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十年来收复河西失地的壮举,让朝廷内外人心振奋,晚唐的运气似乎在这一刻闪闪发光。 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廷对封建城镇的怀疑和防范已深入骨髓,分割封建城镇成为基本国策,归义军与朝廷成为两方。在游戏里。
归义军经过三年血战,攻克了河西最后一个重镇凉州,彻底打通了河西与中原的交通。 吐蕃由此衰落,唐朝西无后顾之忧。 这个时候朝廷就应该抓住机会,趁势借助起义军稳定河西。 但由于长期对藩镇的忌惮,唐朝廷反而将矛头转向归义军,并加强了对归义军的防御和划分,包括对凉州的绥靖、拒授河西节度使、并分析(指划分原行政区域,设立新的行政区划)节度使管辖权,召张议超入朝为人质却命他统领起义军节度使,其侄子张怀慎奋力讨伐。调停西北复杂的乱局,只能独揽河西节度使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时机,间接导致了“吐蕃新丧、各族崛起”的局面,河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公元876年二月,一位69岁的老人长途跋涉千里,在冬日腊月来到了他向往的长安城。 对于张义超来说,这次旅行充满了悲喜。 史书中委婉地记载:“须拜龙面,裹身回宫”。 什么是束缚体? 自然也有难以言喻的困难。 这次进京有两个原因。 一是朝廷紧急招兵买马,不得已而从之;
公元848年,49岁的张议超毅然在沙州(敦煌)起兵。 他凭借铁血军队,在没有唐朝廷支持的情况下,收复了失去近百年的河西十一州土地,并被授予归义军称号。 节度使。 紧接着,张议超的哥哥张议谈带着十一州的集结入朝报捷,同时作为人质进入长安。 此后,张议超继续率军出国,收复失地,直到公元858年,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难啃的骨头——凉州。
唐代沙州。 来源/谭其祥《中国历史地图集》
七千壮士,力克凉州
张议超起兵十年后,西北局势在归义军的管理下逐渐稳定,但通往中原的道路尚未完全打通。 凉州,西北重镇,至今仍被吐蕃占据,犹如逆边疆,横亘于中原河湟之地与唐朝廷之间。
这个时候,张义超已经不想再等了。 大中十二年(858年)八月,他亲自提刀,率军进军凉州。 一场收复凉州的战斗正式打响。 而这支军队只有七千范汉人。
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 古称永州、古藏、秀土。 十六国时期,前梁、后梁、南梁,以及隋末的北梁、大梁、唐末的匈奴都在此建都,故又称“永梁都城”。六朝)”。 自765年凉州失陷后,凉州一直处于吐蕃统治之下。 诗人张继有一首《恒传宋词·龙头》诗描写凉州沦陷后的惨状:“龙头已断,胡奇夜入梁。周城。韩家到处死战。” ,还有一次他们消灭了陇西。” 他大声喊道,哪里去找像李广、李才(汉代名将李广的表弟,曾随卫青出征匈奴的封清车将军)这样的将军?镇守边境,收复凉州,还我韩家。
唐代凉州。 来源/谭其祥《中国历史地图集》
93年过去了,张议超仿佛听到了张继的召唤,率领归义军以雷霆之势,一路吞山吐水,地动山摇。
唐代,凉州下有古臧、神武、长松、天宝、嘉林五座坚城。 吐蕃闻知张议潮率军东进的消息,便列阵,将主力聚集在嘉陵、天宝、凉州三城。 想要用耗兵之计,将风头正劲的归义军拖死。 然而归义军誓死不渝,眼看就要拿下凉州。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很长时间。 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张议潮于咸通二年(861年)九月收复凉州。 山脊以南地区。 《张怀神碑》记载了这次收复之战:“古臧虽多,贼坚扎营,忽见神兵,移地而来,不愿败战,却欲逃,逃至星秀之南,苟生于海边。
诗人张继的怀抱和惨叫声犹在耳边,一晃一百年过去了。
美好计划完成,吐蕃却衰落
凉州收复战争引发的蝴蝶效应,直接加速了吐蕃的衰落。
随着西北和中原的壁垒被彻底冲破,丝绸之路逐渐恢复。 一方面,唐军士气大振,吐蕃残余势力很快被歼灭。 跌倒一百多年,路挡住了萧观衍的信任。 赖将军归来,名满天下。”另一方面,河西军民三代人积攒的家国恩怨,此刻得到了报应。“爷爷的恩怨”,人们认为唐。
张议潮及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上全面恢复唐制,废除部落制度; 在经济上,他大力恢复连年战乱所遗弃的土地,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六郡如尧时”。 ,把归义军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震慑了蛮夷; 文化上恢复唐礼,服饰汉化,很快实现了“百岁左襟,复冠,十县左黎,皆灭火”;宗教上废除了吐蕃僧人——官制,同样以唐代世俗制度为主,很快,河西“人品辉煌,与内地齐名”。
其一衰,则其长,横行两百年、数次逼迫长安的吐蕃已经彻底衰落了。 首先,归义军的连续进攻,一步步将吐蕃清除出和龙。 咸通七年(866年),野心勃勃的伦霍然(吐蕃后期将军)联合各部准备东山再起时遇到了阻击。 由于他长期的残暴暴力行为,导致了亲人、亲人的背叛。 拓跋怀光被生擒,断脚斩首,传至长安。 然后就是吐蕃内部的分裂。 公元869年,吐蕃境内爆发了由平民和奴隶发起的瓦摩起义,藏语称“邦金洛”。 起义从多甘寺地区扩展到多康地区(甘孜、德格、昌都),直抵吐蕃腹地。 历时9年。 吐蕃王室和贵族被起义的百姓和奴隶消灭,王陵被盗。 。 藏族史书《圣人喜宴》中记载:“康中难始,全藏难眠。如鸟翱翔,百鸟随行。四者方向混乱,世界混乱。”
藏文《圣人的喜宴》(部分)。来源/国立文化宫图书馆
至此,吐蕃崩溃了。 唐婷再也不用担心西行的事情了。
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西北的局势非常好。 面对吐蕃的衰落,唐廷应该抓住时机,借助归义军稳定河西。 然而,对封建小镇心存畏惧已久的唐廷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而是将怀疑的手指转向归义军,上演了一出“鸟尽而良弓藏”的好戏。
稳定军局需要借官衔
根据收复河湟失地、开辟河西走廊、获得土地四千余里、使“六县山河如旧”的丰功伟绩,在盛唐时期,张议超已经接到了河西节。 他成为合法统治河西的边疆官员。 然而,今天与过去不同。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失去了“九天开宫,万国冠冕拜冠”的气度和自信。 。 收复凉州后,唐朝廷表面上对张议超和归义军进行了奖赏,实际上却采取了一系列扣官分封的策略,将归义军分为凉州和刮煞,削弱了归义军的势力。
首先,在爵位上,唐廷根本不想授予张议超河西节度使,只授予他归义军节度使的爵位。 节日被嘲笑的情况。 如今,在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兵行图图》上刻有“河西节度使、司空督察、御史大夫张议潮指挥大军消灭吐蕃收复河西一路图”。 ,其中“河西节度使”是张议潮在河西地区的绰号,后来的归义军节度使也常自称河西节度使。
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超指挥军队出行图》(部分)
历代归义军统帅为何对“河西节度使”有如此大的执念呢? 这并不是张议超等人贪图名利,而是某种“信义”的体现。 “河西节度使”的称号与安西节度使、北亭节度使一样,都是盛唐时期设立的正式节度使。 古人讲究正统,名不正则言不顺。 唐玄宗时期,凉州刺史何巴彦嗣为天宝十大节度首使,能以武力杀之。 在《张议超统军行军图》中,还设置了仪仗队,有六面旗帜),对外任用的分量是无与伦比的。 其力量是阻挡吐蕃、突厥等外来部落,保卫河西。 曾任哥舒翰、郭子仪等唐代名将。 张议潮早年仰慕的将军封常清,也有权知北庭都护、持节为义西节度使等。 对于与韩佐感情深厚的张议潮来说,担任朝廷授予的河西节度使,是对他正统边将身份的认可,也是莫大的荣幸。
唐朝时期,天下以“道”划分,全国郡县分为十路(关内路、河南路、河东路、河北路、山南路、龙游路、淮南路、江南路)。道、剑南道、岭南道),废县为州,每个省辖数个州。 河西陇右原属一省,但因管辖不便,唐睿宗景云年间分置。 河西从龙游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直辖省,或者说是特区。 从地理上看,河西成为专门管辖河西走廊并与西域相通的地区,而陇右则成为专门保卫京都都长安的屏障。
《唐代十道图》。出处/《历代地理控制图》,清代手稿,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此外,冒充河西节度使还有更深层的现实原因。 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曾对和硕番镇使者说:“和硕军虽强,但不能自立,下令以保军势。” 李德裕任宰相前,历任兵部尚书、西川节度使、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 刘珍叛乱),破虏惩叛,熟知边境局势。 他所说的“需要借助朝廷官员的权威来稳定军局”,也是张议超以及历任归义军统帅强调廉洁的原因。
河西地区的形势本来就很复杂。 党项族、吐蕃族、吐谷浑族、嘎莫族、格洛鲁族、夏家斯族等民族之间矛盾不断。 自古以来,局势复杂,民族众多。 期间经常发生的事情,只有朝廷认真册封,封建城镇才能在法律层面更加合法化。
显然,朝廷无法同情张议超这样的将领,只把分割起义军作为重中之重。 凉州收复后,唐懿宗紧急从云州招募了2500名士兵前往凉州。 名义上是邪首,实际上他是有意接手的。 唐懿宗即位前,为郧王。 他想派亲信去防备张议超及其叛军。
析设节度,各族齐崛起
咸通四年(863年),唐朝廷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和龙地区分为三节。 《旧唐书·地理一》记载:
上元时期(760-761)以后,河西、陇右两郡落入吐蕃。 大中(847年—859年)至咸通(860年—873年)之间,龙游伊犁开始带着地图归国,进而分析建立节度使。
钦州节度使。 治钦州,管秦、成、桀等州。
凉州节度使。 治凉州,管西、洮、鄯、林、河等州。
刮痧节度使。 治沙州,有沙、瓜、甘、苏、兰、夷、闽、阔等州。
三节之中,钦州节度使与三州七关归还唐朝有关,与归义军无关。 然而,对于凉州与瓜州的分治,历史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冯培鸿先生所著《敦煌归义军时代》认为,瓜州节度使与凉州节度使的划分,灵武节度使兼领凉州,实际上将归义军的版图一分为二,大大缩小领土面积。 归义军在法理上的管辖范围被打破,连“古义”的称号也被巧妙地取消了。 另一方面,历史的观点是,张议潮虽然被封为十一州观察,也攻克了凉州,但起义军实际管辖的范围只有甘肃、卦、沙、邑六州。和梁。 去钦州等地,跟归义军没有任何关系。 唐懿宗分析三截之计并不是要削弱归义军,征召云州兵到凉州只是为了协防。
《归义军僧官书义》是反映咸通时期归义军与唐朝廷关系的重要史料。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为2729。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国古籍资源库”
笔者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即三节的分析确实对归义军和张议超产生了明显的打击和削弱。 从安史之乱后历代皇帝对封建城镇的惯常态度来看,及时防止封建城镇规模扩大和分裂,是唐朝廷的基本策略。 张议潮在外挂的沙州发动独立起义,并不是朝廷的“嫡系”军人。 起义以来,他凭借自己人马的勤奋和武艺,收复了西北,取得了丰功伟绩。 忠诚,但朝廷对他的担忧和恐惧是不可避免的。
从心理和法律角度看,缩小归义军管辖范围,不授河西节度使,增加了说服民众建立新地方政府的难度,尤其是在旧势力刚刚打赢仗、政权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党员不竭。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圣旨迟迟不到,节度使的统治就会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对于归义军来说,这样的约束有点像过河拆桥。 他们与吐蕃征战多年,为的是收复大唐的土地,换来的却是不信任。 但在唐婷看来,这也是管理层的无奈之举。 强大的王朝也会在地方政府收复失地后加速中央政权的巩固,并派出军队进行驻防、固守等后续工作。 然而,唐末的失败是由于对封建城镇的恐惧,担心再次发生安史之乱,但西北归义军分裂后,发现中央政府软弱无能。达不到,又没有能力调动中原军队来镇守或接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重建的成果陷入停滞和倒退。
因此,志愿军分裂的结果客观上束缚了己方人民,加剧了矛盾,同时也为战争的初步胜利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晚唐进入了这样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正是因为它的衰落,才不得不削弱和防范自己的人民; 防备本族后,外界难以控制,间接导致回纥等部落乘势强大,形成各部落齐齐崛起的混乱局面。
随着吐蕃新葬,各族都在暗中关注着中原王朝的动向。 河西诸国的羌族、陇族、伽莫族、匈奴族、回鹘族等民族见中原不信任西北新生力量归义军,开始四处活动。 据《新唐书》卷216《吐蕃传》记载,嘎莫本意为奴隶,他们是与吐蕃俘虏混居的部落。 咸通年间,言末逐渐吞并了已被唐朝收复的凉州,并有再次封锁西北之嫌。 朝廷无暇顾及,张议超的侄子张怀慎奋力再次夺回。 然而士兵被杀,长期的军事拉锯只会造成双方的消耗,而让其他部落的势力有机可乘。
“赠张怀瓜州令深集”。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为2709。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国古籍资源库”
西域焉耆古国的子民,吐火罗族龙氏,就是来自西域。 由于焉耆的亡国,百姓们一路逃亡,迁徙到河西,在那里扎根,想趁机发展壮大。
回鹘人在反吐蕃初期是张议潮的盟友,但吐蕃衰落后,不愿接受归义军的统治,总做“早骗牧民到瓜州”之类的事情,骗取吐蕃的钱财。投降夺城,袭扰河西。 曾占领瓜州、肃蜀州。 在各族共存、难以压制的复杂时刻,应对局势变化的正是张怀深。 此时,张议超已奉圣旨回京。 以其兄为人质,脱下半生铠甲,客死长安。
回宫去,代替你哥哥当人质
咸通七年(866年),凉州收复战乱五年后,“为人质”的张议潮的哥哥张议谈在长安去世。 当他在大中五年的时候,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敦煌。
次年(867年)二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被唐懿宗征入朝。 面对河西最初的混乱和唐皇帝的圣旨,扛着“归义”旗帜的张议潮只能选择后者,在凛冽的冬风中赶往长安,像去看一场比赛一样无归宴。 今年他已经69岁了,距离起义回唐已经20年了。
入朝后,张议超备受尊崇,备受尊崇。 唐懿宗封他为金吾卫将军,还赐他左神武统军虚职(同时为了限制归义军,仍置归义军节度使一职)对张议超来说,远在敦煌的张怀慎,要以归义军士兵的身份主持军政),赐府邸,赏钱粮,能“打球打球”。立即比赛”,并在长安度过了晚年。 然而,张议超去长安的无奈,在《张怀沉悲》中以“回宫”来描述,《南阳郡夫人张氏墓志铭序》中也有描述。 《后周》则更直接——“归朝”。 名义上是给哥哥拜年,加官加赏,实际上是替哥哥充当人质,牵制归义军。
《济河西节度使军部尚书张恭德正碑》(局部)。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为2762。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国古籍资源库”
张议超在长安的生活并不稳定。 他一直关心凉州、敦煌、河西战事。 他在东西方征战了几十年生活网资讯,又回到了大唐的土地。 他最清楚如何稳定河西,西藏复杂混乱的局势,绝非初步定下吐蕃那么简单。 赶赴长安前夕,凉州言末开始尝试,试图改弦易辙,培养自己的势力,拿下凉州。 远在长安的张议超时刻关注着西北的动向。 为了洞察消息,他甚至“向北方人请教”。 然后他结合多年了解到的信息,提出谏言,劝说朝廷重视凉州的防守。令人痛心的是,陈宪通两年前才收复的凉州,短短几年就被废弃了,凉州地界,“近在咫尺,帝王故里”,是镇守西戎的要害,是东夏的防守。 让恶霸和小偷走吧。”
“只怕边疆百姓坐视凌辱,我不该隐瞒所知道的事情,盗取爵位,为国家劳役侵扰,忍受百姓的忧虑。如果你不说话,你对国家负责,你不说话,你就甘愿去死。”
这样的泣血忏悔的表情,与他年轻时临摹的《封长清谢死彪文》如此相似。 贵族们为国家和侵略者守卫边疆。
幸运的是,张义超没有步长庆的后尘。 朝廷认为张议超的用意值得赞扬,但只是以缺乏粮食、权权短期、近期了解情况、不方便换为理由推脱。 他接受了张议超的劝谏。 朝廷的回避也不全是谎言。 这个时候,国库确实缺钱缺粮。 此外,战略重心已转向西南。 对于西北,采取多事不如少事的态度,实行绥靖政策。 大唐的生命似乎已经耗尽了。 只有那些忠于死亡祭的人们,还在努力修补被推倒的满目疮痍的山河。
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夫人》
从残存的文献中,不难猜测张议潮的同桌还有很多:“夫蒙圣恩,许之会见。大臣们在边塞长大,礼数不全……”疲惫不堪。 咱们具体分析吧,夫齐陛下有神指点……”这位恭敬的老人,虽然没有受到严寒,却屡次担任谏臣,他已经七十岁了,但他所计划的是唐代盛世,山峦雄伟,大海辽阔。
张逸超生命的最后几年,过得并不安宁。 据《张怀沉碑》记载,晚年的张议潮“忽患悬蛇之病,悲欢离合来;俄惊梦之祸,恕有时而无生”,这些可能都是通过家书传到敦煌的。 悬蛇病,梦灾祸,时而在大梦中惊醒,时而彷徨于祖父的恩怨、家国之忧。 独自坐在长夜里,他看到的,是在灯火辉煌的阴影下闪烁的,是年轻时读表、发誓要重回大唐的自己的身影。
归正,归正,这是一个唐朝老人披星戴月的生死愿景。
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张议潮病逝于长安,追赠官太保。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