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李白当年为什么会站错队,上了李璘的贼船?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李白   玄宗   节度使   相遇   电影

2023-07-12 20:05:37 

李白和高适之间的友谊是电影《长安三千里》的焦点。 然而永王李璘叛乱后,李白受到牵连入狱,但高适并没有救出李白。 不过,为了迎合高适重情重义的形象,电影对历史故事进行了修改,将高适委托郭子仪营救李白。 那么,李白为何站错队,上了李林的海盗船呢? 高适为何不肯救李白?

一、高适与李白的友谊

高适虽然名气不如李白,但他也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生活网资讯,尤其擅长边塞诗,被誉为“四大边塞诗人之一”。 你可以说你没听说过“前半程兵已死,帐下佳人仍歌舞”(《燕歌行》),但你一定听过,也会背诵。莫愁未来无知己,天下人不知君。” ”,没错,这就是高适《辞别董大》诗中的经典台词。 至于李白,就不用说了,所谓“李杜诗传千遍,无一不”。不再新鲜”,即使你不认识几句李白的诗,似乎也说不过去。

诗歌是李白与高适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远大期盼——摆脱将军,出路,这一直是他们执着的追求。 但遗憾的是,仕途惨淡也是两人的共同写照。 因此,当两个热爱诗歌却没有未来的男人相遇时,必然会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而杜甫的加入将促进他们友谊的升华。

公元739年左右,李白、杜甫、高适相识。 这一年,杜甫考进士,高士秋考中,李白获金背。 三位热爱诗歌、怀揣远大理想,却一度失意的诗人,相遇了。 今天是开封和商丘。 三人终日畅饮,寻仙,采仙草,炼丹药,其乐融融。 “醉舞梁园夜,唱泗水春”,梁宋之行极大地增进了三人的友谊。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重要见证。

但这一切最终被安史之乱打破了。

2、李白与高适的两种命运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起义军声势浩大,河北郡县纷纷崩溃。 随后洛阳、潼关、长安相继沦陷。 玄宗只得逃往蜀国避难。

不久,太子李亨亲自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 李亨继位前,唐玄宗误判形势,采取分封诸侯的措施来平息四方叛乱。 命李璘坐镇江陵,充山南东路、岭南、桂中、江南西路节度使。 唐财命脉。 李衡自力更生后,李霖不羁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 唐肃宗召他回蜀不肯,李璘反叛。

756年底,唐肃宗派淮南节度使高适等人讨伐李璘。 不久李霖兵败而死。 担任幕僚侍从的李白也作为共犯被捕。

这里发生了什么?

一个是淮南节度使,一个是俘虏。 高适与李白地位截然相反,其实源于他们对安史之乱的不同态度。

梁宋之后,高适依然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祖先的功绩也一直激励着他。 公元752年,年近五十的高适终于找到了人生的跳板。 这一年,被任命为唐大将哥舒翰的幕府秘书。

安史之乱时,冯常清、高仙芝因唐玄宗听信谄媚而被误杀。 玄宗任用患病的哥舒翰,但并不完全信任他。 哥舒翰落败后,身为幕僚的高适并没有气馁。 从小路追去,终于在河池追上了玄宗。 追上唐玄宗后,高适一边分析潼关战败的原因,一边安慰避免蜀乱的玄宗。 高适的出现,让疲惫不堪的玄宗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 玄宗大喜,任命高适为监察御史。

如上所述,唐玄宗做出了分封诸侯的举动。 事实上,此举也是高适建议的。 结果,李林真的造反了。 由于高适的预测准确,受到唐肃宗的赏识,不久又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负责讨伐李璘的叛乱。

与高适的咄咄逼人相反,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选择了避祸隐居。 安史之乱前夕,李白游历了安徽当涂、秋浦、宣城等地,后来到了南京,就听到了安史之乱的消息。 他先后托付好友安排子女、妻子南下避祸。 玄宗避难蜀时,也曾隐居庐山。 我们可以说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政治敏感度却不能恭维。

756年,在李璘三访草堂之下,李白竟然登上了他的贼船。 第二年,唐肃宗讨伐李林时,李白依然坚信自己追随的永王是正义之师,还写下了一首赞美诗——《永王东巡十一首》。 比如“却用东山谢安石,与胡煞为王谈笑”,把自己比作谢安,或者“南风扫胡陈景,西行长安向阳”,这首诗就是充满了李白的自满和对雍王的崇拜。 殊不知,这些夸耀雍王的诗,竟然成了定罪雍王的铁证。

3. 高、李的分道扬镳

令李白没想到的是,他立大功的理想不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了灭顶之灾。 雍王兵败被杀后,李白也作为叛乱同谋被捕,随时可能被斩首。 身陷牢狱的李白立即开始寻求自救。 他想起了曾经和他一起求长生、采仙草、炼丹的高适。 此时不是淮南节度使吗?

于是,李白赶紧编了一本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送张秀才上程高中》这首诗。 ,说笑却妖气”,最后她似乎流下了眼泪,“却流了一行泪,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然而,信发出去之后,却像泥牛一样坠入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李白和高适的友谊也破裂了,两人不再来往。 后来在崔焕、宋若思等人的帮助下,李白出狱了,但他也被流放到夜郎。

回首往事,我们不禁要问:李白身陷深渊,为何挚友高适不肯救他? 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我们不妨推测一下。

一是高适可以救他,但他不愿意救他。 这或许与高适的成长历程有关。 据记载,高适出身名门望族。 祖父曾任左建门卫将军、安东都护,父亲兼任韶州刺史。 吃喝的钱。 高适一生追求仕途,但直到46岁才得到了邱县尉的小官衔。 李白被捕那年,高适54岁,被封为淮南节度使。 他走上了人生巅峰,实现了多年建功立业的理想。 高适等这个机会太久了。 如果李白只被指控普通罪名,他肯定能救他,但跟随李白的李林却犯下了谋反罪。 作为皇帝的亲信,高适怎么敢救他。 高适直接去大牢抓李白,等于站在了唐肃宗的对立面。 就算是傻子也不会这么做。

第二,高适根本救不了他。 李白犯有谋反罪。 那时的他,已经到了“全世界都想杀他”的地步。 谁敢来救他? 健身程度高能救活吗? 恐怕不一定。

三是高适可能得救了,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就像电影里高适委托郭子仪救李白,其实也是一个合理的猜测。 高适彻底放手似乎不太合理。

但不管怎样,经过这件事,李白和高适终究还是分道扬镳了。

温世军说

李白被玄宗征兵进京时,写下一首《南陵送别童子进京》诗,其中一首被广为传诵:“笑向天而出,吾辈非蓬蒿”。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李白入京前的自满、自负和沾沾自喜。 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官呢? 很明显不是。 所以后来才华横溢的李白最终还是把钱还了。 安史之乱期间,他幼稚的政治态度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而高适则凭借安史之乱迅速崛起,也因为安史之乱与李白断交。 两个曾经是好友的人,终究因为政治态度的不同而分道扬镳,而这一切都无关对错。

参考

刘伟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张欣欣:《唐代诗人高适、李白的人生选择与友谊关系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