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拿农民当笑料是贬低农民,用农民演“雷剧”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农民   农民工

2023-08-16 16:04:19 

农民当笑话是贬低农民,拿农民演“雷剧”是消费农民,催促农民申请网贷是误导农民。 那些“荒唐”的广告不仅会增加农民朋友的借贷风险,而且对农民的危害也极大。 极大的不尊重。 为了追求流量和人气,打开所谓的“脑洞”搞所谓的内容创新,做跨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宣传,实在是错误的。

近日,演员朱红旗2020年拍摄的广告《劝农民工网贷》走红。 在这些短视频广告中,饰演“网贷哥”的朱红旗劝说演员饰演的身穿迷彩服、皮肤黝黑的农民工办理网贷。 “瓶装水贵”的说法多次出现。多条短视频总时长仅4分49秒,农民工叔叔却被借了75万元,被网友戏称为“5分钟欠下75万元”面对网友的一再声讨,朱红旗最终表示“承认道歉”,不会再拍烂广告了。

_报刊广告文案的100案例

近3年前的“神奇”广告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反映出当前大众对不良广告和网贷乱象的深恶痛绝,也反映出思维和做法没有“市场”消费农民和贬低农民。 ”,网友们不会“买账”。广告中,一位农民工叔叔的母亲坐飞机时身体不适,被告知需要支付1290元升舱费。当叔叔一脸心疼的时候,“ 《大哥网贷》来“帮忙”,拿了大叔的手机贷款。视频虽短,却充满“槽点”:陌生人用手机点几下屏幕即可获得高额贷款电话。网贷有那么容易申请吗?真的有必要借15万元来弥补1000多元的升级费吗?

显然,出于情感和法律,这样一个充满“槽点”的广告是站不住脚的。 从生活角度看,广告内容脱离实际,夸大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不正之风,是典型的“三观不正”。 从法律角度看,广告故意夸大网络借贷的优势而不提及风险,极易引起误导,违反了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要求。 ”。 。

更可气的是,这些“辣眼睛”的网贷广告明显有诽谤农民之嫌,处处表现出对农民的不尊重。 为了制造令人瞠目结舌的噱头和搞笑效果,广告中的民工问道“飞机的窗户可以打开吗?” 空姐并没有考虑从旅客的角度帮助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粗暴地回答“升舱费1290元”。 ,视频还给出了“对民工和乘客翻白眼”等诸多细节的特写。 这样无稽之谈、站不住脚的阴谋,被商人硬性地强加在农民身上,嘲讽农民“又穷又无知”,明显是对农民群体的丑化,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拿农民当笑话是贬低农民,拿农民演“雷剧”是消费农民,催促农民申请网贷是误导农民。 那些“荒唐”的广告不仅会增加农民朋友的借贷风险,而且对农民的危害也极大。 极大的不尊重。 为了追求流量和人气,打开所谓的“脑洞”搞所谓的内容创新,做跨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宣传,实在是错误的。

_报刊广告文案的100案例

也许有人会说,拿农民工当素材只是为了让人一笑,只是一个糟糕的广告,无害,没必要“放上来”。 诚然,退一步来说,一则广告对农民的影响或许有限,但如果深究起来,其背后轻农业、厌农业、丑农民的理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警惕。 类似的广告不仅会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还会给农民带来潜在的精神伤害。 这些无形危害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会一点一滴积累,侵蚀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的尊农、爱农、支农的氛围。 试想,如果没有尊重农民、关爱农民的意识,企业和社会各方怎谈得上采取实际行动,办实事帮助农民、服务农民呢?

_报刊广告文案的100案例

事实上,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中,此次引发热议的网贷广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实不小,体现在持续时间、覆盖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从广告的拍摄和传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3年的时间。 尽管涉事公司已经公开道歉生活网资讯,但该广告视频仍被不少网友剪辑、编辑为笑料。 可见,这种不良影响不是几段道歉就能挽回的。 这也提醒相关企业,一定要审视思想来源和公司机制,牢固树立尊重农民、爱护农民的意识,强化遵纪守法的观念,避免企业形象和利益的双重损害。的消费者。

最后提醒广大农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用手机“上网”,而且网贷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方便。 “有了手机,就有网贷了。” 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有时候,类似的金融服务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很多不熟悉金融知识、还款能力不够强的农户来说,盲目借贷也可能导致钱还不起,甚至被拉入“信贷圈”。特别是对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更要警惕高级消费的成瘾性和网贷“掩盖较高年利率”的风险。看似日利率低”。对此,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以免让农民朋友一不小心就陷入“无边无际的人海”。贷款”。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