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黄种人百米不可能跑进20秒以内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黑人   白人   奥运   科学   游泳

2023-08-14 10:10:43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获得110米栏冠军后表示:“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入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就要向大家证明,我就是奥运冠军。” 今年奥运会的王春雨跑进了女子800米决赛,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特别记得翔哥的话,他说,奥运会上,黄皮肤的人进不了八强。” ,我今天就做到了。”

我总觉得这两段话有点悲伤。 民族主义支持者炮制的谣言,造成了严重的成见,深入人心,仿佛被打上了层层意识形态的枷锁。 此次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打破了历史。 他成为电子计时时代第一个进入奥运会决赛的黄种人。 可以说生活网消息,他打破了好几个枷锁。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 全国充斥着各种黄种人不适合运动的评论,包括但不限于跑跳、足球、篮球、游泳等运动。 这还不算,当时中国在举重、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上还比较强,但人们认为外国人不打球,所以中国就强。 更何况,所谓中国体育是国家体系,外国运动员都是业余爱好者,白痴猖獗,甚至一度影响国家决策。

这些谣言流传甚广,给亚洲球员套上了层层无形的心理枷锁。 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是,黄种人不可能在10秒内跑完100米,在20秒内跑完200米。 1998年曼谷亚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伊藤浩二跑出了10.00秒的亚洲新纪录,被各家媒体热切地称为“黄种人极限”。

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亚洲本土人能够打破这个桎梏。 2013年,张培萌状态出色,多次逼近10秒大关。 他甚至在当年的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了10.00秒,距离成为第一个进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仅差千分之一秒。 但此后张培萌迅速陨落,一时间,人们对这个说法越来越信服。

当然,下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2015年,苏炳添在美国尤金跑出了9.99秒,打破了这一沉重的桎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亚洲本土跑者在10秒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比如桐生香秀跑出9秒98、谢震业跑出9秒97、小池佑希跑出9秒98、山形亮太跑出9秒9。 第二个95。

2018年,苏炳添在马德里跑出9.91秒的新全国纪录,同时追平亚洲纪录。 尽管苏炳添在奥运会前七次跑进10秒以下,但他的最好成绩仍然是9.91秒,以至于9.90秒被定义为黄种人的极限。

直到8月1日晚的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再次打破一系列纪录,震惊世界。 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仍然有很多人在设置新的枷锁,这似乎是一种本能,甚至解说员都在说,“可能没有(黄)人能跑出这个分数”。未来。 ”。

苏炳添破的是什么记录__苏炳添破十

但如果我们能懂一点历史学、社会学、医学和运动科学知识,这些关于民族志的刻板印象就会弄巧成拙,我们也会知道9秒83远不是黄种人的极限,只是中国人体育运动真正崛起的开始。

刻板印象背后的真相:体育与阶级

说到制造刻板印象,西方国家无疑是最擅长的。 他们通过控制媒体,刻意宣扬一些充满种族主义的观点。 重复太多次大多数人都会相信,就会形成刻板印象。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无法阻止西方媒体对我国的信息输入,也无法有效屏蔽掉大量的虚假信息。 全国很多人的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克己思潮和逆向民族主义; 有些人发现种族主义可能是他们自己无能或无能的目标,他们也将其公开化。 久而久之,“黄种人不适合运动”的谬论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成绩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但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就会发现这些东西经不起推敲。

田径项目、拳击、篮球都被认为是黑人擅长的,游泳、田径项目(还有之前的举重)被认为是白人擅长的,支持这种说法的理论也有很多,但从更大的跨度来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主张以及相应的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就像拳击一样。 如果你了解阿里、泰森、霍利菲尔德等知名重量级拳王,那么你一定会认为黑人长期统治拳击界,但如果你了解克里琴科兄弟,你可能不会这么认为。 从2005年到2015年,两兄弟和瓦卢耶夫统治了重量级拳坛十年,开创了白人统治拳击的时代。 如果你回到1930年代和1940年代,统治拳击界的是犹太人,而黑人拳击冠军的时代直到1960年代才开始。

还有篮球。 20世纪60年代,以张伯伦、拉塞尔为代表的黑人球员成为NBA的顶尖球员,这也开启了黑人球员逐渐统治NBA的历史进程。 但近年来,随着NBA的国际化,白人球员越来越多。 即使是在NBA的摇篮NCAA中,东欧白人也在逐渐挤掉美国黑人的地位。

_苏炳添破的是什么记录_苏炳添破十

男子100米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那就是持续了三十年的黑人与白人之间为打破100米世界纪录而展开的拉锯战结束了。 此前,黑人和白人都跑满了10秒,但都未能突破10秒大关。 1968年,吉姆·海因斯率先跑出9.95秒的历史成绩后,白人运动员们彻底沉默了。 从此,男子100米田径成了黑人的天下。 直到2010年,法国人勒马特才成为第一个在百米赛跑中突破10秒的白人。

其实,仔细研究这些历史,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 体育成绩与阶级密切相关,从世界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白人的黄金时代。 无论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还是中学毕业后选择成为工人或服务人员,一份收入就能轻松养活两三个孩子,还可以自由拥有汽车和独立别墅。 直到今天,美国白人仍然怀念那个时代。 黑人虽然吃饱了,却没有机会接受与白人同等的教育,更没有进步的希望。 只有运动表现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白人不会有太多的热情去投身体育运动,而黑人则有动力用生命去实践体育运动。 这也可以解释20世纪60年代后黑人在某些项目中逐渐取代白人的历史过程。

同样,由于二战期间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大批普通犹太人被迫仓皇逃往美国,成为继黑人之后的社会底层。 很多人选择从事体育运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犹太拳击冠军在那个时期层出不穷。 后来犹太人成为美国平均收入最高的种族,美国优秀的犹太运动员寥寥无几。

在游泳方面,黑人无法撼动白人的统治地位。 主要原因是练习游泳的成本太高,远不如篮球、田径划算。

这条规则也适用于我们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虽然一直在高速发展,但由于底子薄、历史债务多,我国人民肉蛋奶消费量还没有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状态。 这也造成了我国体育基础薄弱。 只能花有限的资源在少数重点项目上取得突破,比如举重、跳水、体操等训练成本较低的项目。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综合国力开始步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开始具备全民体育的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百姓的体质也会越来越好,更容易打破西方创造的刻板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相对富裕的省份在游泳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浙江省的成绩相对最好。 目前,我国游泳已经严重冲击了西方白人的统治地位。 且不说女子游泳,张琳、孙杨、宁泽涛、徐嘉余、王顺等优秀男选手的出现,也从各个方面冲击着国际泳坛的秩序。 。

男子100米比赛中,除了已经跑进10秒以下的苏炳添、谢震业之外,还有一大批2000年后出生的运动员已经冲击10秒大关。 苏炳添快了0.2秒多; 2003年出生的严海滨已经跑出了10.22秒。

简而言之,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信心和适合自己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成见和思想束缚,我们首先需要信心。

2013年,国家田径队领队冯树勇邀请美国传奇教练兰迪·亨廷顿执教跳远队,开启了中国田径崛起的历史。

亨廷顿教练从不同意民族志。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兰迪·亨廷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之前教过很多世界级的运动员,在他们的眼里,你可以看到自信和对胜利的渴望,而在中国运动员的眼里,我看不到”找不到这个信念。在奥运会上,普遍的损失不是身体机能的问题,而是心理的损失。”

这也是民族志中毒的效应。 事实上,黑人、白人、黄种人的种族划分并不科学。 黑人内部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黑人、白人、黄种人之间的差距甚至比以前更大。 不仅肤色不同,运动表现也相差很大。 比如肯尼亚人的中长跑成绩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但他的男子100米全国纪录只有10.28秒。

另外,不同种族的体型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但这些差异并不能决定顶尖运动员的成绩差异,或者说只能占众多因素中极小的一部分。 我们可能会找到无数的理由来证明加勒比地区的黑人更适合短跑,但更重要的是自律,科学的训练方法,找到适合的跑步方法和技巧。

长期以来,世界主流运动理论认为“步幅乘以步频决定跑步速度”。 因此,扩大步幅是争取跑步速度的基本要求。 按照这个理论,身高1.86米的张培萌,步频很高,严重不符合身高。 如果增加步幅,百米成绩可以大大提高。

2013年是张培萌最好的一年。 他在莫斯科和天津世锦赛男子100米预赛中用46.2步跑出了10.04秒; 半决赛,他以44步跑完100米,成功创造了10秒的新全国纪录。

据张培萌教练李青介绍,张培萌步幅短是他的弱点。 他的平均步幅为2.27米。 按照哥哥胡凯1.76米的身高和2.25米的步幅的比例来计算,张培萌的步幅应该可以达到2.38米左右。 如果张培萌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只需要42步就可以完成100米。 即使步频下降,理论上10秒内跑完也是很容易的。

当然,理论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提高步幅后,张培萌并没有如愿突破10秒,成绩却每况愈下。 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他已经退步到了10.36秒的水平,最终无奈退役。

不过,苏炳添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在不减少步幅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步频。 这种想法与国际主流背道而驰,可谓离经叛道。

苏炳添身高只有1.72米。 跑进10秒前,他的步幅为2.08米,步幅身高比为1.196。 优秀的男子100米运动员一般都能达到1.2以上的这个值。 比如博尔特就达到了惊人的1.255。 如果按照传统理论增加步幅,好处不会太大。 这是几年前很多人断言苏炳添无法突破10秒的理论依据。

然而,苏炳添仍然选择了增加步频的未知路径。 原本他用47步跑完100米,但在教练兰迪·亨廷顿的指导下,他改变了起跑脚,用48步完成了100米,而且步幅没有下降。 亨廷顿教练教了他一些其他的技术细节,比如腹式呼吸,比如纠正他在50-60米区间混乱的节奏。 结果,他完成了从2013年10.12秒跑100米46.85步到2015年9.99秒48步的跨越。

可见,虽然有种族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你能适应这种差异,发展出适合自己的跑步方法和技术,你就可以忽略所谓比赛的限制。

这也让我不禁回想,如果张培萌一开始也选择了这条技术路线,以他的身体天赋远超苏炳添,能否提前开辟这条难以想象的道路还是个未知数。 冬雨走了,桑榆也来不及了。 随着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出色体能天赋的年轻运动员,结合科学的训练和技术,相信我国男子100米纪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样,其他运动项目也会因为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的涌现和更加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