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技术活蕴含着深沉的治国之道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席酉民   汪应洛   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系统工程

2023-08-12 09:15:18 

这是技术,更是艺术

还蕴藏着深刻的治国之道

今年6月,奚友民去看望恩师、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王璎珞。 席酉民是王璎珞培养的中国大陆第一位管理工程学博士,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王璎珞当时体力还不足以说话,席酉民又担心他的健康,所以没有久留。 他没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2023年7月11日,王璎珞去世,享年93岁。

王璎珞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系统管理学科创始人。 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估组组长。 与他共事50多年的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怀祖认为,管理领域人才济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虹以及教育部、科技部相关领导高度评价。

王璎珞作为三峡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专家组专家,参与了中国工程院委托的三峡工程立项论证和阶段性评估。 他曾感叹:“通过教与学,经过一些重大工程决策,我们尝到了甜头,更加坚信科学管理是一项技术活动,既有艺术境界的意义,也蕴藏着深刻的治国之道。国家。 ”

图/《王璎珞传》

管理学科的安置

1978年7月,钱学森、徐国治、王守云在《文汇报》整版联合发表《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提出中国应恢复管理纪律。

年底,时任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室副主任王璎珞、自动化系教授胡宝生携手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知名教授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中工学院在西安交通大学行政楼312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讨论钱学森等人的倡议。 此次研讨会拉开了中国管理教育复兴的帷幕。

王璎珞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新中国第一届管理学研究生。 1958年随交通大学随上海迁至西安。 此后的20年里,国外的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迅速发展,而国内的管理学科则因部门调整和政治运动的影响而不复存在,处于“不被大众认可、不被社会认可”的境地。社会,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王璎珞希望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恢复管理教育,但当时不仅人、钱、物都紧缺,而且校内舆论认为管理教育的学术水平很差。不高。

王璎珞出身机械系,于是他决定从系统工程入手,并在机械工业部所属企业推广。 时任机械系副主任的陶恒贤是交通大学的校友,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他还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系统工程研讨会,在广州举办了首届全国系统工程研讨会,邀请美国专家讲学,培养了一批系统工程骨干。

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只设立了自动化学科组。 王璎珞牵头,联合五所国内系统工程研究领先的大学。 建议系统工程学科群与自动化学科群分离。 支持。 最终,学位委员会同意单独成立系统工程学科组。

20世纪70年代末,机械工业部出资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帮助上海机械学院举办系统工程培训班。 钱学森还邀请王璎珞参与筹备。

期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代表团访华,应王璎珞的邀请访问了西安交通大学,对学校的管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9年底,应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管理学院的联合邀请,“中国管理科学家代表团”访美。 代表团团长为国家计委顾问薛木桥。 副组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 王璎珞作为代表团成员赴会。 通过这次旅行,他对管理教育的方向、课程设计、与企业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他觉得,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有战略意识和远见。

回国后,王璎珞等系统工程专家积极推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管理工程学科群。 他从系统工程学科组抽调,筹备组建管理工程学科组。 考虑到需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他邀请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担任学科组长,自己担任副组长。

朱镕基十分重视管理。 他曾在与外宾交谈时三次说过:“中国最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管理!我们需要管理!我们需要管理!” 朱镕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管理工程学科组工作,并回馈学科组拨付了一批科研经费,国家经委有时也会邀请学科组成员参加会议。

王璎珞还向教育部阐述了推动管理学院设立的理由。 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10所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位列其中,王璎珞出任首任院长。 此后,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许多著名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副院长都出自这里。

_大学科门类_艺术硕士的学科门类

当时,很多企业领导并不熟悉企业管理。 根据王璎珞的建议,国家经委成立了全国厂长培训委员会,由经委主任担任培训委员会主任,王璎珞担任副主任。 全国第一批管理学校成立后,王璎珞协助管理学校承担培训任务。

理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后,文科管理教育相关人员找到王璎珞,希望加入该学科。 王璎珞设想建立一个将理工科与文科管理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学门类。 他给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系的李岚清和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写信,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终同意设立管理类学科。 我国的学科门类由11个发展到12个。管理教育也走出了自己的理、工、管融合发展道路。

参与三峡工程综合论证

王璎珞参与了三峡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决策论证。

几十年来,关于三峡工程是否建设、何时建设、如何建设,一直存在激烈争论。 1980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三峡建设由国家科委、国家建委负责,并继续组织各界专家论证,提出提出意见。

王璎珞曾回忆,当时电力部、水利部、交通部、四川省、湖北省等各方意见不一,各方都有各自的学术支持。 刚开始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的王璎珞团队被选中参与论证,并给出定量分析的结论和方案。

此时,由于国际应用的发展和国内钱学森、徐国治、王璎珞等科学家的推动,系统工程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并已上升到思想层面。 很多领导常常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或者说“这个问题需要系统地分析和解决”。 国家科委制定1975-1985年科技计划时,也将解决大系统最优解的系统工程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1982年初,奚友民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成为王璎珞的第一位研究生。 奚酉民说,当时大家对系统工程非常陌生,特别是括号里有“管理”二字,足见王璎珞的前瞻性。

_艺术硕士的学科门类_大学科门类

半年多后,王璎珞向国家科委推荐席酉民参加“三峡工程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研究。

国家科委预报局负责新兴软科学研究,是我国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软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 国家计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密切联系,让西安交通大学更容易接触国家科研项目。

当时,许多单位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战争风险等不同方面对三峡工程进行了专题论证。 王璎珞团队是唯一在各种专题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论证的单位,研究更加先进。 更接近决策。

席酉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从历史角度看,三峡工程和很多大型工程一样,存在严重的内耗问题。 除了经济、技术制约外,还受到政治因素、部门利益、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 一些支持尽快启动项目的单位和人士,往往选择有利的说法进行汇报,在规划中人为地突出防洪、航运、发电等功能,而对一些不利因素则没有充分呈现。

团队收集了各方提出的41个可行方案及相关论证材料,对这些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 这是演示中最复杂的环节。 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选择哪些指标、选择多少个指标,以及是使用简单的线性赋权还是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综合结合来计算这些指标。 算法等。每个指标背后都有大量的工作,模型中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些数字。

经济评价在综合评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要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效果,是否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在当前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为此,首先建立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还有移民项目和战争风险等重要问题。 有军内人士提出,一旦发生战争,三峡可能面临重大风险。 王璎珞团队与水利部专家对三峡数学模型、全河道模型、局部河道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重大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论是,战争风险是可控的。

当时,系统工程理论和操作方兴未艾,还处于引进、学习、推广的初级阶段。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防、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三峡工程进行综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最大的挑战不仅在于没有现成的有效方法论,而且很多工具无法直接使用。

在国家科委工作期间,席酉民有机会接触多个领域的学者,受到很大启发。 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合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

评价指标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但有的数据非常匮乏,有的只能凭经验给出大概范围,所以对能准确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对难以准确量化的指标则邀请相关专家且无法量化,采用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级描述的方法进行评价。 但这种评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并且涉及心理因素。 评价者常用“大约”、“几乎”、“比较可靠”等方式来描述。 很难得到准确的数值,同一评估者在不同的评估中可能给出不同的结果,不同评估者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受北京师范大学模糊数学硕士王培壮的启发,席酉民提出了动态赋权的想法。 利用集值统计,可以在实验中得到一个子集而不是一个固定点,相当于评价者对某个指标的区间估计。 值,可以处理不精确的评估并减少随机误差。 最后,他综合了一些新的思路,利用多指标会话选择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对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排序。

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生活网报道,王璎珞团队推荐了两个较好的方案,并提出了坝高185米、蓄水高度175米的方案。 这个高度也是国家最终决定的。

1984年,席酉民完成了题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的毕业论文,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国家设立“七五”研究项目“75-16-07-03专题”,从事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利用研究。 王璎珞作为专家组成员,带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承担了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通过优化计算和综合贸易得出结论:系统工程的落幕,表明三峡工程的投资需要超过1000亿元,而且不是一次性投资,国家实力完全可以承受。 这一判断后来在三峡工程的实际建设和运营中得到了检验。

1987年,冯耿中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恰逢王璎珞组建首届中加MBA班。 王璎珞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破格录取。

冯耿中、王璎珞、席酉民共同开展了“三峡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这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系统。 冯耿中表示,当时计算机、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1992年,国家设立“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由于西安交通大学前期对三峡工程进行了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学校很快形成了合作。

大学科门类_艺术硕士的学科门类_

管理具有包容性

管理科学和工程都是包容性学科。 很多人认为,这门学科的特点能够体现王璎珞的人格特质。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璎珞组建的团队非常团结,学术背景各异。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始终位居前列的重要原因。 他对门派没有看法,“各界人士”都愿意在他手下工作,而且都觉得合作得很愉快。

直到年近九十,王璎珞仍然每天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办公室。 他和年轻时一样有思想,喜欢时尚,爱玩手机,坚持学习前沿知识。

早在1995年计算机尚未普及之前,他就提出了基于计算机智能的战略决策方法和支持工具,并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他开始关注大数据,认为大数据是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 当时人们怀疑,搞大数据会不会把管理学院变成数据处理学院? 最终,大家都被说服了。 在王璎珞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于2012年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0年,80岁的王璎珞在执教60周年之际发表讲话。 他说,自己有很多机会调回上海,或者到中央部委工作,但最终他还是决定留在西安交通大学,因为他很乐意在教育岗位上教书育人。 ,他对弟子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

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王璎珞提前卸任领导职务,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青年学子更早进入领导层,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得益于王璎珞创造的诸多机会,奚酉民年轻时就有机会与中国系统工程和管理界的人士一起工作。 学会领导团队。

王璎珞辞职后,席酉民接任管理学院院长,后又升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后来,他决定调整工作重心,前往苏州创建并领导西交利物浦大学。 很多人不理解,但王璎珞一直支持他,一直热切关注学校的发展。

冯耿中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他认为王璎珞有能力准确把握方向和趋势,或许得益于系统管理的学科建设,他还拥有很强的系统观念和整体统筹能力。 在管理学院,大家接受的熏陶是系统理念和系统管理思维。

人们认为王璎珞就像人山人海,总是用人之长,兼容并包。 他很少详细告诉学生该做什么,而是为年轻人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这或许是导师能给学生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