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大学要先补上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缺失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劳动   教育   高校   后勤   打扫

2023-10-16 13:00:36 

那么,如何才能使高校劳动教育既包含劳动又包含教育呢?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还存在哪些困难? 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科研优势? 近日,中青报、中青报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试图在这些高校的困惑与探索中寻找突破方向。

大学首先要弥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不足

“很多大学生实践技能较差,必须弥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不足。”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吴健表示,中小学学生经历“非上非下”的竞争,学业压力很大。 大的,一些劳动知识或基本技能缺失。

采访中,有两个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进入大学二年级的向秋(化名)正在西部一所本科院校就读。

向秋对大二下半学期即将开始的劳动教育实践班感到精神上的排斥。 据她了解,学长们之前上的劳动教育实践课,要求他们早上打扫教学楼。 “早起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已经很痛苦了,我们还要在别人上课前打扫卫生,拍照并签到,以证明我们参加了课程。” 向秋表示,学校有专门合作的物业公司,有专人打扫卫生,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有点“摆拍”和“作秀”,没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对自己的意义。

某大学本科生辅导员韩平(化名)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院除了选修必修课程外,还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每四年完成一次劳动教育实践。 练习的形式比较简单:打扫卫生、整理桌椅。

简单的劳动并不容易组织起来。 “学生参加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多人会因为上课、考试、旷课、生病等原因请假。”韩平说。 但当她走进宿舍后,发现一些看不起简单劳动的大学生却做不好简单的劳动:宿舍里,外卖堆积了好几天,鞋子乱七八糟地留在床底下,而且桌面也很乱,没有地方放东西。 进屋后我什至无法站起来。 “难闻的气味扑到我的额头上,让我抱怨了10086次。”韩平说。

虽然学生与老师的访谈只是一个案例,但它反映了当前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却不愿意接受最基本的劳动教育。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__高校劳动教育课

事实上,我国历来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 长期以来,全国多所大中小学开设了劳动课程。 劳动教育已成为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应试思维和功利主义的“猛烈进攻”下,成绩却成了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标准。 智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甚至出现了其他几种“教育”为智育让路的现象。 在此形势下,劳动教育成为被忽视的“重灾区”。

“这段时间劳动教育不仅被弱化、淡化,还被普遍化了。晚上做作业、晚上复习算劳动教育吗?用文化课的学习代替真正的劳动教育,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消失。” 2020年1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时任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席甚至异化时,学生的成长停留在“纸上”、“黑板上”。

大学劳动教育不是随意的劳动过程

必须猛踩刹车。

2019年11月底,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10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指导纲要》),提出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对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作出了系统规划和安排。需要培养德、智、体、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中小学相比,高校劳动教育在组织实施上存在较大差异。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_高校劳动教育课_

《指导纲要》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可以在现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或者专门设置劳动特殊教育必修课,本科生不少于32学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高校都设计了劳动教育课程,并设置了相应的课时。 例如,北京林业大学将农教融合,以“课程—实践—教材—师资—文化—特色”为改革路径,系统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服务建设“六大工程”生态文明; 中国人民大学专门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学生必须修读1个劳动教育学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带同学们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

然而,完成课程作业并不等于完成教育。

简单的劳动并不完全适合大学生。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杨辉观察到,很多大学都开设类似简单体力活、简单家务的课程。 “不过,这样的课程在后续发展中会有​​点尴尬,和中小学开设的掌握生活技能的劳动课程没有太大区别。”

虽然向秋对于下学期即将开始的“早上教学楼大扫除”有些抵触,但她并不抗拒去敬老院实习。 “虽然也是打扫卫生,但这种劳动不仅给老人提供了实际帮助;我给了你们关怀,你们也收获了付出的快乐。”

在吉林大学就读的王继云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学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开展不少于60小时的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 60个小时听起来很多,但对于学生们来说完成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有一个室友,家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去腾格里沙漠参加绿化治沙活动,两年时间里,他辛苦了120个小时。” 王霁云说道。

劳动问题必须在劳动中解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生部副主任李梦义还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去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时的场景。 “刚到村子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做什么,有一些抵触情绪,老师就赶紧带着学生们到田间去。”李梦怡说,特聘的劳动指导员开始讲解生长特点。给学生们种西红柿,并一步步教学生如何缠苗、如何间苗。”学生们很快兴奋起来,抵触情绪一扫而空。 温室里很热,不干活就会出汗,但大家似乎完全不理会,非常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杨辉认为,大学生需要的劳动教育不应该是肤浅的、转瞬即逝的。 相反,它应该是真正能够与学生就业挂钩并进行持续培训的全过程教育,“而不是表面的劳动过程”。

劳动教育资源匮乏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高校劳动教育也面临着一个难点——劳动教育资源短缺。

“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韩平说,他所在学院狭义的“劳动教育班”是由学院教学秘书具体负责的,但广义的“劳动教育”则是辅导员日常进行的。 没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辅导员只能“集体通知,安排好,让学生自己完成”。

不用稻草就可以做砖。 如果资源充足,课程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在采访劳动教育时,能感受到一条明显的“羡慕链”:主打人文的大学羡慕主打理工科的大学,因为后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更羡慕农林大学,因为后者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而且有大面积的实践空间。

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比如,一些学校与劳动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强强联手。 中国人民大学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些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达成合作共识,在北方镇大周各庄村建设校外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劳动教育课从学校搬到了“田间地头”。 “利用1665亩果园、大田、蔬菜大棚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根据生产季节制定教学计划,聘请多名劳动模范作为劳动教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生产,各种农作物的采摘、管理。 ,通过直播、小程序开发、营销等方式,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提高农业生产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营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大赛、文化创意产品等形式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地方农产品品牌发展。”文军说。

一些学校努力开发校内资源。

“我们把物流资源变成劳动教育资源,尽力挖掘自己的资源。”北京交大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郝志儒说。 除了学校以其他方式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外,学校后勤组为所有本科生开设课程。 劳动实践选修课有两门,一门是《植物与生活劳动实践》,一门是《营养与美食劳动实践》,每门课1学分。

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园食堂开辟了专门的场所,建设了专门的师资、专门的设备、完整的课程体系的烹饪教室。 “我们安排课程有几个原则:‘红白’,就是有烹饪和糕点教学;‘中西’,既教中式煎炸,又教做面食;同时,‘既有肉,也有面食。蔬菜“从易到难”,从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开始,到炖狮子头结束。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做一道菜,最后形成了一场宴会。烹饪课除了让学生亲手烹饪外,还将介绍中国传统餐饮文化,讲解烹饪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 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周莉说,为了这次烹饪班,食堂专门预留了18个炉灶。 学生两人一组,每个班级最多可容纳 36 名学生。 这门课刚上学校选课系统时,“有36个名额,一共花了17秒,秒了就没了”。

如果开设物流选修课,师资从哪里来?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组组建了“1+N”特色教学团队。 每门课程都有一名相关专业的物流骨干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多名一线优秀技术工人负责实践教学。 骨干教师与一线工作者组成教学团队,配合默契、优势互补,为高质量教学奠定了基础。

“我们现在正在准备实施师资强化计划,成立了物流教育工作室。通过这个架构,我们可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师培训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物流劳动教育教学团队。” 郝志儒说道。

大学需要体现大学价值的劳动教育

《意见》和《指导意见》都强调要恢复劳动教育本身的基本特征,即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实际劳动,而不是“讲劳动”、“听劳动”。 当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工作时,你会通过探索和学习培养对劳动的热爱。

_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_高校劳动教育课

但与此同时,没有教育,我们就不可能有劳动。 大学生需要的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劳动。

杨辉提到,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向研究生开设助教、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等校内职位,这实际上是广义上的“劳动教育”。 杨辉说,学生参与这些任务时,不仅能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更好地相处,融入校园社会,还能体会到劳动的真谛——只要付出,就可以将会有所收获。 “不仅参加劳动,还要受教育”。

不少大学老师也有类似的看法。

韩平表示,提高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固然重要,但劳动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不怕疲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劳动并积极参加劳动。

周莉介绍,学校劳动教育32个课时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实践课,是在校内或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完成的劳动教育实践,占24学时。 另外8个课时是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劳动班。 教育报告厅。 “报告厅内容不仅注重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还力求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很多内容都与学生实习就业密切相关。” 周莉说道。

与中小学相比,高等院校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科研能力较强。 因此,不少高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科实践在学校得以实施。

“前不久,学校想要对梅园进行升级改造,以前都是聘请专业公司来设计、建造。”郝志如说。 现在,学校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允许建筑专业的学生参与设计和改造。 装修完成后,梅园介绍牌上刻上了几名学生的名字。 “学生们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模式。”

“劳动教育让学生流汗、动脑、掌握一些生活和生产技能,但更重要的是,真正为学生搭建了联系社会的桥梁。” 吴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劳动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学生在劳动中会遇到失败,也能体会到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 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有容错机制,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不常经历的事情”。 “挫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 只有经过劳动教育充分体验过的学生,才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网报道,懂得奋斗的价值。”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范伟晨 王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