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按照化学院的安排补录了课程,并且考试合格,理应能够毕业。然而,本科生院却以他未满足学分要求为由,拒绝发放毕业证书。这一矛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究竟是谁该承担的责任?
廖某求学经历坎坷
廖某在武汉大学求学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2021年3月,他距离毕业还差64.5个学分,一个学期内难以修满,于是依照学校规定,他申请延期毕业一年,被编入2018级。然而生活网消息,第二年,他仍未修满47.5个学分,不得不再次申请延期,被编入2019级,以争取更多学习时间。可以想见,廖某当时承受的学业压力相当大,他试图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满足毕业条件。
廖某是个视力残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可能遭遇的挑战比一般同学要多。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这些挑战本不应被轻易忽视。然而,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顺利毕业。
课程补录起争议
2023年6月,学校发布了选课通知,明确指出未选课程的学生无法参加考试并取得成绩。廖某在发现漏录情况后,化学院为他进行了课程补录。随后,他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化学院认为,根据2013版培养方案,廖某已经修够了学分,可以毕业。但本科生院却对此表示不认同,认为廖某并未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分。这一分歧成为了矛盾的起点。化学院有权做出补录课程的决定,但这一决定并未得到本科生院的认可。
廖某面临沟通不畅的困境,这让他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他一直按照化学院的指示行事,从未想过要向本科生院进行核实。他怎能预料到两个学院的处理结果竟然不一致?廖某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结果,心中所期待的美好未来化为泡影。
学分达不到要求
学校的培养方案要求,无论是2013年版还是2018年版的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廖某都缺少一些必须修读的课程。尽管他付出了努力,但最终未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所有规定内容。在六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中,他仅取得了149.5分的总学分,距离最低要求的150分还差一点。
因此,本科生院据此决定不授予他毕业证书。从学校规章制度的角度来看,学校似乎并无过错。然而,廖某却坚信自己依照化学院的安排应当能够毕业,对于这一结果,他感到难以接受,从而引发了难以化解的矛盾。
法院判决依据
武昌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裁决。法院指出,廖某的总学分未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据此,法院认为武汉大学未颁发毕业证书并无不妥。因此,法院驳回了廖某的诉讼请求。这一裁决显示,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学校的做法得到了认可。
法院的判决依据是事实以及相关的教育法规。然而,廖某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判决结果。他觉得自己一直遵循学院的指示行事,但学院与本科生院之间的矛盾却让他承担了后果,这让他感到非常委屈和痛苦。
学院的责任反思
化学院也认识到自身存在不足。廖某延期毕业两年,课程替换过程复杂,学院未能及时了解廖某的具体情况,这反映出学院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尽管化学院认为廖某已修满学分,可以顺利毕业,但在全校管理体系中并未形成统一意见。
化学院的失误确实让廖某受到了一些误导。若化学院能与本科生院更好地沟通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廖某的情况,并依照学校的规定妥善处理,那么这场纷争或许就能避免了。
学生权益谁保障
廖某现在遭遇了没有毕业证的困境,他质疑本科生院为何不认可化学院的安排,认为学生不应因两院沟通不畅而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引发了一个关乎学生权益保障的现实问题。当学校内部不同部门间沟通和决策出现分歧时,学生的权益究竟该如何得到有效保障?
在此我亦想请教各位读者,若你们遭遇类似情形,会如何捍卫自身权益?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同时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关注并重视学生权益保障这一关键议题。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