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型毒品犯罪持续频发,犯罪手段迭代更新,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梳理毒品犯罪典型案件,旨在普及禁毒知识,提高禁毒意识,筑牢禁毒防线。
在心理治疗的幌子下
饮用与毒品有关的饮料的诱惑
25岁的小刘事业繁忙,精神压力很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位外国“心理治疗师”。
据称,该治疗师曾在国外接受过专业培训,并获得了相应认证。 他非常擅长心理治疗。 他采用古老的“亚马逊疗愈”法,治疗只需两三千元,效果却非常好。 小刘兴奋不已,立即联系治疗师参与“治疗”。
根据外籍治疗师的安排,小刘与几位参与者坐下来互相介绍自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创伤。 随后,治疗师给每人分发了一杯饮料,介绍该饮料来自亚马逊流域的一种植物。 喝完酒后,治疗师让小刘等人躺下,表示很快就会看到他们的创伤经历,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爱。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小刘等人纷纷效仿后,才真正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服”,心里高兴极了。 短短一年时间,小刘就花了数万元参加疗愈活动,就是为了不断获得这种快感。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外国人马某多次通过网络从境外卖家处购买“圣佩德罗”、“死藤水”、“青蛙毒素”,并以“墨”和“漆”。 上述毒品走私入境后,马某以情绪治疗为名,多次组织人员饮用上述毒品制成的饮料,并向每位参与者收取1500元至3500元不等的费用。
经鉴定,“圣佩德罗”中检出麦司卡林,“死藤水”中检出二甲基色胺,以及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成分。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马某无期徒刑。
为了从涨价中获利,“跑腿”哥
大量采购安眠药
孙某是一名“跑腿”小哥,无意中发现“跑腿”平台上有很多人需要安眠药,于是他萌生了“跑腿”去医院配药,然后卖掉的想法。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
渐渐地,他发现有些人不仅频繁要求短期内购买,有时甚至愿意加价五六倍。 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他了解到,短时间内大量服用“斯诺斯”等安眠药生活网报道,会很快“上瘾”,上瘾。 但此类药品受到医院严格控制,无法大量购买,因此不少人萌生了“跑腿”的想法。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在利益的驱使下,孙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变本加厉。 他不断以自己、妻子、同事等名义在上海各大医院挂号,谎称自己受到失眠困扰。 短短一年时间,孙某开药100多次,并以成本价约80元至350元出售。 他甚至连续三个月将“斯诺斯”卖给了同一买家杨某19次。 经检验,上述药片被发现含有唑吡坦。
一审法院认为,孙某销售的“斯诺斯”是医院配发的处方药,应了解该药品的成分和治疗失眠的方法。 杨某对“斯诺斯”的需求显然不符合治疗失眠的正常行为,且孙某明知杨某有滥用精神药品成瘾行为,但仍向其销售,应认定主观明知用户购买药品是用药 。 因此,一审法院认为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并判处相应刑罚。
孙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理由是他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药品是毒品,只是看到别人有需要才代购。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孙某与杨某的聊天记录可以明显反映出,孙某明知杨某为“上级”购买了大量药品,但仍多次将药品出售给杨某等人牟利。 甲某在短时间内多次通过各种方式到医院采购药品,足以证明孙某已犯有贩卖毒品罪。
夫妇藐视法律
利用化学知识制造毒药
张某在国外留学时,结识了一位外国朋友,得知冰毒(甲基苯丙胺)很受欢迎。 朋友说可以代他卖冰毒,利润可观。 张认为自己非常喜欢化学,对化学反应有很多研究。 他可以尝试自己制造冰毒,然后请朋友帮忙出售。
随后,朋友将能够提供药品生产重要原料的王某介绍给了张某。 于是,张开始潜心研究制药方法。 回国后,他在上海尝试制毒,终于掌握了制作高纯度冰毒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此后,张某开始大量制毒,并要求王某通过物流运送冰毒原料,自己则在一家化学品商店购买制毒辅助材料。 为了避嫌,张某还带着妻子肖某进入药品生产队,帮助采购化学品。 张还向朋友们展示了自己的制药技术,并教他们如何提纯。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向毒贩提供冰毒600余克,并在张某家中查获冰毒共计15000余克。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制造毒品罪判处张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黄金三万元。
作者 | 夏辰晓王菲
编辑| 谢谢你给钱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