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短视频时代,科普变得更简单还是更难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科普   视频   科学   男性   毁灭

2023-07-17 18:08:41 

男性被雷击中的概率是女性的六倍?”

在短视频平台搜索“为什么男性更容易被雷劈”,可以找到很多正经的“科普”:有的说男性睾丸激素比女性高,有的说男性平均身高是比女性还高,这就更荒唐了。 说男人比女人说谎多,所以更容易被雷击中。

原来,这个数据来源于美国的一项研究。 1995年至2008年,共有648人被雷击身亡,其中82%是男性。 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雷雨天气发生时,男性更喜欢冒险,比如打高尔夫球、踢足球等。

一项普通的研究,由有意识的聪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网上发表,居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轰动。 在短视频时代,类似的“科普”乱象并不少见。

自媒体的发展使得科普内容更加广泛,有热门的、冷门的,应有尽有,但也带来了头条狂欢、夸大事实甚至胡编乱造的现象。 短视频时代,科普变得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科普中的冰与火

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普及,短视频科普成为内容的新风口。

在抖音上,科普相关内容浏览量近5000亿,较2021年增长近7倍。2021年,平台上的知识创造者将超过1.5亿,相关视频将超过10.8亿条。

至于被年轻人戏称为“学习网站”的B站,则以其众多的知识性内容吸引了用户。 去年,B站有1.3亿用户观看泛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占该平台视频总浏览量的45%,可谓“半壁江山”。

“每个人都是一个广播电台。” 科普学者王斯教授形容了当今科普的“盛况”。

繁荣的外表下,短视频科普也存在诸多乱象。 中国科学院202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媒体的发展淡化了科学的严肃性。 超过一半的短视频内容没有权威来源,只有42%的博主能够做到“所有且大部分视频都有权威来源”。

此外,标题党、夸大事实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近日,“最恐怖的暑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不少“老老师”介绍,XX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如果不努力,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看似专业,实质上是打着科普旗号兜售焦虑。

_靠忽悠挣钱

在养生、医学等领域,这样的科普领域是重灾区。 什么“一天一头蒜,远离癌症”、“骨头汤补钙”、“绿豆汤抗癌”……发布者往往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背景,只是为了获取流量。 而很多老年朋友“如获至宝”,爱看、爱刷、爱转发、喜欢……

短视频,科普的“双刃剑”

不得不说,短视频对于科普内容的普及功不可没。

首先,与文字和图片时代相比,短视频更具情感感染力、更直观。 “即使是科普知识的内容,只要有趣、生动,就能吸引人们观看。”王思教授说。

此外,移动时代的短视频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参与度。 他们可以通过弹幕、评论进行互动,还可以耍花招。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罗翔首先借用各种离奇案件来普及法律知识。 网友将他的视频剪辑成“法外狂人张三”系列,广泛生动地传播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内容,并以调侃的方式让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学术界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在科学叙事中加入娱乐内容。将科学与娱乐结合起来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据王思教授观察,不仅是媒体,科学界也在关注如何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

然而,就科普而言,娱乐终究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消息来源不实、头条派对等现象,都是过度娱乐带来的问题。

“即使观众真的记得这个视频,但与科学相关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家只是看里面的幽默。” 王思教授表示,过度的娱乐可能会冲淡知识内容,让内容变得更加困难。 它已经成为披着科普外衣的娱乐产品。

比如,今年2月,偶像演员的花边新闻一出,一些科普媒体立即出来解释睡觉时用嘴呼吸的坏处。 就算科普有理有据,吃瓜群众也只是看热闹而已。

算法之下,流量也带来了科普的悖论。 自媒体博主周喆全职做科普已经5年了。 他发现,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头条新闻和夸张的事实生活网资讯,很难获得更多的流量。 而且只有流量越多,视频的观看量就越高,科普程度就越高。

比如,在短视频平台搜索“科普”,首页就会弹出一段关于世界上最致命的五种毒药的视频,标题是“第一种,1克就能毁灭全人类” 。 点击它,它正在谈论钋,一种极其稀有的微量元素,需要人工合成。 事实上,虽然钋确实有剧毒,但绝对不可能用1克钋毁灭所有人类。

靠忽悠挣钱_

短视频时代,如何平衡“流量”与“质量”,是所有创作者尤其是科普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短视频风口下,如何实现更精准、更高质量的科普?

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准确性。 王思教授认为,平台和创作者都可以做出努力。 至于平台,她建议抖音、B站等可以建立专家数据库,所有贴上“科普”标签的内容都会经过专家验证后再发布。

同时,平台还需要对科普内容创作者的身份进行审核。 如果创作者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可以给予优先推荐等奖励。

对于创作者来说,王思教授表示,每一个制作、发布内容的人都应该加强自律,对不确定信息保持警惕,尽可能保证科普知识的准确性。

_靠忽悠挣钱

这也是周哲坚持的原则。 他的科普视频中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得到专业论文的支持,而且有些视频还会经过中科院专家的审核,以获得更高、更可信的科普准确性。

经过五年的全职科普,从没有收入到稳定收入,周哲依然看好科普行业的未来。 这得益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2018年,中国公民拥有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8.47%,这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近9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2.93%,远快于预期。

随着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和受众水平的提高,那些令人发指的伪科学和真实的谣言已经很难生存。 归根结底,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科学信仰,表达一个人的文明品质,求真务实,批判反思。

正如王思教授所说:“我们对待科学的理想态度不是一味地贬低或神化科学,而是反思科学。毕竟,已知的科学认知还没有穷尽,还存在不确定性,它可能会把我们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王思为化名)

制片人:唐晓山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