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长期以来,商界的两大超级“顶尖玩家”——华为和小米——一直在进行专利之争。
眼下,这场争论即将在7月爆发。
此前,华为因专利侵权,向“朋友”小米发起诉讼。
现在,小米已对华为锁屏专利发起无效请求。
你说我的专利侵权,我说你的专利无效,这些都涉及手机行业的核心技术。
手机巨头之战已从“滚动硬件”、“滚动生态”发展到“滚动专利”。
小米与华为的持久战只是手机品牌生存之战的一个缩影。
华为专利无效?
小米反击了。
2023年7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口审公告显示,小米近日对华为“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移动终端”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也就是说,小米认为华为的专利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应被授予专利权。 因此,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这些专利无效。
口头听证会定于 7 月 21 日举行。
这是发明诉讼中的一种方法,要求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陈述其专利有效性的观点和理由。
具体来说,小米向华为提出无效其专利并启动无效程序。 华为需要做出回应,双方需要进行面对面的辩论。
据悉,该专利包括:接收用户点亮移动终端屏幕的指令,点亮移动终端屏幕; 在锁屏状态下,从移动终端存储的本地图片中调用第一图片来替换预设的锁屏背景,其中,第一图片是用户下载或拍摄的,或者服务器根据用户的偏好。
除了这项专利之外,小米还针对华为发起了另外三项专利的有效申请。
事实上,小米与华为之间的这场专利之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早在2023年2月,中国知识产权报就发布了《关于受理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公告》。 请愿人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华为认为小米侵犯了其四项专利,涉及无线通信技术、手机摄像头和解锁技术:
1、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3);
2、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专利号:ZL2.2);
3、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专利号:ZL2.6)
4、一种屏幕锁定方法及移动终端(专利号:ZL2.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并立案。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涉及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是刚刚施行两年的新制度。 可以说,充分发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保护方面的专业优势。
与审理时间较长的专利侵权诉讼相比,行政裁决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快地为自己的专利提供保护。
当时,华为和小米的反应也显得十分和谐:双方正在积极就专利授权进行谈判,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帮助达成协议。
可见,华为的目的是达成合作,并希望获得预期的专利使用费,或者实现双方专利的交叉许可。
去年12月,华为与OPPO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涵盖包括5G标准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基础专利。 专利交叉许可代表了企业间对知识产权价值的相互认可,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知识产权许可问题的方式。
扩大专利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认为,小米侵权的四项专利最迟是在2018年申请的,也就是五年前。
那么,华为为何近5年没有任何动静呢?
归根到底,是手机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曾经主要是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电信设备等相关业务。
2018年,华为系列手机总销量突破2亿台,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即今年以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华为营收第一大业务板块。
2023年4月6日,上海,徐汇区一家华为授权体验店/来源:视觉中国
当时华为主张“倡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性循环”,强调自己的“大工厂架构”。 虽然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贸然向国内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会对他们的企业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即便是现在,仍有不少网友质疑华为对专利的保护,称这是“窝里斗”、“内耗”,还有站着说话不伤腰的嫌疑。
但现在华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芯片制裁让华为消费者业务跌落“神坛”。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对待专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再来说说华为的专利有多强。
今年6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报告披露了2022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企业前十名,华为成功夺得第一。 手机厂商OPPO排名第四,vivo排名第八,小米未上榜。
2022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强企业/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年报
华为自己年初披露的数据也显示,其不仅连续六年位居PCT国际专利申请榜首,而且还是唯一一家专利申请量超过7000件的公司。 目前,华为已在全球形成多项高价值专利包,包括5G、Wi-Fi、音视频等。
不仅对于华为来说,对于其他手机巨头来说,营收和利润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专利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城河”。
2022年底,小米成立以来首次谈及知识产权布局。 时任小米集团总裁、现已离职的王翔表示,如今,小米已经签署了多份交叉授权协议,面临的知识产权竞争形势与六年甚至十年前相比有所改善,但还有更多新的挑战。
一是小米做大了,从“小弟”变成了“靶子”;
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带来新挑战。
截至目前,小米的技术研发已进入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12个技术领域。 同时,立足智能制造,进军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项目。
小米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从商业角度来看,多年来一直在专利方面投入的华为生活网报道,现在正在向同行发出自己的“专利账单”。
此前,华为曾披露其专利收入。 2019年至2021年,华为从全球获得约12亿美元至1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收入。
要知道,华为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很大。 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将达到1615亿元,占全年营收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将超过9773亿元。 相比之下,小米2022年研发投入160亿元,仅为华为研发经费的十分之一。
近十年研发投入/来源:华为2022年报
华为余承东曾批评专利侵权:“在很多行业,特别是一些中国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人们使用的时候不付我们专利费,他们直接使用,然后还给我们,据说是他们自己的专利,有的东西甚至是直接抄袭的。”
因此,近年来,华为加快了专利维权的步伐。
去年4月6日,华为新生社区公布了任正非签署的《专利许可业务报告》纪要。 它抑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有人愿意投入研发,这就会形成我们事实上的垄断,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原则。”
收费不是目的吗?
收取专利费只不过是科技行业的正常现象。
比如高通。
2022财年,高通技术授权业务收入将高达63.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5亿元,占整体收入的14.38%。 手机业务不断下滑的诺基亚、爱立信等巨头也能获得大笔专利费来养活自己。
2022财年,诺基亚专利授权费收入达15.95亿欧元/来源:诺基亚2022财年财务报告
近期,诺基亚与OPPO之间的专利战持续升级。 据了解,2021年,诺基亚认为OPPO应按照其“公平合理”的报价缴纳专利费用,而OPPO则认为诺基亚的费用过高,与其专利实力不相符,坚决反对不合理的高额收费。收费和胁迫谈判与诉讼的行为。
双方随后在中国、欧洲等地相互起诉,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专利战。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