网帖下沉操作手段
网帖下沉的做法实在不道德。犯罪分子借助软件漏洞进行操作,一旦某个帖子在短时间内被频繁点赞和收藏,系统就会判断为刷流量、炒热度,进而自动降低其曝光度,使其沉入底层。
嫌疑人通过大量异常账号在短时间内对笔记进行操作,使得原本排在顶部的笔记迅速降至一百名之后,变得难以发现。这种行为导致负面信息得以隐藏,众多对商家不利的言论也因此被隐藏起来,严重阻碍了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
一次性账号的购买
作案时,他们常选用那些仅限一次性使用的账号。这些账号,他们通常是在国外的聊天平台上购买的。
购得后仅能使用一至两天。这类账号成了违法活动的掩护,一旦使用完毕便被丢弃,给调查追踪增加了极大困难,同时也为他们的犯罪活动带来了一定便利。
下沉帖子法律认定难题
法律上对下沉帖子的判定较为复杂。当前,下沉帖子在网络上通常被视为一种逃避措施,从狭义角度看,它并不像删除帖子那样容易构成犯罪。
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指出下沉与删除评论实际上都是在管控网络舆论,这种做法可能对企业运营造成影响。从技术角度分析,两者并无根本区别。为了确保刑法所保护的利益不受侵害,理论上可以拓宽解释范围,将付费下沉帖子视为非法经营活动的一种。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这一行为。
网络平台漏洞需修补
该团伙作案,网络平台存在的缺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网络平台对热度的判断机制存在缺陷,这才给了犯罪团伙可乘之机。
例如,某些人通过异常点击来提升热度,平台却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结果帖子受到了不当处理。平台亟需填补自身的缺陷,改进算法和监管措施,绝不能让那些企图非法牟利的团伙继续有空可钻。我们应如何推动网络平台更有效地维护公众权益?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并且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期待大家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点赞并留言分享你所遭遇的类似网络不良现象。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