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有消息称“知名财经作家叶檀于6月24日7点57分去世”。 媒体记者注意到,24日上午11点左右,@叶晋在个人微博发文:“我还活着,治疗很有效,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实地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人生没有什么比慈悲更有意义了(据极目新闻6月24日《著名财经博主辟谣:我活得很好》)
夜谈微博回应
叶檀是一名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著名财经评论员,专攻政治史、经济史,同时也是知名网络财经主讲人。 “中国十大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潜力城市”,关注“孟晚舟回国”,吐槽“A股牛粪论”引发争议。 因此,她的“死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不少自媒体立即开始罗列她之前的言行,对她进行评论,大做文章,甚至懒得去核实这个所谓的“死亡消息”是否属实。
叶檀此前采访截图
明星“去世”的传闻并不少见。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去世。 有一个笑话,某位香港明星每天都要“死”一次在北京西站卖报员的嘴里。 在网络时代,类似的谣言屡屡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传言去世的名人。 一些成名已久、家喻户晓的名人,如拳击冠军泰森、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等,几乎每年都会被传出去世的消息; 确认其是否存活的点。 玩社交媒体的一代人长大后,以《迪迦奥特曼》明星长野浩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开始常年在QQ空间“消亡”……现在连金融大佬V统计年龄不太大、国籍不算高的明星也成为了“死亡”的对象。 为了吸引眼球,造谣者真是不择手段。
郑则仕曾在综艺节目中吐槽自己的“死”
时代变了,为何明星“去世”的传闻层出不穷? 首先当然是有这个“生意”的空间。 卡费雷曾在《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媒体》中说:“公众有一种喜爱不幸、喜爱灾难、喜爱死亡的病态倾向……通过附和、参与谣言所获得的心理安慰,广泛印证了人们对谣言的信仰。”没那么挑剔。” 更重要的是,名人有自己的关注度,“死亡消息”可以煽动情绪。 这样的消息对于流量市场来说可以说是不利的。 照着做吧。
而且,这种谣言的传播成本可以说是非常低的。 即使是汤姆·克鲁斯这样的世界巨星,也只能对他“去世”的传闻置之不理,顶多赶紧现身生活网报道,证明“我还活着”。 刘晓庆和郑则仕都曾通过公开宣传的方式辟谣过,而更多的明星往往出于各种考虑而选择无视这样的谣言,以免惹麻烦,这样造谣者往往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甚至可以将谣言传播给其他人。赚一波流量,辟谣又赚一波流量,而这种恶性循环在缺乏监管、只重流量不讲真实性的自媒体崛起后愈演愈烈。 动动手指随意编出一些东西,就能名利双收。 即使被证明是谎言,你也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谣言自然会愈演愈烈。
明星多次“去世”,似乎只有明星才是受害者,而公众往往觉得明星“接了这份工作就得受此罪”,因此对此类谣言更加宽容,甚至愿意传播它们。 但事实上,网络上的谣言不断叫嚣,最受损的是社会信任,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 此前,不少普通民众也被莫名其妙地散布谣言,比如“被杀”、“被骗”等,这都是信誉受损的后果。
因此,无论是被造谣的明星、相关平台、公安机关,还是网络上的每一位读者和传播者,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此类谣言的危害性。 有关部门要坚决打击造谣传谣,严厉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形成更加及时的应对措施,具有更强的震慑力,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被杀”的闹剧将不再上演。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