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家长,请不要做一个过河抽桥的人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高铁   睡着   成年   包容   姥姥

2023-07-29 15:42:33 

任何人从一岁、两岁、三岁开始慢慢长大,都是这个社会所容忍的。 现在轮到我们作为成年人为弱势群体提供包容,而不是做一个过河、架桥的人。

高凤万 撰稿

近日,作家苏小兰因反对高铁、歧视性提醒所有带孩子出行的家庭而登上热搜。

当然,对于这种提醒是否具有歧视性,人们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苏小兰本人也因此遭受网络暴力,被嘲笑为“太子母”。

7月27日,又发生“一岁小孩在高铁上哭闹被乘客投诉,家长与对方发生争执”的事件。

地图/网络

看着这起因孩子在高铁上引发的纠纷,作为一个2岁1个月大女婴(方便起见,暂且称她为AA)的妈妈,我感到非常心痛。 我觉得我们父母似乎都是社会的罪人。 如果我们带着孩子乘坐高铁,就是给社会和他人带来麻烦。

作为一个“麻烦制造者”,有些话实在吐不出来。 毕竟生活网资讯,反对虐待儿童,不可能是苏小兰一个人的战斗。

让我们明确声明:作为家长,我有权利带孩子乘坐高铁; 我的孩子在高铁上有哭的权利!

01

高铁有小孩哭__高铁孩子哭闹乘客有意见怎么办

面对这种打击“坏孩子”的风潮,不少人表示不用紧张。 他们“不讨厌坏孩子,而是讨厌不教育孩子的父母”。 然而,当家长教育孩子但孩子不理解,教育没有达到让孩子不“熊”的效果时,我这个家长会被认为是“熊家长”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举个例子:AA录取是非常严肃的,非常严肃的。

有多严重?

小区里一起遛娃的邻居爷爷向AA打招呼,AA吓得流泪,以至于邻居爷爷好几个月都不敢再接近我们了; AA在小区玩滑梯,当另一个宝宝上滑梯时,AA就不玩了,扭头就走; 小区里有人向正在遛AA的AA奶奶打招呼,AA吓得大喊“回家”、“回家”; 人多了才可以放手去玩,人多了就会紧张……

这也很正常,毕竟我和AA爸爸是两个社会恐惧者,我们不可能生出胆小鬼的宝宝。

因为她的性格,我们的生日合影推迟到了一岁零两个月,但没有成功。 摄影师和家人竭尽全力,却没能把她从母亲身边哄走,一到摄影棚她就哭了。 我没办法,只好放弃,回家了。

AA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我们第二次尝试拍“生日照”(钱都付了),比生的最严重的时候好多了。 不,至少我坚持完成了拍摄。

这件事给了我在AA两岁生日那天拍全家福的信心。 生日宴结束后,七个人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和AA赶到了照相馆。

随后所有工作人员都换了衣服,三位女士也得化妆、做发型。 化妆和发型花了很长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别人先拍照,然后等我拍全家福。

AA可能是在陌生的地方待久了,有点紧张烦躁,再加上一直没有见到妈妈,当我换好衣服出来的时候,她就开始对着我哭,委屈极了。 为了逗她开心,摄影师犯了一个错误,抱着一只可爱的泰迪熊跑过去说:“熊要来咬你了!”

高铁有小孩哭_高铁孩子哭闹乘客有意见怎么办_

现在结束了。 AA至今分不清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现实。 她真以为小熊要咬她了,彻底崩溃了,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指着照相馆的门口,意思是我要出去,我要回家。

但我不想回家,我刚刚梳好头发,穿上漂亮的衣服,全家福还没拍呢。 奶奶、爷爷还是天津人,我不可能再组织全家人去化妆拍戏。

为了哄好AA,全家人都上阵了,甚至还拿出了“大招”:拿出棒棒糖,放动画片,但没有效果。 那时,她所有的需求只有一个——回家,寻找安全感。

哭了20到30分钟后,奶奶、奶奶不忍心让孙女再哭,劝我回家。 嗯,我们大家赶紧换衣服,卸妆,卸妆,带AA回家。 离开照相馆,走到停车场,小男孩的心情立刻切换得天衣无缝,立刻笑了笑。

那么,如果把这个场景翻译到高铁上,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三到四个小时的旅行,陌生的环境,大量的陌生人,轻微的晃动,可能会让AA感到紧张、烦躁。 她忍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了了,想回家。

她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指着外面,意思是我要出去,我要回家了。

图/画虫创意

我拥抱、哄、拿出棒棒糖、玩动画片,但都没有效果。 因为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回家,找到安全感。 当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她就不停地哭泣。

周围人:熊孩子一直哭啊哭啊,真烦人,打扰我休息了。 父母不在乎,熊父母!

高铁孩子哭闹乘客有意见怎么办_高铁有小孩哭_

02

许多高铁列车反复广播,如果婴幼儿哭闹,应该到车厢连接处去。

且不说车厢路口的安全问题,这样的广播给人的感觉就是高铁上的孩子不能哭,哭就是打扰其他乘客的罪人,就是熊孩子。

然而,高铁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主要职责是让乘客安全、准时地到达目的地。 同时,高铁又是一个公共场所。 既然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像在自己的卧室或酒店房间那样获得完全不受干扰的个人平静。

诚然,在高铁上休息、睡觉是你的权利,但你不能因为你行使了睡眠权,就剥夺了其他乘客在高铁上正常活动的权利。

这些活动包括:正常音量聊天、打电话、渴了喝水、饿了吃方便面和零食、上厕所、久坐起身、腰酸背痛在过道上行走等。 , ETC。

对于婴幼儿来说,哭泣是他们的正常活动。

地图/网络

一岁以上的孩子基本没有语言能力,只能喊爸爸妈妈。 饿——哭、困——哭、尿——哭、害怕——哭、难受——哭、玩具掉了——哭、想妈妈——哭、想回家哭……他们所有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只能通过哭闹,父母却无能为力;

两到三岁的孩子比一岁的孩子好,但也是有限的。 他们逐渐可以说出由两三个词组成的句子,但距离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达也不清楚。 如果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你就只能哭泣。

更何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能力还是视力都太弱了。 他们很容易“闹腾”。 小狗、妈妈找不到她想读的图画书、拧不开的玩具盒或掉落的不能吃的零食都会让它们紧张、害怕或沮丧并开始哭泣。

成年人有时会崩溃,需要哭泣来发泄情绪。 也有很多成年人情绪不稳定,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向别人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现在要求婴儿在高铁旅途中几个小时情绪稳定不能哭闹,可以吗? 实际的?

因此,哭泣是婴幼儿的语言,是他们的正常活动,是他们的基本人权。

不让婴幼儿在高铁上哭泣是不人道的。

比如,你坐在靠过道一侧的高铁座位上,火车晃动的时候你就犯困了,可以放下座位睡一会儿。 睡着了,旁边的乘客要去洗手间,叫醒你,让你放他出去。

当你被叫醒时,你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安,但你不会表现出来,因为你知道为了睡觉而阻止别人去洗手间是不合理的; 然后你回去睡觉,睡着了,高铁上的小吃车就过去了。 叫醒你,你心里有些不爽,但你又不能抱怨,因为你知道这是高铁上正常的商业活动; 然后你再回去睡觉,睡着了,后排的一个孩子突然哭醒了你。 这时,你站起来,向孩子和家长输出一顿“打扰我”、“熊孩子”、“熊家长”的饭菜。

亲爱的,双重标准?

地图/网络

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剥夺他们基本的“哭泣”权利而不是优待。

03

谈到“坏孩子”问题,有些人总喜欢强调教育,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认为教育能包治百病。 。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教育的基础是大脑的开发。

在“一岁孩子在高铁上哭闹被乘客投诉,家长与对方发生争执”的新闻下,有人指责一岁孩子的父母孩子。

评论中写道:“我记得有一则新闻说,一个小女孩坐火车十个小时,不哭不闹,别人能做到,为什么你的孩子就不能做到呢?”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就把孩子扔掉吧。” “我可以理解作为父母的困难,但我不能接受他们的错误阻碍了我”......

面对这些言论,我无能为力。 一岁的孩子只有饿了才会哭; 三岁的孩子饿了就会告诉父母“妈妈,我饿了”。 他们不会认为孩子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父母的教导造成的吗?

图/画虫创意

以“高铁侠”整顿“熊孩子”为例:在凌乱的高铁上喊“别吵闹”,七八岁的孩子可能会突然安静下来,感觉“我们在闹”太吵了。” 长大了就会让别人厌烦”“我不能再这样了,会被批评的”;四五岁的孩子可能会迷茫一段时间,然后就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说他吵闹;10岁以下的孩子只会哭得更大声。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突然的巨响只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和害怕,想要赶紧回到熟悉的、安全的地方,并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不停地哭泣。 考虑一下需要“立即回家”的现实。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表现并不是父母“教育”的差异造成的,而主要是不同年龄段孩子大脑发育的差异造成的。 幼儿的小大脑无法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社会规则。 教育在这方面无能为力。

因此,恳请所有“高铁侠”在惩罚“熊孩子”时,把枪口举高一厘米,对“不懂人语”的幼儿表现出一些宽容,还给我们普通的父母和孩子。普通孩子有点空间。

别忘了,任何一个从一岁、两岁、三岁开始慢慢长大的人,都是被这个社会所容忍的。 现在轮到我们作为成年人为弱势群体提供包容,而不是做一个过河、架桥的人。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