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
近日,学者颜宁在个人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在参加博士生免试面试时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公众热议。 她的问题是,假设10年后,你已经取得了成功,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这辈子有什么科学技术问题,如果你能解决或者突破的话,你会觉得这辈子无悔了吗?
据颜宁介绍,她问了20多个学生,但没有一个答案让她“眼前一亮”:有的学生表示一时没有多想,有的只能泛泛地谈自己的兴趣,他们仍然不知道。 有些只是看起来一片空白。 看得出来,颜宁有些失望。 她期待“一两个能够敞开心扉,谈论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的同学”,希望他们能找到“让人从心底里想要研究的东西”。
这些学生或许也有一些“委屈”。 正如不少网友所说,可能是“担心我的回答不恰当,影响面试”,也可能是这些问题“问本科生还太早”。 据颜宁介绍,能够进入面试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能招聘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 可见,答不上问题并不影响他们的优秀,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留下痕迹。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颜宁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是真正的优秀? 是指超高的成绩、良好的成绩,还是对科学研究的真诚热爱和造福人类的无尽热情?
有人说,学生先解决基本温饱,多发表论文,想办法当教授,然后再考虑未来。 这种观点非常“有根据”,但也可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误解——如果有人认为梦想只是在遥远的未来,而之前实现梦想的过程都是毫无意义的努力和劳动,那么这就意味着,大半辈子,人都变成了单纯的手段,时间也沦为了一个完整的工具。
人生的梦想不是目的、终点,而是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 这其实也是颜宁提问所传达的重要意义:在科研训练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发现值得你和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当你找到它们之后,你就是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读书、学习的过程,而这就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珍惜的幸福时光。 当然,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
然而,在激烈的讨论中,一位网友的声音显得格外冰冷刺耳:“刚读研究生的时候生活网资讯,你会有一定的信念感,但你会一次又一次被告知,你的想法毫无意义。 最后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这篇文章能发表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被颜宁问到的同学中,是否有一个人曾经和她有着同样的热情,却渐渐被淹没? 骨感的现实已经磨平了棱角吗?
这也是颜凝芝的提问带来的提醒:追求梦想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实现; 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可以保证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梦想、追求幸福。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优先考虑“自己内心想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些文章”。
年轻人或许还无法回答燕凝芝的问题,但人们也不必为此太过担心。 就像曾经就读于中文系、非常热爱文学的作者一样,他在本科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在哪里,因为文学的世界太广阔太广阔了。 正如颜宁所说,“人类的知识多了一点,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在等待着我们。”
对此,重要的不是同学们能否回答颜宁的问题,而是为同学们架起一座到达远大理想的桥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只要有这座桥梁,我相信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的年轻人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答案,也一定能够自信地让颜宁老师变得“美丽”。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