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全球变暖最直接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暴雨   极端   降水   北方   华北

2023-08-11 16:06:32 

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深入,全国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将会更高,华北地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劭向知识分子解释,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影响是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 温度升高使空气能够容纳更多的水蒸气。 温度每升高 1 摄氏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会增加 7%。 因此,暴雨发生的频率、强度和范围显着增加。

全球变暖还将导致气候系统发生复杂变化,从而影响大气环流格局,进一步增加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辉曾向知识分子解释全球变暖如何导致极端降水事件增加。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一方面,由于气候变暖,海洋蒸发增加,大气本身的含水量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大气的持水能力也随之增加,这意味着大气中需要更多的水蒸气才能达到饱和,满足降水的条件。 而且一旦出现降水,强度就会加大。

“这种变化导致降水加强、干旱增多,主要表现为小到中雨的次数普遍减少,而暴雨、特大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增加。” 丁一辉说道。

_华北旱涝灾害的原因_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季节及原因

孙绍介绍,60年来,我国年均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而年暴雨日数则呈增加趋势。 阴雨天数特别是小雨天数减少,意味着干旱风险增加,大雨天数增加,意味着洪涝灾害风险增加。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我们将面临一个更热、更干、更湿的未来。

具体针对华北地区。 孙邵团队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和社会经济路径的不同组合来估计京津冀鲁地区未来的极端降水事件和人口暴露变化。 结果表明,在低、中、高排放路径下,未来30年京津冀鲁地区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将分别增加18%、20%和27%。年。

考虑到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京津冀鲁地区极端降水的人口预计将增加25-36%。 这表明未来该地区气候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亟需加强针对极端事件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华北地区遭遇创世级暴雨事件的概率正在加大。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季节及原因__华北旱涝灾害的原因

孙邵表示,气候变化对公共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是极端事件,比如2021年河南暴雨事件、2023年京津冀暴雨事件,多地降水强度突破经历历史的极端。 60年来,我国北方降雨总量并未明显增加,但极端暴雨强度却明显增加。

孙邵团队的一项研究,根据1961年至2019年全国各气象站的降水数据,对全国主要地区的暴雨风险进行了分类。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最危险,其次是华南地区。华北地区。 从暴雨强度来看,华北地区是5年、10年、20年、50年一遇条件下暴雨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而且,在20年一遇、50年一遇暴雨的情况下,与中南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总体来说,未来北方地区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和极值都会增加,人口和经济的暴露程度也会增加,如何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是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受到重视。” 马柱国解释。

脆弱的华北地区

“近20年来,洪水平均每年造成1亿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678.6亿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李莹等人介绍。通过对2001年至2020年洪涝灾害及致灾风险的研究统计,研究人员注意到,北方受人口和农作物影响的面积在增加,而南方则在减少。

“过去十年,与前十年相比,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洪水损失(不包括死亡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河北省和黑龙江省。与此同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总降水量有所增加,其中黑龙江省的降雨量有所增加。黑龙江的强降雨和暴雨日数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相对脆弱的北方地区的洪涝风险。”

李颖等人的研究。 显示,2011年至2020年,除河北、北京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前十年有所下降,而河北、北京死亡人数增加主要是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特大暴雨过程。 影响。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多地降雨量屡创新高,北方洪涝严重,干旱期较长。南方。 其中,华北平原的雨洪灾害占全国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

“华北地区自然灾害因素多样性、灾害发生频率和相对综合致灾强度指数均居全国前列。”

20年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王金爱、史培军等人在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上绘制了中国自然灾害致灾因素的多样性、灾害频率和相对综合灾害强度指数图。 102个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得出上述结论。

王金爱等分析认为,中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过渡带、高地与低地过渡带、半干旱气候区农牧业过渡带等都表现出相对集聚性。自然灾害诱发因素较多,而华北地区正处于多次环境转型期,也被称为中国自然灾害最集中的地区。

从灾害发生频率来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均位于高值区。 灾害发生的频率与致灾因素的多样性直接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其中最突出的是华北平原,是气象、洪水、生物致灾因素集中的地区。

华北旱涝灾害的原因__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季节及原因

从气候上看,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旱秋涝,夏季降雨频繁,主汛期降雨季节特征明显。 ,出现春旱秋涝、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 同时,与南方雨量多、水系广的洪水特点不同,燕山以南、大别山以东平原地区是局地短时暴雨洪水最为突出的地区。灾难。

加速的城市化也被认为与暴雨造成的灾害密切相关。 由于“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的影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大暴雨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另外,城市人口密度高,不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较大,不方便积水的入渗和排放。 因此,在特大暴雨的情况下,一旦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防灾设施和防灾能力不足,就更容易引发暴雨灾害。

同时,孙邵提醒,虽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会直接增加暴雨发生的频率,但植被覆盖度的减少和水土流失会显着加速暴雨期间洪水的形成,增加洪水风险。灾难。

“我国气候的基本格局是南方降水多于北方,这一基本格局不会改变,我国北方整体缺水问题也不会得到根本解决。”极端降水事件增多,近年来,我国北部地区发生了多起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事件生活网资讯,印证了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剧烈的趋势,要求我们采取新的战略来应对灾害风险。”

孙绍告诉《知识分子》,灾害风险是灾害天气强度、社会经济暴露程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用相同的暴雨标准来衡量我国南部和北部地区,南方的暴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然普遍高于北方。 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应对暴雨是每年的“必修课”,而北方地区历史暴雨频率较低,设防标准和公众意识仍需提高。

“过去10年北方发生的几次极端特大暴雨事件正在凸显这种紧迫性。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在下一个汛期之前做好积极准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