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居民使用高科技产品来保护家庭安全,例如可视门铃、摄像头等设备。 但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应注意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引发邻里矛盾。 记者了解到,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侵犯隐私和个人信息案件,认定安装可视门铃、摄像头构成侵权,裁定予以拆除。
邻居家中安装可视门铃后被控侵犯隐私
据了解,家住北京通州某小区的韩先生发现,邻居吴女士在其家门口安装了可视门铃,并在门上方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韩先生家门口的情况可以被拍照,视频门铃和摄像头都具有视频存储功能。 韩先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吴女士知道,这让韩先生心里不舒服生活网消息,于是找到吴女士商量拆除事宜。 吴女士以安全为由拒绝,双方发生争执。 韩先生认为吴女士侵犯了他的隐私,于是将她告上法庭,要求拆除可视门铃和摄像头。
庭审中,吴女士承认安装了摄像头和可视门铃的事实,但安装上述设备是为了家庭安全需要,不会捕捉到韩先生的情况。 门铃摄像头已被屏蔽。 韩先生说的是他的。 怀疑和幻想。 此外,吴女士认为,视频门铃、门禁摄像头作为家庭安防产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现行法律并不禁止个人安装此类设备。 她有权知道她家门前的行人和情况,所以她有权利知道。 我们不同意韩先生的所有说法。
经法官现场勘察,吴女士防盗门的可视门铃正对着韩先生的防盗门。 它可以拍摄整个楼梯拐角处的平台以及韩先生的防盗门。 现在吴女士用胶带把猫眼摄像头遮住; 吴女士家的防盗门铃防盗门左上方的摄像头朝南,可以拍摄到整个楼梯拐角处的平台。 现在吴女士用胶带遮住了部分摄像头。 格挡之后,她大约可以占领楼梯拐角处的一半区域和楼下入口处的一半区域。
案件
审判
判定侵权,要求限期拆除可视门铃
通州区人民法院认为,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空间、私人活动以及不希望他人知道的私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根据查明的事实,吴女士安装的猫眼智能门铃和防盗门左上方的摄像头可以拍摄到吴女士和韩先生之间楼梯拐角处的整个平台。汉族进出住所、其他人上下楼梯等个人信息均可拍照并保留。 虽然吴女士遮挡了部分摄像头,但这种遮挡是主观的、暂时的、不确定的。 封锁之后,依然可以攻占楼梯拐角处大约一半的区域,以及楼下入口处一半的区域。 不排除韩先生等其他人的信息被捕获。 可能性和风险。
因此,吴女士出于个人利益,未经韩先生同意而记录、保留个人信息,缺乏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构成侵权。 韩先生要求拆除两台摄像设备的事,是有事实、有事实的。 法律依据得到法院支持。 最终,通州法院责令吴女士在七日内拆除可视门铃和摄像头。 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讨论法律
法官:安装可视门铃时,尽量控制住家门口的视野。
吴女士在本案中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第六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隐私权的界定、隐私权的侵犯、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的原则等。处理个人信息的条件、处理个人信息的豁免理由等。《民法典》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经权利人明确同意。 构成侵权的,《民法典》第995条规定了侵权人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权、排除障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诉讼时效不适用。 本案中,吴女士安装可视门铃侵犯了韩先生的私人生活空间及其隐私和个人信息。
安装可视门铃、摄像头等设备可能存在哪些隐患?
首先,可能侵犯他人人格权。 《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了个人信息的范围,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特征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 、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可视门铃、摄像头具有记录和信息存储的功能,会保留他人的面孔、行踪、时间和轨迹,侵犯他人的人格权。 其次,存在泄露自己和他人信息的可能性。 如果设备存在生产安全缺陷或用户使用不当,可能会被非法技术入侵,所存储的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将被泄露给外界,给自己和他人造成财产损失。 甚至威胁个人和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向他人出售或提供邻居的个人信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
如果确实需要安装可视门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在安装可视门铃等设备时,尽量控制视野到自家门口,避免拍摄到邻居的入户门和邻居经过的地方,避免侵犯邻居的隐私。 其次,如果安装了上述设备,经过多次调整后仍无法避免捕捉到邻居的活动范围,则必须向邻居说明情况,并征得邻居同意后再安装。 切勿隐瞒或强行安装,否则不仅侵犯邻居的隐私权。 这种权利也会激化邻里矛盾,引发更多冲突。 三、使用上述设备时,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防止他人技术入侵,并及时更换存在安全漏洞的产品。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捕捉到他人的图像信息,请立即删除,不要下载到移动设备或上传到云端,以防泄露风险。 四是与邻居相处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听取他人意见,知法守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新京报记者 张静淑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