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视点7月30日报道,近日,贵州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疑似在修复后被涂成粉红色,引发社会关注。 铜仁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并下发通报称,景区管理公司未办理手续擅自改变墙体颜色,梵净山管理局未履行职责、疏于监管相关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为此,多名责任人被查处。
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修复后“变色”,本质上是指向如何妥善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话题。
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历来备受关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报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严格保护和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得随意更改或毁坏。 上述景区管理方擅自将墙体颜色从灰色改为粉色,这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维护的普遍认知,而更像是一种破坏。 文化遗产可以随意变色吗? 而且色差这么大? 这不仅会影响相关建筑的价值和意义,还会影响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近年来,类似的“破坏性修复”并不少见。 此前,一些寺院的南宋大佛被用彩漆“修复”,导致佛像面貌丑陋、扭曲; 一些历史悠久的书院在维修时将古建筑的墙壁全部漆成白色。 同时,一些景区为了追求门票收入,打着保护旗号,擅自改变相关文化遗产建筑的外观或造型,刻意炮制所谓“网红景观”生活网消息,给游客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文物。 这些文物和建筑经过这样的“修复”后,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价值,还可能给社会和子孙后代造成难以弥补的文化损失。
应当认识到,文物保护的本质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文化的传承。 有些地方不能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或者满足游客的消费欲望而对相关文物和建筑为所欲为。 只有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杜绝类似“破坏性修复”,有关各方必须强化防护意识。 即使是一砖一瓦地修缮,也不能想当然地拍脑袋。 根据相关规定,“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有的稀有遗产资源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推进发展”。有秩序地进行。” 同时,相关抢修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一些世界自然遗产往往具有多重价值属性。 比如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金峰摩崖”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此,其管理、保护、修缮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标准,如编制修缮方案、报相关部门批准、取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资质等。 无论如何,景区管理公司不能擅自这么做。
在文物和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上,不允许有“似懂非懂”的余地,更不能独断专行。 目前,专家组已抵达梵净山现场指导维修工作,希望相关建筑能够尽快恢复原貌。 此事再次提醒相关部门和单位,文物保护专业性很强,相关单位应保持基本敬畏,遵循“保留现状、尽量少干预”的原则,保留建筑现状尽可能多的风格,让后人能够领略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有关擅自粉刷墙壁的简单粗暴行为必须追究责任。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